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太溪穴第三

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太溪穴第三

00:00
20:44



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太溪穴第三

作者:武当祝玄冲


太溪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为十二经肾经之原穴。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唯有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太溪穴为肾经五输穴之输穴,而以肾经之水泉穴为原穴。

太溪穴位于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腧。取穴以内踝与根骨之上的凹陷处取穴。必须是凹陷处取穴,何以?以肾为坎卦主水,坎者,下陷为坎,下陷之处为水聚之溪谷,故取陷中。观陷中二字,有坎卦之意。坎中陷也。贴内踝骨而下针,因为肾气走骨膜.实际上贴骨而下针之处,刚好是凹陷之处,用手摸一摸,以拇指仔细探寻一下,可以感觉指下有动脉搏动


内经三部九侯,足部三处侯脉,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太溪穴为三部九侯之一.太溪在三部九侯脉法里,可以侯肾与肾经的疾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在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藏精在肾,故病在溪;此溪为太溪之意。故可于太溪脉侯肾之病患。

《说文》溪,山渎无所通者。溪一般都是指山里的小水流,不与江河相通太者,大之意,太溪为山谷之间的大水流。《素问·气穴论》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在身体指肢体筋骨、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罅隙、缝隙或凹陷部位大缝处称谷或大谷,较小凹陷处称溪或小溪。

太溪为原,原穴为元气通行注入经脉的穴位元气由此穴注入经脉,转变为经脉往来之经气而经气于经脉中上下升降往来运动,推动脏腑产生生理功能肾者,精之处也,主蛰此穴五行为土,土主归藏,肾主蜇藏全奈脾土所主万物归藏之德,故此穴以主藏精为主,有形之精藏于土。然谷藏龙雷相火,太溪藏北方阴精但太溪为肾之原穴,通坎肾所藏先天之真元,元气由此穴进入化裁元阴元阳,而具化、生发之德。

人有左右二肾,左肾主藏元阴肾精,右肾主藏元阳肾气左脉口尺部之盛衰虚实可侯左侧太溪穴所藏阴精;右脉口尺部之盛衰虚实侯右侧太溪穴所藏阳气。

昨天讲到内经三部九侯,太溪为足部侯地、侯肾虚实之处凡侯脉之处,皆为本经气血汇集充实之处,加之太溪为肾经原穴,而肾主藏元阴元阳,元精元气,是为一身阴阳之根蒂,所以太溪原穴就尤其紧要。

《内经》云:心如悬,病本干肾,太溪绝,死不治病腹满溏泻,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古代针灸书里说男女病,太溪脉绝,死不治。太溪脉绝者,肾中元阴元阳枯涸,元气尽矣。

玄冲老师,为什么是右肾元阳,左肾元阴啊,想不明白。)

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对外宣讲过,今天给大家送福利。肾主藏,阳气白昼走表,东升而西降,由西入而藏于大地,故西方为阳藏之地,人体右为西。阳气藏于何处呢?大地坤土之中,而太溪穴在肾经上五行为土,故为阳气内藏之地。阴气夜晚走表,西升而东入,入则藏之于东方,东方为人身之左,故左侧肾藏阴气。人体左右,如天地之东西。

在脉法里,侯脉口尺部有根无根,有根者吉,虽久病而无妨;无根者凶,虽新病犹危。所谓有根者,脉口尺部脉沉而充实柔缓;沉者,为肾本主蛰藏,故尺脉以沉而充实为佳侯。所谓无根者,尺部脉微细欲绝、或者沉弱近无脉口尺部无根,可以得知太溪脉所藏经气亦不足;当然,也可以太溪穴处诊断。但太溪脉不若足部冲阳脉明显,须细按冥心体会得。为太溪穴深处的气血搏动之处,也与此处为土主伏藏有关,况且肾本主藏,一如脉口尺部之脉沉。此穴不藏,则左侧肾经阴虚而不能制约上焦心火,而心火炎上,其脉细数,或左脉口尺弱而寸部二盛,大人迎两倍。右侧则肾中所藏元阳上越,火不归元,寸浮有余而尺部沉弱。

