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中):儒佛道的高浓度组合

耶律楚材(中):儒佛道的高浓度组合

00:00
13:21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第42集 耶律楚材(中): 儒佛道的高浓度组合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继续讲昨天没讲完的课。


耶律楚材,大家应该还记得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兼通儒学和佛学的知识分子,他辅助着成吉思汗远征,他渐渐发现离自己的文化理想越来越远,但这种背离实在是由战争的逻辑决定的。

失控的战争逻辑 

战争一旦开启,就非常容易失控。表面上一切都由统帅控制着,但统帅却已经被战争的逻辑所左右。成吉思汗也不例外,就拿这次战争来说,成吉思汗一开始是为了雪耻,为了雪耻就要找花剌子模国的国王,那一路上必定要消灭一切敢于阻挡和反抗的力量。


终于追到了首都,国王却已经逃走了,那么还必须追下去。后来听说国王已经死在一个岛上并且安排了他的继位者,既然有继位者,那还要追,所以不断地追追追。


在追赶的过程当中,由于不愿意分出力量来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他们最简单方法就是屠城,毁城,而且越来越残酷。


在这个战争逻辑当中还包含着不少主观的成分,那就是成吉思汗在战争当中学会了战争,觉得自己越来越精通打仗了,因此把战争当作了一个节节攀升的自我竞赛和自我享受,这又变成了一种无法终止的强大动力。


这种规则,不管是战争的外部规则还是内部规则,我把它说成是逻辑。在人类历史上的那些战神,像大流士、亚历山大、凯撒,都遇到过这种停不下来的战争逻辑,只不过成吉思汗遇到的更大。


它在规模上也超过了以前任何战争,耶律楚材对于这个过程越来越看不下去了,所以他从一些诗中慢慢地表达出自己的不适应,甚至于不愉快。


比如当成吉思汗的部队终于攻下了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当时被称为河中府,也就是亚洲最富裕,最繁华的名城撒马尔汗之后,他到城里边一看,不得不惊呆了。


他写了一首诗,很通俗,我读一下。


寂寞河中府,声名昔日闻,城墙连田沟,市井半丘坟。


大家听懂没有?一座世界名城,城里大半已经成了墓地,市井半丘坟。这对于一个文化程度那么高的耶律楚材怎么容忍得了呢?


所以他越来越多的诗是以寂寞两个字开头,我们可以想象他一路上在战胜者的队伍里越来越孤独的心境。而且他开始质疑:我们这个万里西征到底有没有必要?


他又写诗:


西行万余里,谁谓乃良图?


这个意思就是:我们西行万余里,谁说这是一个良好的谋略?

他又写道:


四海从来皆弟兄,西行谁复叹行程?


你看,他已经把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作为反问的基点,四海之内不必是兄弟吗?我们这样西行,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行程到底对不对。


基于这样的疑问,他在西行的队伍中不断地盼望着能够东归。他写诗写到:


春雁楼边三两声,东天回首望归程。

天兵几日归东阙?万国欢声和太平。

可见他的思想已经和战争逻辑背道而驰了。 

儒佛道的高度融合 

就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听从一个汉族官员的推荐,决定邀请中国当时道教里全真教的掌门人:丘处机。山丘的“丘”,处理的“处”,机会的“机”。丘处机,也就是我们知道的长春真人,来到军中传授长生之道和治国之道。


因为一路胜利,成吉思汗就有两件事要担忧,胜利以后怎么来治理国家?要治理国家,身体必须好,必须要长生。问谁呢?有个汉族的官员推荐,说现在有一个非常了不得的道家高人,年纪很大了,我们一定要把他请来。


当时丘处机在山东,已经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辈分了。耶律楚材也很希望他能够来,他想:来了以后凭着丘处机的年龄,我们一起来劝成吉思汗把战争规模缩小,早一点回到东边去,这多好!


但是丘处机那么大的年龄,光靠一个指令,我想他未必能来,他找个借口说身体不好就可能不来了,所以耶律楚材代表成吉思汗写了一封非常诚恳而有学问的诏书,想办法让丘处机一看就感动。


我找到了耶律楚材起草的这份诏书,读了一下果然不凡,他写的是漂亮的文言,为了讲课的需要,我把其中一段翻译成口语。他代表成吉思汗对丘处机说:


您的大驾如果从山东蓬莱出发,那也就能够有西天的佛果。想当年达摩来到东方,带来了可以传颂的经典。老子去了西方教,教化了胡人而成道。你这一路过来虽然不近,但是只要远远地望一望他们行走的木杖,也就不会觉得太远了。”



你看这份诏书写的多好!他把丘处机的西行和传道连在一起,和老子,和达摩连在一起,这难道还不会让丘处机这位道家大师动心吗?他一定动心。


于是就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丘处机这位古稀老人果然手持木杖上路了,路实在太远,尽管有人陪同,但也实在是走了太久太久,他走了整整四年终于到了撒马尔汗。


