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立需警惕的育儿陷阱—生气和训导的区别?

培养孩子自立需警惕的育儿陷阱—生气和训导的区别?

00:00
13:28

大家好,很高兴通过声音再次与您相遇!我是李鹏,我是阿比留惠。上节课我们讲到培养孩子自立需警惕的育儿陷阱—表扬和认可的区别。那么我们今天继续给大家讲关于培养孩子自立需警惕的另一个育儿陷阱—生气和训导的区别。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各位家长是否经常经历生气和训斥这两种行为呢?在我们幼儿园也会有家长经常跟我们咨询说:“其实我也不想跟孩子生气,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也不喜欢生气时的自己,老师我应该怎么办呢?” 那么什么是生气?什么是训斥呢?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是选择生气还是选择训斥?又或者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在词典中查了一下“生气”和“训斥”是什么意思, 词典里是这么解释的。“生气”: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训斥”:训诫与斥责。可以看出“生气”与情绪有关,指的是向对方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而“训斥”指的是以严厉的态度向对方讲道理。我认为不管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就算是在其他任何场合,我们最好都不要单纯的只是“生气”。 我本人至少在幼儿园里 从来都不会跟孩子们生气。我想在我未来的教师生涯中 也不会出现 只是单纯的跟孩子生气的情况吧。当老师或长辈对着孩子生气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被气势所吓倒,无论如何, 这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甚至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们认为如果"生气" 的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有可能破坏亲子间的人际关系。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看训斥是怎么一回事儿吧。虽然训斥包含有一种强硬的态度, 但是相比之下为了讲通道理,态度也跟着强硬起来的情况占大多数, 如果能说的有理有据,那么相比单纯的生气来讲当然就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但是, 我们要注意一点,如果我们太偏重于愤怒和不愉快情绪的表达上,那么就跟“生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实际上我们连“训斥”都极少使用。“训斥”这个方式要在关键时慎重地使用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所以,只有当我们想让孩子们明白,比如可能让他自己或他人的身心遭受到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等严重问题时, 我们才会使用“训斥”的方式。平常非常温和且冷静的人突然使用训斥的方式,会让人更好的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当然也就更容易把道理说通。 那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孩子们犯错 需要教育,或者我们想让孩子们明白一些事情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们通常都会用“训导”的方式来跟孩子们沟通,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幼儿园一个叫A的男孩突然动手打了另外一个叫B的男孩。遇到这样的情形,咱们大多数幼师一般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正在收听本课程的您是孩子们的老师您又会怎么处理呢?事实上大多数的情况,是不是像下面描述的这样呢?首先是训斥:“A君,不许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但是被训斥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服,因为他根本就没听进去什么道理。相反的,他甚至会出于逆反心理,假装没听见老师的话更加变本加厉的出手打向对方。试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办呢?我们会说:“你在做什么呀!! 老师都告诉你不要打!你还打?!立马给我住手!”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方式从“训斥”升级为“生气”了,然后就跟打人的A君说:“如果你这样打人,就再也不会有小朋友跟你玩了!”或者说“不听老师的话,以后就罚你,不许玩幼儿园的玩具!”我们是否会用类似这样的威胁或喋喋不休说教的方式来试图改变孩子,让他们听大人的话呢?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选择暂时屈服,因为孩子们无力对抗大人的力量和权威。孩子们或许会迫于大人的压力道歉说:“对不起,我错了”,然后事情就算解决。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一下,这样的处理方式真的正确吗? 如果我们持续以这种处理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们不但不会真正认识到“打人的行为为什么不好”的理由,而且很有可能因为逆反心理,同样的事情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又重新上演。更为严重的是,以后孩子就有可能再也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了,这对于建立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信赖关系极为不利。在拿纳亿乐幼儿园,我们会指导老师们以“训导”的方式来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训导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倾听”,“接纳”,“引导孩子自省”和“信任”。首先尽可能第一时间阻止孩子打人的动作,无需用过多的语言,最好提前防止打人事件的发生。随后我们要尽可能的用温和的语气冷静地跟孩子进行交谈。“A君,你刚才为什么动手打人了呢?能告诉老师原因吗?”“倾听”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不要只是抓住孩子打人这个结果不放,进行严厉训斥。而是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打别人的理由,首先听孩子说什么,然后对孩子说出的理由表示老师已经了解了他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不妨给孩子们复述一遍他说出的理由。这样做孩子会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但是请注意一点,我们用的词汇是“了解”而不是“理解”或“赞同”。我们不用赞同孩子们的理由,也不用表示理解,我们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说出的理由并予以“接纳”。或许是因为老师不注意的时候B君不小心撞到A君了,或者A君正在玩的玩具被B君抢走了等等。。。总之打人肯定有原因。当然了,无论有什么原因打人总是不好的。如果我们想教育孩子,那么就要让孩子们明白打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或许还有更好的方式能够解决。在跟孩子们交谈的时候,我通常会把手轻轻地放在两个孩子的后背上,或者牵着两个孩子的手,用类似这样的肢体接触尽量给孩子们营造安全安心的氛围。这一点很重要。等A君的情绪稳定以后,我们可以让他看一看B君被打后疼痛的样子,或者我们也可以让B君传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打我,我很痛”,以这样的方式让A君充分理解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让他自然地作出道歉,。最为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如果别人打你,你高兴吗?”“不高兴!”“那么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你打别人的时候对方是不是也会不高兴?”“是的”“那么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有没有比动手打人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嗯-下次我先用说的,告诉对方我的感受”“如果对方还是不听,没效果,你会怎么办呢?”“我找老师帮忙”类似这样,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当然每个孩子的回答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因为这样做,会剥夺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并且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的东西才能印象深刻,这就是训导的第三步“引导孩子自省”。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只通过这么一两次的教育,孩子就会马上转变,孩子们有可能还会重复同样的错误,但最为重要的是不放弃希望,耐心地重复运用训导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并且始终相信孩子明白道理,并付诸实践的那一天终会到来。这就是训导的最后一步“信任”在本节课中我们谈到了“生气”“训斥”和“训导”这三种方式。单纯的“生气”对子女教育没有任何意义。“训斥”的威力和破坏力太过强大,所以需要慎重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使用“训导”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如果我们生气的教育孩子,孩子根本不会听的,因为父母没有了解他的心情,没有听他的理由,孩子就会想:“你不了解我的心情,不听我的理由,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所以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此基础上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持续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话,孩子自然会明白老师或父母总是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接纳他们,尊重他们,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信赖关系。当然有了这种信赖关系孩子们才会真正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如果持续地以单纯的“生气”或滥用“训斥”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摧毁孩子们的自信和自爱。这对于自立的培养极为不利!我们要将“倾听,接纳,引导孩子自省,信任”这四种态度贯彻始终,这是“训导”的基本理念。教育的目的是自立,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立。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下节课就是本次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了,下节课我们继续聊培养孩子自立需要重点警惕的育儿陷阱—选择担心还是选择信任!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期待下节课再次与您相遇!我是李鹏,我是阿比留惠。祝愿好心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