武当道医学:人迎脉法“人迎三盛”常见病因分析

武当道医学:人迎脉法“人迎三盛”常见病因分析

00:00
10:40

武当道医学:人迎脉法“人迎三盛”常见病因分析

原创: 祝玄冲 武当祝氏道医

今天讲颈部人迎大脉口三倍,临床上会出现那些病症。
《灵枢终始篇》云: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

人迎大脉口三倍在临床上相当普遍。在人迎大脉口的所有临床脉象中,三倍出现的几率也是最高的。所谓三盛者,人迎脉的宽度与力度大手部脉口三倍也。而这种经常容易出现的脉象,临床上会出现哪些病症呢?人迎三盛,为阳明有余而太阴脾土不足,临床表现的症状也多阳明实证而太阴出现虚证。


第一:胃热。比如伤寒论里面的阳明经热证,阳明胃经有热,导致大热、大汗、大渴、人迎脉洪大有力,恶热喜凉等症状。一般通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之类清阳明经热。

第二,胃火。主要症状口臭、便秘、口渴、牙龈肿痛、口疮、胃中灼热反酸等等。胃火盛一般以苦寒药物直泻其火,比如三黄为主的泻心汤;大便干燥秘结,也可以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胃热与胃火是临床上两个不同的证型,胃热用大小白虎汤,以辛凉为主。而胃火用药一般以苦寒或者咸寒为主,苦寒为刚才说的三黄片、诸泻心汤,咸寒比如芒硝。

第三,胃阴不足而生虚热。临床上多表现为口渴思饮凉水,大便干燥、消谷善饥,舌红少苔为主,其主症为胃阴不足而消渴。胃阴不足以养阴清热为主,可以用白虎加人参、天花粉、麦冬、玉竹等治疗。胃阴不足一般没有五心烦热,五脏阴虚才有。

第四,脾胃不和导致运化不及而消化水谷功能差,也就是消化不良。其症状多饭后腹胀,饮食停聚中焦自觉不易消化下行,多伴有脾气亏虚的四肢乏力。一般脾胃不和消化不好用保和丸或者大山楂丸等治疗,健脾和胃消食化谷;伴有乏力者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运化水湿。

第五、脾胃不和内生痰湿,常常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消化不良多为脾虚不能运化五谷蔬菜;而脾虚痰湿为脾胃不和导致的运化水饮或油腻膏脂不及,也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说的脾虚痰湿。脾虚痰湿多大便偏稀不成形,或者容易产生白色清稀痰液,大多面色偏暗黄油腻,尤其鼻子三角区油腻而多黑头粉刺。如果在脾气虚脾阳也不足,会由脾虚痰湿发展为脾虚水肿。脾虚痰湿临床多用香砂六君丸治疗,脾虚水饮多理中汤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

第六,脾胃不和导致的湿热。胃气不降容易内生胃热,脾虚不升容易内生湿浊,胃热湿浊夹杂则容易产生湿热;或者平素嗜好酒肉辛辣,膏脂酒肉过度损伤脾气,导致脾虚运化不及而湿热内生,这个湿热多由酒肉膏脂运化不及而来。脾胃湿热多见口干但是不想喝水,小便发黄多泡沫、大便粘滞而臭秽、胃脘嘈杂灼热、面色黄腻多油、舌苔多黄腻。多用三仁汤、半夏泻心汤或者连朴饮等治疗,具体当分湿热中是湿重还是热重。热重于湿多用苦寒药清热燥湿,比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如果湿重多用薏米、杏仁、泽泻、茯苓、赤小豆、车前子、藿香等化湿利湿之品。

第七,胃气上逆或者肝郁犯胃,导致胃气郁滞不降。症状多见腹部胀满不舒、中焦多气机走窜、呃逆、饭后易打嗝、打嗝或者矢气后胀满感减轻,有时会伴随反胃、胃酸反流食道等症状。这类症状除了人迎三盛之外,脉口多关部弦大而寸弱。临床多以木香顺气丸或者香砂六君子汤之类;如果肝郁犯胃,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或者四逆散加减。

第八、失眠。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降的很多原因都容易导致失眠。胃不和降则不能引在表之阳气入里,阳气不能入里如同太阳不能落山,日不落则还是阳气在表的白天状态,故容易失眠。根据胃不和降的病因分别用药,临床常用有诸泻心汤、或者半夏秫米汤。

第九、痰热。多见于脾胃不和,肠胃之热有余而内生热痰。这个热痰与肺热之痰有别,当以清热化痰之药治疗,如陷胸汤、小柴胡汤加瓜蒌、竹茹、牛蒡子等治疗。

第十,阳明头疼。胃气不降导致的头部胀痛,胀痛部位多见于额头、或者额头两侧的头维穴区域或者眉棱骨痛,常常伴有脾肺气虚症状,在封闭空间或空气不流通、疲乏的状态下容易头痛。这个临床上我常常自己组方治疗,疗效较好。比如半夏、石膏、生升麻、菊花、川芎、白芷、厚朴、陈皮、陈皮、党参等加减治疗。

第十一,精神分裂或者狂躁证。多阳明肠胃积热上攻头部,头者,精明之府,神明主事,阳明有热循经上炎扰及神明,以致精神躁狂。《内经素问阳明脉解篇》: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阳盛则使人妄言骂,不避亲疏。治疗多以白虎汤或者诸承气汤加减治疗。对于暴躁拒绝喝汤药者,可以芒硝煮白萝卜汤,当饮食不自觉让患者服下,亦有良好效果。


第十二,乳腺增生、结节类、乳癌等疾病。传统上多归于肝郁脾虚,脾虚痰凝,肝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生,但临床脉诊同时伴有人迎三盛博指,为脾胃不和内生痰湿之脉。乳房疾病,大多与肝胃二经有关。走乳房之经脉主要以肝经、胃经为主。

第十三,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结节。临床中发现大多数甲亢病人人迎三盛有力,阳明经热的症状比较明显。以甲状腺正好位于颈部足阳明经人迎穴左右,故与足阳明胃经关系很大。

第十四,红斑狼疮。中医阴阳毒里面的阳毒为病,多面生红斑,畏惧太阳光,身热口渴,热则汗出红斑加重,喜凉恶热。此为阳明经热毒上熏颜面所致。可用清热化斑的方剂加减治疗,我多用白虎汤加升麻,临床疗效颇佳。

临床上还有其它的脾胃不和的症状表现,但是没有这十四类常见。今天所讲只是一个大概,没必要死板硬套的用我今天所讲的方剂。临床还是需要详加分析,脉辨证用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珍惜健康从养生开始

    讲的真好,病理分析透彻,容易理解,很受益。

    一弦一柱思华年0414 回复 @珍惜健康从养生开始:

  • 开心在微笑

    那里可以购买到?

  • 开心在微笑

    朋友,您好!您读的是原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