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诠真
因为身体原因,从师学习杨氏太极拳10年,无论是身体还是生活态度,都收获颇丰,感恩师父的同时,也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感觉习拳还是遵从老论的好,录制下来自己多听,多揣摩,也愿与喜欢太极拳的朋友们共享。愿太极带给人们更多健康!
近日对老六路的理论心法很感兴趣,买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从今天开始陆续的给大家阅读有关资料,顺便加上自己的评论心得体会。虽然自己也是师出杨门,但毕竟练拳时间不是很长。纰漏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杨氏太极拳由入门到精通
太极拳——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身心锻炼方式。通过缓慢、流畅的动作和深层次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帮助我们恢复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让我们一起走进太极的世界,享受健康、平衡和和谐的...
杨式老六路内功太极拳(李和生)拳架;太极推手秘技:杨式老六路太极拳拳架及意气走向(汪永泉);太极拳拳谱;太极拳理论
杨氏85式太极拳口令 纯音乐
扎西解析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老六路太极拳汪泳泉原著
陈氏小架太极拳俗称"小圈拳",陈氏太极小架一路即为小架的首个套路;《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陈式小架太极拳一路拳风特点概述:古朴无华,小巧紧凑;身法中正,步法轻盈;以意领气,以气摧劲...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身似行云,浑身是手手非手,但须方寸随时守所守。
太极拳,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2006年,太...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另有《阴符枪谱》等。见《清史稿·王来咸传》、《王征南墓志铭》。由武式太极拳开创者武禹襄之甥李亦畲1867年著...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3)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4)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5)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6)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 2016、11、7立冬)
太极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