太溪为肾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又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经脉、365穴之经气皆秉受于十二经原穴之原气十二经脉原气来源于腹部下丹田所藏之元气,这个元气藏于腹部,《周易》云:坤为腹。在我们身体五脏里,坤卦为任脉与脾土。《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这个肾间动气,为道家之下丹田,内藏元精,元精气化而为元气,元气于下丹田一分为二是为元阴与元阳,元阴藏之于左肾,元阳藏之于右肾此元阴与元阳是一身阴阳十二经脉之本源。

五脏原穴五行皆为土,其因有二:一为脾土位中而生四方,土为万物之母。尤其是有形之五脏,皆脾土之气而化生。五脏为阴,阴气皆来源于天地初分时“浊阴下降为地“之地气。二为土主藏,一身之元气皆藏于坤土。所以十二经脉原穴也为土。

太溪在临床上的功效为:滋补肾阴,温肾强腰,补益肾气,纳气平喘,调理冲任。

左肾主藏元阴、肾精,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主生殖繁衍与滋养五脏,固涩阴精津液、制约二便。肾阴之功皆在左太溪右肾主藏元阳、肾气,元阳主温煦五脏,推动脏腑功能;又能出于膀胱经为六腑之阳而主表;实为一身阳气之根蒂肾阳之功皆在右太溪所以左右太溪可补肾阴肾阳之虚,临床主治病症非常广泛。

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左太溪穴有六味地黄丸之作用,滋阴清热,治疗肾阴不足之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咽干口燥或虚火虚热导致的咽喉肿痛肾阴不足虚热伤及阴津又容易导致肾虚消渴,小便尿频短赤而涩痛,或者肾阴不足不能滋补肝木之阴,肝肾阴虚而相火内扰导致的梦遗或阳强早泄,也可以取太溪而治疗。阴虚生内热,脉多细数;阴虚而阳浮,脉多寸脉浮而尺部肾位细弱,皆可取太溪穴。以太溪补肾阴按摩皆可,或者以热毛巾外敷。肾阴不足不可妄用灸法,本身肾阴不足有下肢足心发热,若灸适得其反但是以温热毛巾外敷可以引火下行温补肾阳可以温灸。

对于滋阴,足部肾经很多穴位都有这个功能,比如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分析古往今来的穴位功效,以上穴位都有治疗咽喉肿痛、失眠、虚火虚热、口渴消渴、或者足跟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肺部咳喘等病症但是临床取穴,不可能每一个都用到,其中必有一个是最为合拍合其脉证病因的。那么,这些穴位同中是否存异?从何角度抓住每个穴位的主治核心要点?群里针灸高手不少,你们有何诀窍?

肾经为水,但是水亦分五行,比如自然界,古人把水分为青水、赤水、黄水、黑水、弱水等。(何为弱水?)昆仑神山之下,绕山之水为弱水。在六十甲子纳音里面,有五行之水,分别为大溪水、天河水、涧下水、大海水、井泉水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之内,足跟骨之上下陷处,古代内踝称为内昆仑,外踝称为外昆仑。而太溪穴就是昆仑神山之下的水。我讲涌泉穴的时候说过,昆仑之巅的虚空仙境中,有西王母的太渊瑶池,是为西方金水,金生肾水,这个水就是太溪之水;而太溪穴位于内昆仑之下,是为水之原穴,可见太溪之水的确来源于昆仑山巅之太渊瑶池之水。传说昆仑山有丹水,其色黄,饮之不死,为不死水另外还有不死药、不死树我一直在想,这个黄色丹水,是否是太溪属土的黄色之水,饮之不死,是否是肾中所藏之元精,因为元精可以生元气,道家谓炼精化气。


回到先的问题,其实肾经上的五输穴,就是五行之水,涌泉之水与肝木相关可补肝肾之阴,然谷之水与心火有关可补心肾之阴,太溪之水为土中水,为五脏之元阴,可生滋养万物,复溜之水为金,肺金之水,可补养肺肾阴虚这样去应用这几个穴位滋养清热,就不会无从下手取穴了。

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动风容易导致头顶胀痛、眩晕、急躁易怒、耳鸣面赤等,传统医家多以太溪配伍太冲、风池、百会滋补肝肾平肝熄风,疗效确切。

阴虚火旺之耳鸣、耳聋可以太溪合听会、阳池(或外关、阳谷)同用,以太溪滋阴降火,以听会、阳池升发清阳之气上走耳窍。

肾阴亏虚,导致虚火上炎而牙痛,可取太溪配大杼同用,肾虚牙根松动或牙软不坚也可用之。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取太溪补肾固齿,骨会大杼,大杼为膀胱经穴位,与肾又互为表里,此二穴配伍可以治疗肾虚骨病,腰部骨病加配肾俞,腰为肾之府。

