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梅之涩: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第二节 青梅之涩: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00:00
13:02
第二节 青梅之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不甘心一走了之的她,假装嗅着青梅,对他有了一次饱含深情的偷望,只见那位客人衣冠楚楚,眉清目秀。
那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名叫赵明诚,生于官宦之家,却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他喜爱收藏古物、品书观帖,因为家学渊源,年纪轻轻就在金石界小有名气,后来更是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一大金石学家。
赵明诚是一位学者,是一位文物收藏家。他从十七岁就开始收集文物,包括名人的手记,如苏轼、黄庭坚的只言片语,他只要见到了,就一定收集起来。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是李格非的上司,两家自然时有来往。十八岁这一年,赵明诚随父亲到李家拜访,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走入了少女的视线,拨动了情窦初开的心弦。

这大概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第一次相遇。自此,一份特别的情思便在双方的心底滋生、蔓延。
这次的李家拜访,赵明诚意外地见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才女,回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眼前总会出现李家小姐的身影。但封建社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该怎么向父亲开口呢?
他做梦梦见了几个字,他的父亲给他解梦,用拆字法合起来是“词女之夫”,意思就是赵明诚要成为一个女词人的丈夫,但这肯定是野史。他们两个人诠释了一种完美的婚姻形象,所以后人在赵李二人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婚姻理想。
(中南大学教授 杨雨)
公元1101年的四月,十八岁的李清照和大她三岁的赵明诚结为夫妻。洞房花烛,良辰美景。从此,李清照的词里多了一份相思。
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这在古代社会里是很难得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两个人在事业上是朋友,是战友。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李清照曾把两人的日常写进了《金石录后序》里: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节选
那时明诚还在太学读书,每隔半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来,便去当铺当衣服,拿着换取的钱到大相国寺淘取碑文,临走时还会给我买些零食果实。
宋代官员的收入应该是比较高的,赵家这边是吏部侍郎,李家那边是礼部员外郎,一般的家居过日子是没问题的。为什么赵明诚要把衣服拿去典当呢?因为他买金石文物需要钱。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也说到,有一幅徐熙的牡丹图要价二十万,他们拿不出来。今天也是一样,我们普通人拿工资过日子可以,要是去玩文物,动不动一幅画几千万,你买得起吗?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受赵明诚的感染,李清照婚后也喜欢上了古文字画。对于丈夫带回家的这些“碑文果实”,夫妻二人总是挑灯夜看,反复摩挲观赏,直到心满意足。甜蜜的新婚生活,就这样在诗书、学术的氛围中度过。
我觉得,与其说李清照在这段婚姻中得到幸福,还不如说赵明诚更加幸运。因为在那个时代,娶一个通情达理、善于治家理财的妻子也许不难,但是要娶一个既有生活情趣、又能在事业上充当得力助手的伴侣,是很难的。
(中南大学教授 杨雨)
赵明诚喜欢收集这些文物,李清照经常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典当换钱,才能买得起。如果李清照是一个很狭隘的妇女,认为收集那些文物没有用,不支持,还能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典当吗?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春天到了,李清照到街上买了一枝鲜花,望着娇艳的花儿,她开始担心起来:“他看到花,会不会觉得我的面容不如花好看呢?”这种担心让她有了与花比美的雅兴,女为悦己者容,何况这还是一位爱美的新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的自信,她把花戴在头上说:你看看,是花漂亮还是我漂亮?这是一种撒娇,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调情,这恰好说明他们夫妻两个非常恩爱。我们据此推测,李清照应该是容貌姣好的。假如李清照长得不好看,她敢说这样的话吗?长得又漂亮,又有才华,李清照太幸福了,上天一开始就把好事都给了她。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这是一位不受封建礼教约束的女子在恋爱中的本真体现。她不仅能把自己对丈夫的爱意表露出来,还敢于将夫妻间的情意绵绵行于笔端: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王仲闻先生认为这应该不是她的作品,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恰恰是她非常大胆的作品。
(中南大学教授 杨雨)
柳永的词已经写过妓女调情。男人写可以,女人写就不可以,世人觉得这样有些伤风败俗。这也表明了李清照的大胆,她很坦诚地把自己的感情、欲望表现得非常诗意化,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一点都不黄。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李清照如此大胆的行文方式,曾招致同时期文学家王灼的不满,王灼曾斥责李清照说:“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
王灼就说,自古搢绅家的妇女,没有像李清照这么放肆的。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所以我相信,即便这些词不是李清照写的,她也一定写过一些类似风格的作品,才会让当时的词评家对她的道德有很低的评价。
(中南大学教授 杨雨)
其实李清照的作品写得比较含蓄,这种指责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男性霸权话语。欧阳修写得那么露骨,也没有人骂过欧阳修,而且还为欧阳修开脱。“欧阳公怎么会写这样的词呢?肯定是小人嫁祸的。”但其实欧阳修早年是个花花公子。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相比陈规戒律中的女子,李清照的爱情是人性的自由舒展,水到渠成。她喜欢将内心世界坦露在作品之中,也正是她“无所顾忌”的个性,成就了她文学上的独辟蹊径。
