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课程】孩子在公共场合胡闹

20. 【课程】孩子在公共场合胡闹

00:00
14:42


【提示】文稿最下方有热心听众陶心暖暖制作的思维导图


 你好,我是劳伦斯•科恩,欢迎来到我的喜马拉雅课堂,让你育儿更轻松。每个孩子都有让大人感到烦的时候,爸爸妈妈虽然有各种招数对付他们,但是,如果碰到孩子在公共场合或外人面前胡闹,那就不是一般的麻烦了。


一位四岁男孩的妈妈就说起了这样的情况,她说:“每次家里来客人,我家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淘气,甚至会往餐桌上吐口水。我试着从他的角度考虑,问他:是不是因为大人在用方言聊天,他听不懂,觉得很无聊啊?他说是这么回事。他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在客人面前胡闹了。可是下次,当家里再来客人的时候,他还是一样会捣蛋。我该怎么用游戏的方式去引导他呢?是因为孩子的需求和我们大人的需求不一样造成的吗?”


我想做父母的大概都有过类似令人抓狂的经历,也许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也许是在外面的公共场合。孩子当着陌生人的面,干一些不合适的事情,会让父母感觉非常丢脸,觉得别人都在评价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对孩子产生了熊熊怒火。孩子在家里闹人已经让人够恼火了,现在还有外人看着,父母不就更难堪了吗?


就算是经过学习很多育儿知识后,你知道:孩子的深层需要的是关注他。可现在:你只想立刻让他表现的乖点!


而且,这个时候,你还可能会想起:自己之前见过别人家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胡闹的场景时,自己一方面对这些父母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另一方面心里可能也会说: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啊?


今天,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回应一下这个现象:


首先,给大家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刷新一下对所谓“坏行为”的看法。

其次,咱们再来谈谈为什么这些行为,总会出现在公共场合,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最后,我会分享一些游戏,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我想提出的这个大胆的新观点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坏行为”。在游戏力育儿当中,我们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这些行为。


第一,游戏力认为,孩子们并不是在淘气,他们只是“情绪超载”了。当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他们就会忘记之前的约定、和那些规则,或者没有能力去遵守约定。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完全被情绪所控制了,在激烈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前,孩子是没有办法调动大脑中的理性、逻辑和判断力的。


这个时候,父母仍然可以设立界限,不能让孩子打人或者扔危险的硬东西,仍然可以对他有所要求。但同时,父母也需要明白,孩子并不是故意找茬,只是他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你不可能让孩子没有情绪,做父母的,应该接纳、倾听、欢迎这些情绪的到来。当孩子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内心超载的情绪就能够得到疏解,这样,造成问题行为的根源就不存在了,孩子的行为才会重新回到正轨上来。要记住,共情永远比惩罚更有效。


第二,孩子在公共场合捣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样,这样做也不是孩子在故意淘气,只是当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比如,当小婴儿感觉到饿了或者孤独的时候,会用哭声把大人吸引过来。大一点的孩子感觉到无聊或者沮丧的时候,他们也会哭,不过更常见的是“干坏事”,比如:抢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在餐桌上搞破坏。非常遗憾的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大人通常会用愤怒的方式来回应,这会让孩子感到伤心,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从而更想去搞破坏。


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放松下来,愿意合作,那行为当然就得当了。充满爱意的身体接触、情感上的理解、游戏带来的愉悦,都是满足他们需求的好方法。孩子们经常需要被倾听,因为他们一整天在学校里,都得听老师的,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得听你的。所以,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你可以设一个十五分钟的闹钟,告诉孩子,在这15分钟时间里面,你是“什么都愿意听的大耳朵”。不管他说什么,你都会用心聆听,不打断,也不提建议。杯子蓄满了,他们就会变回那个行为得当的孩子。


第三,有时候,成年人说孩子是干坏事,但其实,那只不过是孩子最正常的行为。因为,他们还处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所以,不可能达到成人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说他们“干坏事”就不对了,是你误解了孩子。比如,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不会因为大人不许她哭就不哭了。一个学步儿,不管大人怎么要求他安静坐好不许动,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爸爸, 因为三岁的儿子不能老老实实地做上一个小时的数学题,就大发雷霆。对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么高的期望是非常不合适的。有很多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希望规则只说一遍,小朋友就能够马上遵守,希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始终遵守父母给出的每一条指令。这样的期望,也是不符合儿童发展科学的。父母如果不能确定,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正常,是不是符合他所处的阶段,可以多问问老师,因为老师们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了解,有着丰富的经验。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如果你觉得孩子是在“做坏事”,就要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有没有可能是孩子内心积压了太多的情绪?

或者是他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爱之杯”快要空了?

再问问自己,你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符合他这个发展阶段的能力呢?


