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8:中医各门派的技法,是否可以混用?

话题8:中医各门派的技法,是否可以混用?

00:00
14:44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芍药微信号【damoketang】,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我们又来到问题回答,我先跟大家讲讲我选择的要回答的问题的标准,与剔除原则。


第一,具有广泛意义的话题。也就是说,对越多人产生启发、帮助或者兴趣的话题,越容易入选,争取讲解内容的效益最大化。


比如前一讲《什么是中医学》。


第二,深浅比较适中,就是大多数人听得懂的话题。


有的人问的问题比较深,有些领域,就算是专业人士也未必别去碰。在这个课程里面讨论这些话题,似乎不太合适,为什么呢?


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基本听不懂,就算具备了专业知识的人,听起来也不容易。比如有些人希望听五运六气,这本身的内容就可以开一个课程。


说老实话,这门课牵涉到比较多的图表概念,不要说线上课,就算是线下课,上起来或者听起来,也不算容易。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过,深有体会。而且从可听的角度,它的内容也算不上好听,所以它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和题材。


还有人希望听河图洛书。这种图式化的东西,是要对着图表来演练的,它更适合线下课,而不是线上课。


它本来属于《易经》版块的内容,麻烦大家看看目录,在《易经》版块,我也没把它算进去,就因为它不那么适合音频课,我的线下课《周易与中医学》,有这部分内容在。


第三,不讲的或者不太可能讲的,就是个人病案。


个人提出自己家里人亲戚朋友的某些病,要求解决,这是要占用大家的公有时间来听一个人的问题。而且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现在就算是网上诊疗,也有很规范的表格来填写的,之中还有医患双方的电话问答。


如果仅仅是根据你的非专业的诉说,就给你个调理方案,说的不好听,那是忽悠,或者对你的不负责任。


当然,不排除个别病案,可能对大家都有启示作用,也许会拿来讨论一下,但是仅限于个别。


我这里顺便借这个平台说一句,我的公众号后台也是经常有人提出家里人有问题,要求解决。那我就把我的时间列一下,我现在每逢周末两天都要在正安文化上课,我还有门诊,我开了公众号,我还有这里的每周三讲音频课,那我还怎么可能有时间在我的公众号平台的后台解答具体病症问题?所以,请留言求诊治的听众体谅!


~~~


好,下来我们,开始解答问题。


问题一:把中成药学透,是否能解决家里人的普通疾病。在喜马拉雅,是否开设专门的中成药课程专题?


回答:逻辑上,把中成药学透,确实可以解决家里人的普通疾病。但问题是什么叫学透?


中医是讲究理、法、方、药贯通的,指导中成药应用的是中医诊断学,而要把中医诊断学好,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铺垫的。还有,你要把中成药吃透,那中成药是由药物组成的,你还有中药学的知识。中成药本身就是方剂学的一部分。


那把中成药学透,等于是把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学透,如果能做到这些,确实能够解决家里人的普通疾病。


另外,在喜马拉雅上是否开设专门的中成药课程?目前没这个打算,因为我刚才讲了,要把中成药学透,等于是开专业课。在音频上开专业课的难度是很高的,而且受众不一定多。所以目前没有这个打算。


~~~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学习中医,除了看《黄帝内经》,还有哪些书属于必读书单?或者说,读哪些书可以让我们自我提升、快速成长。


其实只要留心听我的课程,我前面有讲《话题5:中医经典的学习次第》就讲得很分明,学习中医,最好循序渐进,有几门课是必修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


这几门建议看教材,假如想往更高层次看,就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能看懂了,那么妇科、儿科基本也能看懂。


下来要提升的就是,教材版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以上这些,可以说是必读书单。


当然,假如你已经学得比较好了,你看的书就没有必要局限在教材。


至于这些教材外的书,就很难开出书单,因为每一个人往下走的方向不同,他要求的深浅度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说真的,以上这些科目纯粹自学,其实,就算是学习能力强的人也只能大概看懂,但是很难融会贯通。


