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课程】总咬手,该制止吗

17. 【课程】总咬手,该制止吗

00:00
14:45


【提示】文稿最下方有热心听众陶心暖暖制作的思维导图


你好,我是劳伦斯·科恩,欢迎来到我的喜马拉雅课堂,让你育儿更轻松。很多孩子都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习惯,但是,父母觉得这些习惯会带来麻烦,而且很难改掉。今天,我们来看两个对父母困扰比较大的习惯:有些小朋友,无论到哪里都抱着一个特定的小毯子或者玩具,还有的小朋友习惯性地吃手、咬手指。


我们先来谈谈总抱着某一个东西不放的行为,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过度依恋安慰物的表现。有一位妈妈这样对我说:“我家老大快三岁了,她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总喜欢抱着一个珊瑚绒毯子舔。这个小毯子,她睡觉的时候抱着,坐着的时候放在身旁,甚至吃饭的时候还要舔。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小毯子;她哭的时候,要是大人不理她,她还会抱着小毯子舔和咬。我用了各种办法:劝说、吓唬、连哄带骗,偶尔会管点用,但是过后还是照样。她经常抱着小毯子说:‘让我自己在床上呆会儿,你们去吃饭吧。’我要是把毯子收起来,她很有可能会哭闹上一个月。 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有挑战性。


首先,我要先告诉你: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离不开某件东西,比如这个珊瑚绒毯子。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这种物品被称为过渡性物体,也称为安慰物。孩子最初把妈妈当作所有内心安全感的来源,随着长大,他会慢慢形成自身内在的安全感。在这个由外向内的过渡过程中,这个物品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


那到底什么是自身内在的安全感呢?你还记得妈妈的爱,或者姥姥、奶奶的爱,给你带来的内心感受吗?在你遇到困难时,回想起她们的爱,会不会给你带来安全和力量呢?


这就是孩子把父母、亲人的关怀,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在内心逐步建立起来了安全感。从此以后,这些来自父母的爱,就会一直深深地存储于孩子的心中,支持他能够独立面对生活。


但是,如果成长的跨度太大,孩子感到过多的压力,认为自己没有办法一步跨越到对岸的时候,就需要这些物品的帮助了,这些安慰物,就像是宽阔河流中的石头,可以让孩子踩着过河。


从最初单纯依靠妈妈的爱,发展到依靠安慰物,再发展到依靠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这是一个自然而健康的发展过程。通常,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对这些物品的需要会逐渐消失。


然而,有时候,有些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一个信号,可能在告诉我们,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找不到那个可以帮助他建立内在安全感的元素。


就好像刚才提到的这个小女孩,会抱着小毯子来舔,因为这满足了她对于身体接触的基本需要。不过啊,这个孩子对这个小毯子的依恋有些过度了,把它当成了唯一能得到安慰的来源,没能向前走一步,内化出自身的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对她来说,有时候能和小毯子在一起,要比玩儿,甚至吃饭更重要。


是的,这位妈妈说:劝说、威胁或者把小毯子拿走,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什么安慰都得不到了,就更没有办法去构建自己内在的安全感。事实上,这样做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安慰物的需求更加强烈。拿不到小毯子,孩子就会产生“失去”的感觉,并被这种强烈的情绪所淹没。这种失去的感觉不会就这么过去的,它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持续不断的不安全感。


这位妈妈还说,小女孩哭的时候,如果大人不理她,她就会特别需要小毯子,为什么呢?因为小毯子是孩子构建内在安全感的一个过渡。孩子哭泣的时候需要安慰,如果不能从成年人那里得到,那就需要想办法来自己安慰自己。在这个例子中,小毯子就是安慰的来源,因为它让孩子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那些亲密而温暖的时光。当她伤心的时候,大人也许会不理她,但是小毯子会永远陪伴着她。


那你该怎么做呢?才能成为孩子心中那个“永远陪伴着她”的人。


首先,当她需要你的关爱和关注的时候,不要忽视她。要多亲亲她、抱抱他,多和她一起玩儿,把她的杯子蓄得满满的。她哭的时候你要抱着她,假装她是一个小宝宝,就像抱小婴儿那样摇晃。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行为看起来幼稚,却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熟。


其次,如果你想要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改变这些习惯,需要找到这样一个时刻:孩子很放松,很愉快,但同时,还是紧紧地抓着她的小毯子不放。这时,家长可以轻轻地拉住小毯子的一个角儿,假装要把它拿走。但是,你不要太用力,不能真的拿走,只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在拉它就可以了。你的脸上要挂着大大的笑容,让她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你并不会真的拿走这个小毯子,那可是她安全感的来源。