如果你能够认识到,并没有所谓的“坏行为”,那也就没有必要使用惩罚、责骂或羞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孩子没有坏行为”,这个观点对于你来说也许很新鲜,但是背后的基本原理你应该并不陌生。在之前的课程当中,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内在需求究竟是什么?答案就是:情感上的理解、共情、用充足的爱和关心来给孩子蓄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孩子:尽管他们还不完美,但是,正在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淘气的小家伙,需要被人控制。


回想一下,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应该也在公共场合捣乱过吧?只不过,现在可能你都忘了,不记得当初捣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了。今天,我们就试着回忆一下,看看小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我要挑战大家一下,看看能否让我们对孩子的感受有更多的共情。我会假装自己就是那个在公共场合胡闹的孩子,就好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小男孩。孩子还没有能力把他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会运用想象,替小男孩说出来:


“我不喜欢妈妈的朋友来我家!因为那样,妈妈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了。我知道我答应过一定不会捣乱的,可是,他们一直在聊啊聊啊,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实在是太没意思了!根本没人陪我玩儿。要不然,我做几个鬼脸吧,这样,也许能让我看起来可爱又滑稽。可是现在,他们竟然对我皱眉头,还让我安静一点儿。太让我伤心了!我要气疯啦!我要往餐桌上吐口水,这样他们就该知道我有多重要了。为什么他们会对我生这么大气呢?我只是想成为妈妈最特别的宝贝啊。是的,我答应过会乖的,可是我忘了,我很难过。可是,你也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了呀,你说过今天要陪我画画的,可是你一直在和朋友聊天,完全把我忘在一边儿了。”


听完我替孩子表达完心声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我们能够停一下,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随便给他们贴上一个“淘气”的标签,我们的管教就能够变得更加有效了。


讲完了这个新的观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孩子总会选择在公共场合胡闹?比如说,在商店里面,或者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在家里这样做的时候,你要么会不理他,要么会惩罚他。但是,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你不可能不理他。而且,当着其他人的面,大人也不太可能会惩罚自己。你已经知道了,游戏力育儿有很多方式,可以用来替代忽视和惩罚。现在,你明白用游戏力的另一个原因了吧?因为这样做会避免孩子在公共场合,用尽一切手段来吸引你的注意。


很多父母都告诉过我,孩子在索取关注的时候,行为有多么讨厌。这是当然的,因为你的关注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空气和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为了得到关注,孩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如果你不想让他采用极端的方式,就要保证他能够从你那儿得到想要的关注,这样,他就不用使用各种手段去索求了。


孩子容易在公共场合捣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其他的人和事上,比方说,你只顾着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或者和邻居聊天,或者带孩子参加了并不适合小孩的成人聚会。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感觉到被忽视,孤单又无聊。你可能觉得,他应该能够接受这一切,能够毫无怨言地、安静地忍受。但是,这样的期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太高了。


当然,每位父母都想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或者客人面前表现的合作一些,彬彬有礼,那下面这个小游戏,应该会有所帮助。


如果你要举行一个成人聚会,也就是说,当客人来到家里之后,孩子需要保持安静,那他肯定也会觉得很无聊。那么,在聚会之前,你要专门给孩子留出十分钟的时间,专注地和他玩游戏,最好是类似于摔跤、枕头大战等身体对抗性的游戏。和你一起打闹、奔跑、撒欢,能够给孩子蓄杯。这段快乐的时光能够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满足他和你建立联结的需求。这意味着,当你去参加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便不会有被忽视的感觉。在长时间保持安静有礼之后,有些孩子也需要疯狂地打闹一阵,从中得到恢复。


如果孩子在成人的聚会上捣乱了,第二天,你可以跟他玩一个游戏。你可以对他说:“我们来玩一个无聊的聚会游戏吧。”在这个游戏里,你们可以假装在参加一场无聊的聚会,一起用滑稽好笑的方式把当时的情景演出来。你们还可以玩角色置换的游戏:你来扮演那个因为无聊而捣蛋,却遭到惩罚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成年人。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掉感觉自己不被重视的情绪,因为在聚会的时候,他看到你忙着关照其他人,却忽视了他。玩过这样的游戏,下次在公共场合,他就有可能会配合你,变得安静,而不再是大喊大闹或者吐口水。


一旦孩子觉得放松、安全,知道自己不会被惩罚,就能够更好地学习怎么样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得体。你可以跟他约定一个手势,当他需要你的关注的时候,就用这个手势给你发信号。我最喜欢用的一个手势是,让孩子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面。你可以和孩子重复练习这个手势,并且逐步延长他等待的时间,也就是在你示意他,你已经注意到他的信号之前,让他多等一会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练习如何更有耐心,而你也可以练习如何共情。在孩子等待你关注的时候,你可以温和地对他说:“等待很辛苦,对不对?我会帮助你的。”这时候,你可以一边和朋友说话,一边充满爱意地搂住他的肩膀,或者让他坐在你的膝盖上。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想给大家一个挑战: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你能不能做到,不给孩子的任何行为贴上“干坏事”的标签呢?这样,你就能够推动自己去深入观察,找到新的方式来描述孩子的行为。我也很想知道,这些新的描述会不会帮助你更好地回应孩子呢?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欢迎你给我留言,提出你的问题。我希望这一集让你对孩子所谓的“坏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工具。我们下集再见。

本思维导图由热心听众陶心暖暖制作并爱心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anka

    为了教育宝宝,咱们全家人都在听。感谢喜马拉雅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 和孩子一起游戏

    没有坏行为:1、情绪超载。2、吸引注意力。3、孩子的发展特点

    简耕教育 回复 @和孩子一起游戏: 很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