我们今天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反过来说,一个成功的宋代女性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理解支持她的男人。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不支持女性创作的,以前我们可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后,就会更加感谢赵明诚。没有家庭的支持,李清照少女时代就很难成长为一位女词人。婚后没有赵明诚的支持,这些作品可能都被烧掉了,我们不可能知道历史上有李清照这个人。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公元1102年七月,北宋朝廷的党争愈演愈烈,在新党领袖蔡京的鼓动之下,宋徽宗决定追随父兄,推行新政。
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刚刚上台,正好是调和两党的时候。新党一个宰相,旧党一个宰相,形成了平衡,他们的婚姻在当时应该不太受政治的影响。然而一年以后宋徽宗改元崇宁,崇宁什么意思,就是崇尚熙宁,皇帝完全倒向了新党。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新党领袖蔡京和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很快获得提拔,并开始对旧党人物进行报复打压。
公元1102年九月,宋徽宗亲自列出120位旧党人物的名字刻于碑上,树立在宫殿门外,李格非名列其中。
当时蔡京跟赵挺之两人联合执政,蔡京为了打压旧党列了个元祐党人籍,写在一个石碑上,让他们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包括苏轼在内的旧党人基本全部被列入党籍,一网打尽,本人包括子女都不能做官,不得进入京城。李格非当时是属于旧党的,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听到如此巨变,李清照心惊胆战,此时她刚嫁进赵府不过一年光景。眼看着婆家权倾朝野,娘家却一落千丈,本来门当户对的婚姻,瞬间成了天上地下。
不谙世故的李清照哪里想得到,自己的父亲就是在公公等人的一手导演下,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这一年,李清照十九岁,在温馨的生活之外,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处于两家矛盾之中,心存幻想的李清照曾希望公公赵挺之能对父亲手下留情,以弥合两家的裂缝。于是她上诗公公婉转求情,这首诗的全貌已经丢失,今天的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
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张琰《洛阳名园记》序节选
这个时候,她的新党公公正在打压旧党,她当然希望公公能够放父亲一马。但在这种政治斗争里,亲情可能就要退居二线。其实假如他想关照的话,还是可以的。我们举一个反证的例子就是叶梦得,苏门四学士里受打压最轻的是晁补之,晁补之为什么受贬比较轻?是因为他的外甥叶梦得在暗中保护他。叶梦得是为元祐党人碑出谋划策的人之一。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这封充满哀恳的信,最终未能获得公公的怜悯。倔强的李清照无法默默承受这份委屈与不堪,冒着以下犯上的风险,带着满腔的愤怒与不满,李清照以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给予公公赵挺之深深的讥讽。
公元1102年九月,李格非被罢免官职,驱逐出京,只得携带家眷返回原籍明水,李清照从此没有了家门的依靠。
公元1106年,赵挺之在北宋朝廷里终于位居宰相,当他的权力能与蔡京抗衡时,已然成为蔡京的眼中钉、肉中刺。公元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蔡京取代赵挺之担任宰相,五天后,被迫离职的赵挺之病逝于家中。
5年前父亲李格非被罢免离京时,李清照已经出嫁,侥幸逃过了党争的株连。如今公公又遭此横祸,李清照明白,这一次,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
赵家被抄家了,后来被赶出京城。蔡京这个人对政治对手毫不留情,恨不得斩尽杀绝。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公元1107年的夏末,赵家昔日门庭若市的盛况一去不复返。赵挺之死后,赵家所有子弟都被罢免了官职,李清照和赵家所有人一起被逐出了汴京,前往千里之外的青州。这一年李清照二十四岁。在这急剧变化的境况下,李清照逐渐走向成熟,世事的风雨沧桑,开始一点一点进入李清照的笔墨里。
青州虽然偏远,却是李清照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驿站,身心俱疲的她终于可以停下脚步,等待着时间的疗愈。
也是在青州,李清照在翻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看到了那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她崇尚这位前辈隐居田园、豁达率性的处世态度,于是给自己的居室取名“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故居位于今山东青州市一座普通的公园内,青州本是赵明诚外祖母的家乡,或许是女词人的光环太过耀眼,热情的青州人以李清照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建筑。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度过了十年安逸的青州岁月。
在青州的小院里,夫妻俩置办了一个颇具现代管理理念的“赵氏图书馆”,赵明诚是图书馆馆长,李清照是管理员。收藏书册字画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李清照节衣缩食。
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节选
闲暇之时,李清照还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在中国词坛上有“补天”之功的《词论》。
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永的词“词语尘下”,太俗。张先的词“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偶有佳句,但总体不成气候,算不上名家。而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根本就不算词,只不过是句子形式不整齐的诗而已。至于王安石,写文章堪称一绝,“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她把当下的名流都批判一通,言下之意是我李清照的词才是正宗的,才是“本色当好”。这也体现出李清照的自信。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 王兆鹏)
最后,李清照在《词论》中说,和诗不一样,词“别是一家”。能用一篇《词论》俯视词坛群雄的,放眼整个词坛,恐怕只有李易安了。创作《词论》这一年,李清照二十五岁。
在青州十年隐居的日子里,夫妻二人赌书泼茶,收集金石书画,撰写了金石碑刻研究专著《金石录》。
公元1117年前后,北宋政坛再次风起云涌,随着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两人在青州十年安逸的生活结束了。依照宋代当时的律例,赵明诚去任何地方做官,都可以携家眷同行,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把李清照独自留在了青州。
这一次,是她与丈夫结婚以来最长时间的分离,她不知道丈夫在外为官需要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可以前去相聚。离别最能烹心,李清照的词中开始出现离情别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