在这个游戏中,当你轻轻拉毯子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更用力地往回拉。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咯咯地笑个不停。如果,他把小毯子从你的手中拉走了,你可以假装非常惊讶,然后再去拉他的毯子,这样玩儿上几次。请注意,玩的时候,要保持轻松愉快,不是真的对抗和争抢,也不要太关注孩子是不是真的能放开小毯子。要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开始放松了。


有时候,这个游戏会打开更深层次的情感,孩子笑着笑着,会突然哭起来。这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它给了你一个安慰孩子的机会。平时,她都是从小毯子那里得到安慰的,这次他可以从你这里获得。你也要从游戏时光,转换到,理解情绪。


你要做的,只是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毯子上,温柔地对孩子说:“我知道,这个小毯子,对你很重要,给了你很多安慰,也一直陪着你。我想让你知道,你是安全的,就算有一天,你不拿着小毯子了,也是安全的,我们都爱你!”你要给孩子充满爱的关注,并倾听她的哭泣。


孩子这个时候的哭泣,有着不同的意义。可如果你把孩子珍贵的安慰物藏起来,她也会哭,但是,这两种哭完全不同。


当她紧紧地抓住小毯子,而你也温柔地握着她的小毯子的时候,她哭了,说明她是多么地渴望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爱和安慰啊,眼泪释放了这种渴望所造成的紧张感。小毯子代表着你的爱,她需要慢慢把你的爱从小毯子上,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和她一起多玩游戏、在情感上理解她,会帮助她完成这个转移。


好,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另一种习惯:咬手指或啃指甲。有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给我写信说:“我儿子3岁了,咬手指已经大半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什么都没说,就是为了让他不要太关注这件事儿。但是,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咬。他的大拇指和食指都被咬破流血了。我试着和他一起玩儿拍手的游戏,一边玩一边唱:“你怎么这么淘气?”这个游戏有一点效果。但是后来,我从幼儿园的视频里看到,其他孩子在跳舞的时候,他就站在一边咬手指。他以前是特别喜欢跳舞的!老师叫了他几次加入集体活动,但是都没有用。我实在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不再咬手指呢?”


和安慰物不一样,咬手指、啃指甲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习惯。是因为紧张导致的,是孩子应对焦虑的一种方式。其他类似的情况,还有拽头发、捻头发,咬衬衫,坐立不安,或者一遍又一遍地洗手,等等。


有些孩子虽然有这种习惯,但是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紧张或焦虑。这是因为,这种动作成功地帮助了孩子远离紧张感,虽然只是暂时的。可是,这些动作并不能让焦虑的情绪消失,所以动作就会反复出现,成为习惯。


还有一些孩子,看起来就很焦虑。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男孩,他不和大家一起跳舞,独自一个人站在角落里咬指甲。他这样做,也许只是为了避免哭出来,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能融入这个集体,这个动作本身,也只是下意识的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孤独和恐惧的强烈感受,离自己远一点。


和前面对待安慰物一样,通过强制手段,严厉地要求孩子不再咬手指,是不可能起作用的。这位妈妈没有过多关注这个习惯,这样做是对的。不要让孩子因为有这种紧张的习惯而感到羞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感觉很糟糕了。


但是,这个习惯也不会凭空消失的。我们需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不安全感、焦虑或者恐惧。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有这些糟糕的感受。但是强迫他们改掉这些习惯,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不能帮助他们内心远离这些感受。


如果在强迫之后,这个习惯看起来被戒掉了,但是,那些深层的焦虑和不安依然还在。更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习惯,或者其他的情绪问题,来代替原来那个咬手指头的旧习惯。


我们也听到了,这位男孩的妈妈尝试和孩子一起玩拍手游戏,希望帮助孩子把小手和一些愉快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是很有爱的想法。但是,她唱的歌却是“咬手指的小孩很淘气”,这就有点问题了,因为孩子咬手指并不是因为淘气。


妈妈禁止他咬,他还是停不下来,这不是淘气。

就算孩子答应,以后再也不咬手指了,可是一回头又继续咬,这也不是淘气。


由于紧张而形成的习惯,是一个情绪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们只是受到内心压力的驱使,不得不依赖这个习惯。


威胁、奖励、羞辱是不能让孩子克服这个行为的!因为情绪是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更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回事儿啊,你不知道你的手指有多难看吗?你不知道这多不卫生吗?看看你都把手指弄成什么样儿了!”这些话只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并不能帮他改掉这个习惯。


如果说这些话有用,就不会有人有任何坏习惯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就像对待过分依恋小毯子的孩子一样,要给与他更多的爱和支持、共情与理解,多花时间和他一起玩,少一些压力,不要指责。


这种充满爱和尊重的态度,可以增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这样他就不会总生活在焦虑之下。但是,这个解决方案不会很简单,也不会马上就看到效果。所以,一定不要着急。