那个时候成吉思汗已经渡过了西边的阿姆河去打仗了,命令耶律楚材在撒马尔罕陪陪丘处机,等一等他回来。这样一来,就让两位文化大师有了很长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谈。


请大家注意,我前面讲过:耶律楚材所立足的是儒学和佛学,丘处机立足的是道家学说,因此中国文化三足鼎立的思维结构就在成吉思汗的营房边高浓度地组合了。


一种大文化,以这样的方式直接面对人类史上最大的战神,这是空前绝后的事情,在别的文化当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丘处机终于在耶律楚材的陪同下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见丘处机如此高龄还行走万里,行走万里以后居然还保持着童颜鹤发,他就对长生产生了信心。所以一开口就问丘处机长生之道,周围的人还以为丘处机有可能奉上灵丹妙药。


没想到丘处机在回答长生之道的时候只说了平平淡淡四个字:清心寡欲。丘处机没有奉迎,坦诚地道破了长生之道的根本,这在成吉思汗面前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的。


但是成吉思汗听了以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深深地点头,可见他也是一个高明的问道之人。从此以后,两个人经常见面,话题也慢慢地拓开了。


当时成吉思汗还处于西征激烈的战斗当中,丘处机已经从耶律楚材的口中知道了战争残酷的情景,所以在交谈的时候就劝成吉思汗,一定要注意不能嗜好杀人。


成吉思汗点头,但他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得到天下以后应该怎么治理?丘处机的回答非常明确,四个字:敬天爱民,成吉思汗点头。


敬天爱民是丘处机和耶律楚材不约而同地主张,耶律楚材虽然精通儒学和佛学,但是他也对儒佛两家不太关心的天文历法、占卜、气候有深入的研究,可见他已经比较早地进入了道家敬天的范畴。


现在,和丘处机一次次长谈以后,他就更系统地懂得了天道学说。因此“敬天爱民”这个概念是他们两人融入了儒佛道三大思想体系以后对成吉思汗作出的郑重文化提示。


因此,成吉思汗从他们两人身上得到了几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字,那就是:清心寡欲,减少屠杀,敬天爱民。


成吉思汗一再地说,丘处机和耶律楚材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后来成吉思汗和丘处机同一年去世,成吉思汗在去世前一个月还下达诏书,只有三个字:“不杀掠”,布告天下。掠就是抢掠的掠,掠夺的掠,不再杀掠。


当然在强大的战胜逻辑面前,要真正地做到不杀掠非常艰难,连他自己一时也做不到,总觉得这个仗打完以后再说吧,当然更不要说他的部下和后代了。


但是他毕竟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态度,而且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态度。因此也证明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对他还是起了作用,中国的文化对历史起了很大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豪情依然唱大江

    一个耶律楚材,要分上中下三课才能讲完。余老师唯恐我们将中华文化窄化为汉文化的苦心可见一斑。

    嫚桐 回复 @豪情依然唱大江: 我觉得应该是想重点阐明,所谓文化断层其实是不存在的这个理论吧。

  • jimmy_keung

    今天的文稿少了一段

    余秋雨 回复 @jimmy_keung: 谢谢!小编已经修复

  • 蓝月儿_ly

    听君一节课,胜读十本书。自以为自己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但既然不知道历史上有耶律楚材和丘处机这两个为中华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人,实在是汗颜😅。感谢秋雨老师为我补上了这一课。我将每天追寻秋雨老师讲述的中华文化发展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足迹,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读书码字的若泓凝香 回复 @蓝月儿_ly: 哈哈,只能说你的书太有限了

  • 阿瑟谷子

    丘处机告诫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等。丘处机又作诗一首赠予成吉思汗,诗为: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据说,正是丘处机的循循善诱和这首诗,让晚年成吉思汗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乾隆赞赏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仙客来_7d 回复 @阿瑟谷子: 我记得哪次看到过,丘道长也代表大元朝出使他国过的

  • 秋雨秋遇

    天天听课,天天有惊喜,天天有收获。大爱此课!

    1396030jcwv 回复 @秋雨秋遇: :.:一:.、:卜.;,::∴::\::.;\∴丷\

  • 梨落一庭雪

    老师早。每日必听。

    heynono 回复 @梨落一庭雪: 8

  • 宝宝萱萱花儿

    反复听,反复听,越听越有感觉,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听老师讲课。

  • 曦冉宁泊_xl

    沙发

  • 漫步清晨_le

    每天听余秋雨老师讲课已成习惯,

  • 海莲_u3

    余老师的中国文化课伴随我每天的上下班,已经坚持三个月了,每天开车必听,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