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第50集 明代:体气减弱的文化沉闷期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们的课程进度不慢,第一单元就是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文化,我们已经大头落地了。所谓大头落地就是讲到明代了,明代、清代,然后简单地讲一下近代,那么这就可以把第一单元完成了,最大的题我们目大体上已经讲过了。
大家听下来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这些名目大家早就听到过,但是用一种现代的文化哲学来重新思考,就可能会让大家有一种新的感觉。这个对于一般的听课者来说可以参考,但是对于我的博士研究生和我秋雨书院的朋友来说就要认真地来对待,这毕竟是你们老师的一个思维脉络,这个需要有一段时间进行研究。
下行的文化气象
我前面讲到,我们宋代的一些极其可爱而辉煌的诗人,像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要以自己的生命来体验国破家亡的那种诗的感觉,然后感觉到当宋代灭亡以后,中国文化就一定会走向一个黑暗时期,他们也以自己非常了不起的诗句描述了这种几乎是世纪末的情感。
但是,我后来讲到了,当真的元代来到的时候,文化状态并没有那么糟糕。由于耶律楚材这些人保持了中华文化的脉络,同时又由于蒙古人的统治者没有对整个文化管的非常严,所以就出现了我们非常喜欢的像元杂剧、黄公望这样的一些在其他时代看起来都不太能够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且又由于蒙古马队曾经把亚洲和欧洲都踏通了,疏通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轨道,因此我们中国迎来了一个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其他的一些旅行者,中国文化又进一步获得了世界知名度。根据马克波罗的游记,很多欧洲的航海家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寻找中国,寻找东方的路程,这样一来,欧洲的气格变化了,世界的面貌也变化了,这是元代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气象。
那么接下来就是明代了,明代的时间要比元代长得多,大家应该留下个印象,明清两代,就是明代是277(1368-1644)年,清代差不多276(1636-1912)年,差一年,加在一起553年,这是个漫长的时间了,你想,我们讲元代的时候才讲它是98年嘛。
看过我的书的朋友一定会有一个印象,我对于明清两代的文化成果评价不太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整个文化的气象改变了,它走上了下行的路线,它和汉、唐、宋甚至与元相比走了一条下行的路。而且麻烦的是,这时的欧洲已从中世纪的长梦中慢慢醒来了,这样的话就构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中国文化的世界形象和世界身份由此会发生改变。
所以今天开始我就要讲明代了,明代让我稍稍有一点心里别扭的地方是,我们现在在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如果讲得具体一点,讲的比较多的往往是明清两代,因为明清两代时间近,留下的资料多,甚至于还留下了不少文物,所以话题特别丰富。
那么我们讲到明清两代的故事也多史物凭证也多,往往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我前面讲到了,这个时候的中华文化已经走上了下行的路线,它这个气象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旺盛了,所以我们在讲它的时候,在讲明清这两代的时候,常常有一点点遗憾,我们在讲唐宋文化时的那种气象,那种激情就很难回得过来。
文化沉闷期
讲到明代文化的时候,首先要讲讲明代,它这个朝代在生产和生活上其实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朱元璋在明初掌权时间还比较长,他做了很多在改善民生上的好事,譬如减免税赋、新修水利、鼓励生产、移民垦荒。
大家知道不知道?明代的耕地面积增加了很多倍,大概有四五倍,税粮也增加了两倍,它自己在政治结构里边取消了城乡制度集中权力,而且严厉地来面对官吏,治理官吏的严峻程度前所未有,甚至于不惜冤狱,产生了很多非常大的整治案件,在这个整治的案件里开始可能是为了整治,后来就是冤案遍地了。
譬如大家很熟知的,胡惟庸案子杀了3万多人,蓝玉案子杀了15000多人,然后不守本分的官民被惩处的那就更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像胡惟庸,蓝玉都是他的高级将领,都是高官,所以为了能够在这个地方实行对他们的整治,他就实行了特务政治。我们都知道的所谓东厂、西厂、内厂这种很多特务机构的名字,就在中国的政治史上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名声。
那么,这我们不去讲它了,这个研究一般历史的都可以知道,我所说的是文化进入了一个沉闷时期。我前面讲到的气氛、气象、气场、气势,渐渐都不够了,当时就有人说叫体气渐弱,由于这种非常严厉的管制,使得文化所必须有的气场慢慢地就失去了。
我曾经讲过,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朱元璋的文化专制主义是一种系统的设计、是一种严密的包围、是一种整体的渗透、是一种长久的延绵,他似乎是吸取了宋元灭亡的教训,然后慢慢地在文化的统治上就伸手了。
譬如他发现以前科举制度选出来的文官问题很大,因此他又经过多年的设计,制定了一个极其严格的制度,就是文官必出自科举、考生必出自学校、考题必出自四书五经、阐述一定要排除己见、文体必须要符合八股、殿试必须要掌控于皇帝等等。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整个文化领域变成了一个皇家的奴仆,几乎不留任何空隙。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气氛当中,遭受悲剧的就不是以前我们所说的某一些文人,而是变成全体文人了。
因为他们存身的家园被围上了高墙、被统一了话语、被划定了路线、被锁上了出口,他们一开始可能是狂躁的、愤怒的,后来渐渐地适应了,大多就循规蹈矩地进入了一种文化官僚系统,这个就是牵涉到我前面反复讲的集体人格。
在明代中国文化人的集体人格被改造了,这个改造的结果是相当不好的,是明代整个文化不正的一个根本原因。
好,今天讲到这儿。
谢谢余老师的精彩课程!听着余老师娓娓道来的温暖又浑厚的声音!真是三生有幸啊!余老师辛苦啦!
在余大哥的眼里元曲都比不过一个黄公望和马可波罗?呵呵了
雨夜清风_YW 回复 @千祯素颜: 他说了吗,。。你就好好呵呵吧
扫盲,都不知道,第一次听说,这么多优秀的中国人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也有这么多无知的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余老师太慈悲了,在喜马拉雅讲课功德无量!让喜马拉雅成为真正的世界最高峰!让无知的我有机会聆听真正的文化课!谢谢余老师!谢谢喜马拉雅!
大爱余老师,满满的感动
评论 字数有限,所以分作两次发。“……为什么要将屈原与节日捆绑在一起,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让广大老百姓学习领会贯彻去忠君爱国。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茬,纪念屈原是哪一朝代都要坚持的。为了让忠君爱国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知道老师的课是学术性的 但是听起来莫名有很轻松。有时候开始听也会有杂念,想去看个纯娱乐性的什么的,但是一旦开始听这节课,就停不下来了。还是学东西好
对文化的定义很好,经典。但讲得时候,把文学当作文化了,没提什么生活方式,讲的都是高层贵族的文学现象,其实草根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文化。
听友447128107 回复 @木娄先森: 您的批评大体是中肯的,是因为看了最后一句话,我觉得不太认同。您这么说又过分强调了生活方式,其实两者都还是很重要的
明代文人被捆住了手足,隨時可能人头落地。他们除了順从别无它法。于是,大腦被洗得干干净净,当上了皇家奴仆。中國文化脉络走向歪斜。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喜欢余老师的课
宋代文官高举,明代文人还有诸多清廉清高自持者,但到了清代,文人高举的头颅就彻底被踩踏成奴才了。再再后来呢?十年××直接挖心去肺了。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