我会推荐一个小技巧,这里面包含了游戏元素,但并不是游戏。你可以对孩子说:“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老是咬自己的手指头。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我知道,对于这个问题,你好像有很多想法。你能给她出出主意吗 ?”通过这种角色转化,孩子成了专家,他们往往会想出一些十分有趣的办法,这些办法最终会帮助到他们自己。有些时候,他会直接给这位想象中的朋友提出建议,说出来的话就和你平时说他的一样。他像一位专家一样提建议,这说明,他吸收内化了这些想法,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去运用。


当一个习惯突然产生的时候,就像这个男孩突然开始咬手指,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也问问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或者痛苦。考虑到这个男孩开始咬手指,同时连幼儿园里最喜欢的活动也不参加了,那有可能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使他不安或害怕的事情。


不管孩子是因为寻求安慰,还是缓解紧张,而形成的习惯,我们都需要从情感上更加理解他们,不要总是担心孩子改不掉这个习惯,而变得忧心忡忡,充满挫败感。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习惯——我就有过——那你就会明白,羞辱和压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只有爱,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的坚实基础。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给我留言。期待下次再见。


本思维导图由热心听众陶心暖暖制作并爱心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8930bqcy

    请问购买199元是全部章节(整套内容)吗?请问现在购买有优惠活动吗?

    简耕教育 回复 @1598930bqcy: 是整套课程,目前没有活动

  • 靳娜_0l

    中间好像少了一段,关于那个游戏

    简耕教育 回复 @靳娜_0l: 谢谢指出,已经更新

  • 小苹果_16o

    我家宝宝现在就有这种情况,一岁7个月。而且还老爱说不要不要。有时会偶尔吃手。尤其是一件事阻止了宝宝,就会吃手更频繁。由于隔奶。有一天我把宝宝丢在亲戚家一上午。宝宝就会时不时在找我。还有家里的每一个人。最近特别爱抱着毛绒玩具,或者手上爱拿一个东西。尤其睡前手上要抓一个东西。宝宝发脾气爱打自己,抓自己头发。现在1岁7个月很不听话,不爱穿衣服。只要是美按她意思,反叛逆的心里特别大。越是让不做的,越要做。特别爱玩水

    简耕教育 回复 @小苹果_16o: 听起来宝宝很正常呢

  • Angie_0a

    女儿总抠指甲,该怎么办?跟咬手是同一心理问题吗?

    诺丁乐宇 回复 @Angie_0a: 我的理解是,都关注孩子的内在感受

  • 殷姿_慧悦读工作室

    五岁的孩子咬指甲咬得很严重,把手指甲都咬的禿了,露出指甲里后面的肉。可以用介绍的方法吗?

    简耕教育 回复 @殷姿_慧悦读工作室: 可以呀,这课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试试吧

  • 哺乳指导梁瑞雯

    亲爱的,我女儿也有恋毯子的情况,可她恋三张毯子,都是有点厚的,现在天气热,家人就看不习惯,把她三张被子都藏起来了,一开始,她都在我面前说,我的三张被子在哪了?我好想我的被子,我就说被子太厚了,去了北方避暑了,冬天它就会回来的。她也没有哭,但也看得出她是很想念这三张被。现在她又念上她爸的被子抱上了,说那是她爸爸的被子。我要把她之前的被子拿出来吗?

    哺乳指导梁瑞雯 回复 @简耕教育: 嗯嗯,已加入了。育儿路上自己不断学习科学方法,但家人老不同意,总觉得我们宠孩子,有时候自己也很纠结,情绪好的时候就跟孩子共情和理解,情绪不好时我真的很凶的骂她,我也容易受别人影响。每次回到她奶奶家,听得最多就是要听话这两个字,每次回去我对孩子更严格,每次她动手打人,我都很焦虑,甚至很严格批评她。可能我自己情绪变化太大了,搞到孩子总内心缺乏安全感

  • 林思娴

    3岁10月的女宝,从上幼儿园开始脾气变的特别大,从来不会主动讲幼儿园的事,问她幼儿园的事也是答非所问,最近感觉有让她害怕的事,可她不肯讲,我现在很苦恼,好需要你的帮忙

    简耕教育 回复 @林思娴: 可以和孩子用玩偶玩幼儿园的游戏试一下。如果孩子不想玩,也没关系。增加和她相处的时间,在孩子放松信任的时候,很有可能就说出来了。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一下

  • 小苹果_16o

    还是比较喜欢作者用中文讲。声音很好听,而且听得懂。哈哈。课程结束后可以送一本游戏力书我么。期待

    简耕教育 回复 @小苹果_16o: 很高兴你喜欢

  • 1863347iiji

    我儿子两个都占了

    简耕教育 回复 @1863347iiji: 但愿课程对你有帮助

  • 听友68390640

    期待讲一期小朋友之间争抢玩具如何很好的处理

    简耕教育 回复 @听友68390640: 后面交往的模块会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