肾主藏精而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容易骨髓、脊髓、脑髓空虚。骨髓空虚容易导致下肢骨痿,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如踩云端;脊髓不足则腰脊无力、俯仰不利,可取太溪配绝骨、肾俞强筋健骨;如若脑髓不足而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精神萎靡、健忘痴呆、懈怠喜卧,可取太溪配大杼、风池、风府、百会等同用,以补肾化生骨髓,充养髓海之不足。取风府、百会者,以“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最好配合填补肾精之药服之,比如左归丸、虎潜丸。

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肾之精上注于眼瞳,肾精不足,眼目干涩模糊,可取太溪、太冲肝肾原穴滋补肝肾精血,配伍膀胱经之睛明、胆经之瞳子髎引精血上注于目,从而达到治疗眼疾的疗效;亦可配伍明目地黄丸同用,脉口盛于人迎可取。

肾阳不足多培补右太溪为主。肾阳亏虚则易腰膝不温或冷痛、手足四肢逆冷,可取太溪穴温肾壮阳,《灵枢官针》:中寒厥,取踝后少阴也。踝后少阴为太溪穴,太溪为水中土穴,土主四肢,右太溪内藏元阳,取之可温肾阳而暖四肢厥冷,以灸为佳;肾阳不足而导致两腰肾俞部位发凉或冷痛,可以太溪配伍委中、肾俞穴同用;如若肾阳不足而腰脊疼痛或者肾阳素虚,复感严冬寒邪内舍于肾,“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寒邪入肾,循经上入腰脊,凝结于脊柱,则导致肾痹: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同时表现出畏寒怕冷、腰脊僵硬而乏柔和则可以太溪配伍命门、阳谷、后溪等同用,以温肾散寒。

肾阳不足容易导致阳痿早泄,配伍肾俞、命门同用。

右肾亦藏肾气,肾气亏虚,容易导致小便清长、频数,可以太溪配伍、肾俞、气海、膀胱俞同用;

肾气亦主纳气,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可以太溪配伍气海、肺俞同用。气海为道家下丹田,为肾中元气之海,修炼家为气沉丹田之处,可使气归元海,先后天气机相交;《庄子》”真人之息以踵“,太溪正好位于足踵,太溪又为肾经原穴,故可纳气而平喘。

另外太溪又主咳嗽气逆,药王之《千金翼方》:肾咳,刺足太溪。

太溪为肾经原穴,内藏元阴元阳,元者,生气之原也,元阳主万物资始,元阴主万物资生。而肾主生殖繁衍,故太溪穴可用于妇人胎产不孕、男子精冷精弱死精之证。以太溪即属于肾水,又五行为土,土者,万物之母,妊娠者,母也,土为坤卦又主腹部,而腹部正是胎产孕育之地,按传统理论来说,肾藏先天,脾主后天,而太溪一穴,二者兼而有之,是为胎产不孕之首选穴。

又主妇人月经不调,肾虚闭经或者带下。妇人月经,古称经水,经水之周期与月相关,一月一行,而月者,水之精,周易里,坎为月,坎为血卦,故肾之原穴太溪与妇人月经相关。带下者,亦水湿之类,肾主水,土主湿,太溪水中土,故也可主带下之病。

《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然谷为肾经火穴,太溪为肾经土穴,火与心相关,土与脾相关,故取然谷、太溪治疗。按此取穴,必有脉口二盛。

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肾结石急性发作之绞痛,亦可单取太溪穴,根据大众医家应用经验,疗效肯定。肾中石淋,有医家配伍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治疗,可排出一部分结石,从配伍上来看也比较合理。

另外古代医家经验,太溪透昆仑或者配伍昆仑穴,可通经活络,治疗足跟疼痛。肾经中,主足跟疼痛者,有涌泉、然谷、太溪三穴。

关于太溪临床中的应用,无法一一言尽,应凭脉辨证,随脉证而灵活应用或配穴使用。下一堂课讲肾经络穴大钟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iang晨曦

    感恩主播分享,请问哪里可以买这本书

    一弦一柱思华年0414 回复 @xiang晨曦: 添加微信:17707160187祝老师,备注喜马拉雅求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