还是必须有老师讲解,而讲解的老师还必须是自己真的通了,效果才会好。


如果觉得我刚才的回答,还不够详细,那么可以看我的公众号「中医老师潘毅」,我的公众号拼音缩写(ZYLS_panyi),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学习中医的次第,里面讲的比较详细。


~~~


下一个问题,问:中医有好多门派,各门派技法不同,能否混为一用?


这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个混为一用的「混」字,改为互相取长补短来应用?


实际上我认为门派的好处是,有它的擅长与特点,但是我前面在《我的学医经历》那一讲讲过,不管任何门派,不管他的门派多大,都不可能包容中医学的所有内容,或者应对所有的临床问题。所以不同门派之间的取长补短,是应该的。


关键是,从医者可能要掌握很多门派的观点或内容,才谈得上去判断:针对具体的病,是用哪个门派的见解或者方式是最恰当的。


这就是我前面讲过的「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前者是门派之家,后者才是大家。


下来问的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点关联,有人问道:如何评价黄元御与郑钦安对中医发展的贡献?或者说他们在中医界的地位是怎样的?


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对中医的理论跟实践做了比较大贡献的人,尤其是最近十来年,都火过。但这里没办法像梁山好汉排座次一样的排,到底是在哪个级别上,因为中医医术的评价,没看过像围棋一样分段制的。


而且我一个人排没意义,必须得到大家公认的。可以说的是,这两个人的一些学术观念跟操作,对现代中医的确有益。


比如,从李可老中医很推崇的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再上溯,该是黄元御的观念与理论底子在里面。


比如圆运动的思想,很多是用太极思维来解释问题,你也可以说跟《易经》一脉相承。而以郑钦安为祖师爷的「火神派」,在最近十来年的中医也火过。


他们的不少方子思路,我也喜欢用。比如说火神派的「阳虚阳浮」的病变机理,辨证上的「真寒假热」「上热下寒」「外热里寒」,它的诊断思路、辨析方法与用药技巧,我也会参考着用。


但是,我不太喜欢有人说的「学会了圆运动,其他所有的思路就不用学了」,或者说学会了火神派,就其他所有的门派都不用学了,没有这样的好事。


这些学说跟用药方法,可以扩大我们的学习思路,也扩大了我们的用药的方式方法,实际上它可以让我们学识做一个外展式的扩展,而不是代替原有的其他学说。你可以说你喜欢某个人的方式方法,但你很难下结论,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方式方法就是最佳。


比如火神派,喜欢用大剂量的附子、干姜、肉桂等。大剂量的附子、干姜、肉桂,在危重病证又辨证准确的时候,确实管用。


但如果如果形成习惯,无论轻重,都喜欢大剂量使用,而且在攀比谁的用量大,谁的水平高,或者不管是真热假热,都当作假热的来一律补阳、引火归元,恐怕也是走偏。


问这个问题朋友还说,「黄元御的药方挺管用,我是感冒咳嗽或鼻炎,用他在四圣心源中的药方,效果挺好。」


我没有意思说黄元御的药方不管用,用了一家之方觉得它好用,你是可以继续用下去,但恐怕不能下结论,它就是最好的。因为逻辑很简单,其他派别或门类的方你并没有用过。


所以对于中医的学习,我还是喜欢那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家必不偏。


~~~


下一个问题问:我们除了听老师的讲课,是否需要系统学习中基、诊断、方剂、中药学等?总是感到所学知识不系统,不能融会贯通。


这个看个人愿力,如果你只满足于对中国文化或者是中医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同时知道中医学的框架体系,基本框架,中医的一些常识,基本知识点,跟常用的养生方法,那么听我们这个课程也基本够了。


但是你假如是想解决家人朋友,自己的问题,那按道理,你还是应该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那么就回到了前面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会中成药,能不能解决家里人的问题的那个问题?


也就是说,你怎么学会中成药?我刚才讲的那几门你大概掌握了,其实应用中成药或者是一些物理方式来解决家里问题,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不等于融会贯通。


那接下来,假如你的愿力是通过中医的学习,我也要考师承,或者是我要考中医确有专长医生,那前面提到的那几门课是应该融会贯通的。同时中医的经典也该循序渐进地去学习。


关于经典的学习顺序,在前面我讲的几门基础课铺垫后,《黄帝内经》跟《伤寒论》是可以齐头并进学的,然后是《金匮要略》《温病学》。


好,这次的问题我先回答到这里。


还有些问题留待之后的某些周六来做解答。这里我再说一遍,周六的那一讲,有时是用来回答问题的,有时是用来扩展正在讲的那个版块的内容的。


好,谢谢大家。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凯西马

    有点失望,以为是专业讲解,其实非常浅显,适合不了解刚刚开始了解中医的人

    Maysz 回复 @凯西马: 那就别听了

  • 惊志

    我于昨天中午购买了潘老师的中医课程。但没有我的名字,不能继续听,只能听一下!叫我去购买。很麻烦!我现在要退款!不听了!!!退款。

    正安答摩 回复 @惊志: 亲,要用登录账号登上去才可以听,切换一下您的登录账号试试

  • 梅花闲赋

    老师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敬佩。

  • 玉龙飞雪0

    谢谢先生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 惊志

    我已经购买了潘老师的课程。但就是只让我听一下,我强烈要求退款不听了!!!

    堂姐频道 回复 @惊志: 需要先充值,然后再点击购买,从充值里边扣除,应该是这样的,好像是会员免费,说不太清楚,梁冬十来年的粉丝了,课程基本都是免费的,受益匪浅

  • 静默儿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 人间_nl

    中医难就难在对于想学,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那个对。道可道,非常道,还是道可道非恒道。

  • wyxys

    作为一个不懂中医的人如何选择医生看病?又如何叙述病情。

    正安答摩 回复 @wyxys: 可根据医生的擅长范围选择;仔细分辨,是可以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症状的~

  • 若轩_f1

    谢谢老师辛苦了。

  • 1342801opjx

    导引术能不能讲讲?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