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芍药微信号【damoketang】,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知道些医学典故,会有助于我们对医学文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常见的医学典故。
第一个是:杏林。
这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中医学的代名词。说的是三国时代的董奉,是当时的名医,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跟当时的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不单医术高明,还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被治好的患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而好的,种5株,轻症而好的,种1株。几年后,有杏万株,蔚然成林,红杏累累。
春天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建了一个「草仓」来储存杏子,告诉人们,需要杏子的,不用付钱,只要拿等容量的谷子来换。
这样用杏子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拿来干什么呢?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同时接济断了盘缠的路人。人们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杏林」。
而「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就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
杏林的传说之中,还有传说。
据传,董奉一天回家途中,看见茅草丛中躺着一头老虎。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董奉心中虽然害怕,但职业的敏感让他感觉到,这头老虎好像是生病,似乎是向董奉求治。
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这个时候你来这里等候,我给你治病。」老虎点头走了。
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以防虎咬。然后叫老虎张口,他把手伸进去,掏出老虎喉咙里卡住的骨头,治好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奉守护杏林。
而「虎守杏林」,同样也就成来褒扬像董奉那样有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医生的一句话。
对于这个传说中,人与老虎如何对话,我们不必深究。人们不过是据「虎守杏林」的现象,通过传奇式的故事演绎出对医德高尚医生的一种内心的崇仰。
顺便说一句,董奉信奉道家。《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
董奉去世后,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他的事迹,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对后世的医学家影响极大。
杏林,也成为中医的别称之一。有关中医的故事,一般叫做「杏林佳话」;而《杏林春秋》说的是中医历史;「杏林妙手」,是赞誉技艺精湛的中医大夫;连医学团体、医学刊物的名称也常取用「杏林」两字,很多中医生,也以杏林中人自居。
我们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纳贤能之士,叫「杏林学者」。校内就有一个餐厅,就叫「杏林餐厅」。
对杏和杏林的偏爱和推崇,反映了我国医学家历来鄙薄以医谋利、崇尚全心全意救助贫病的「杏林精神」。
~~~
与「杏林」相对应的,还有「橘井」的典故,在医学史上同样有名。
「橘井」这个词汇,起源于西汉年间的苏耽。葛洪的《神仙传·苏仙公》有记载,相传他于汉文帝时得道升仙。
苏耽幼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以仁厚与孝顺闻名乡里。
小时候,他家境贫寒,与同乡的小伙伴们轮班放牛,以补家用。奇异的现象是,他放牛的时候,牛从不四处乱跑,一直在他附近规规矩矩、怡然自得地觅食。其他人放牛时,牛就四处奔跑,怎么也赶不到一块儿。
他们便问苏耽,你是用什么招法使牛这么听话的?苏耽对他们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在他的传说中,有不少这类怪异表现。
相传,在他得道仙去之前对他的母亲说:「我要走了,不能再服侍母亲,望母亲保重。」母亲心里非常悲伤,说道:「你走之后,我可怎么办呢?」
苏耽留下了足以让她母亲生活下去的一些方法。同时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yán)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
来年果然有瘟疫,远近都来求他母亲治疗,都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他的母亲就这样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从此,「橘井泉香」这一佳话便流传下来,「橘井」就成了医药界的代名词。
据医史学者考证,苏耽确有其人,他的故居在原郴(chēn)州城东门外,后来曾被改建成「橘井观」;现在橘井遗迹还在,井内还有水。
以上这两则医林典故,被合称为「橘井杏林」,而且,在流传中添加了不少传奇色彩。
~~~~
前面有神虎替董奉看守杏林的「虎守杏林」的说法,那么苏耽也不是一般人,他被称为「苏仙公」,现在郴州还有苏仙岭,岭上有苏仙观、升仙台等。
在人们心目中,杏林既然有虎来守,那么橘井当然也该有保护。而龙、虎历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把看管橘井的任务交给了龙。
这样一来,从「橘井杏林」,就又衍化成了「龙蟠橘井,虎守杏林」这样两句相对仗的成语,甚至有人把它进一步写成一幅对联:「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橘井泉水香。」
~~~
我们还经常听到「悬壶济世」这个词,它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的一个奇异传说。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某日,他坐在酒楼,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竟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其他人都没看见,唯有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叫他第二天再来。费长房第二天再去找这个老翁,老翁便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玉切,富丽堂皇,还有美酒好肉,两人共饮后出了那个葫芦。
于是费长房跟随老翁一段时间,学得些方术。他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也就是说,他跟老翁学习的时间,跟世间的真实时间是不太一样的。
回到家乡后,费长房能医百病,还有其他一些特殊能力。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古代医药不分家,也把「悬壶」(壶葫同音)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的意思。
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人们也习惯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
~~~
还有就是青囊这个典故。
前面的课程讲过,在《华陀传》里面,华佗最后在狱中,是想把自己的医术传给狱吏的。但狱吏恐怕违法,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就把书烧了。
这一段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张骥补注华佗传,引《神仙纲要》的解释,我这里把它翻成白话。说吴押狱很敬重华佗的本事与为人,每天拿酒食给在监狱里的华佗吃喝。
华佗非常感激,告诉他说:「我快死了,遗憾的是我的《青囊书》还没有传到世上。我的两个儿子都不能继承我的学业,现在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无以为报。我写一封书信,你可到我家,取得《青囊书》,这样我的医术就后继有人了。」
吴押狱非常高兴,可以不再干现在这个差事,而去医治天下病人,也可以让华佗的医术继续流传。
吴押狱到了金城,拿到了《青囊书》,藏在家中,然后回到狱中。
华佗去世后,吴押狱辞了差役回家,问他妻子要《青囊书》来学习。他的妻子说,「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的医术,又能怎样?最后像华先生一样死在大牢之中,要它何用!所以我把它烧毁了。」
吴押狱唯有叹恨不已。因此,华佗的《青囊书》没有流传下来。
本来补注也就说到这里,但在演义之中,又补充了一小部分,说后世所传的一些阉鸡、阉猪的小医术,正是烧剩下的一两页中所记载的。
所以,「青囊」一般用来指古代医家的书囊,又更进一步,可以比喻为医书。甚至有人拿他来命名自己的书名,比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
又因为华佗在医学界的名声,所以,青囊也可以成为医术的代名词。
~~~
还有一些典故,比如「岐黄之术」,我们在《话题7:什么是中医学》那一讲讲过。「坐堂医生」在《第22集 医圣-张仲景》那一讲讲过。
这一来就讲全了「建安三神医」。董奉留下的是传说,华佗留下的行医事迹,唯有仲景,留下的是书,所以影响更加深远。
说到这里,提醒大家,在各行各业,大凡做出一些成就,有些心得,有些体会,都该像仲景一样,写成书,既惠及当世,也惠及后人。
(本集完)
原来杏林是这么来的啊,感动又敬佩!
潘老师,请教您导引按qiao的按qiao指的是什么?
26集未见上传。
正安答摩 回复 @梦查查_2m: 那一集的显示有人快有人慢,已解决~
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讲的好
老师能不能讲讲中医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正安答摩 回复 @wyxys: 后面的课程中会有哦~
沙发
潘老师说得很对!人生跌宕坎坷多,体会感悟如长河,唯有纸笔录下来,方能惠及当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