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五]造像(5)

河西走廊——[五]造像(5)

00:00
06:02
在今天河西走廊上的金昌市永昌县。有一座始建于公元561年的寺院——圣容寺。它原名瑞像寺,与其他供养佛像的寺院不同,在圣容寺正殿内供奉的是一块石壁。石壁的轮廓形似一位正在行走的僧人。这尊天然形成的石像被称为“凉州瑞像”,它的由来,与河西走廊上一直流传着的一个神奇传说有关。
公元435年,一个叫刘萨诃的北魏僧人向着落日的方向独自行走。他来到河西走廊的凉州番和县,也就是今天甘肃境内永昌县城西二十里的水磨关一带。刘萨诃在这里停住脚步,沉默了很久,说:“此地即将出现天然的佛像。接着,他又说:“佛像的变化会预示着天下的兴衰。”在他说过这两句话的86年后,水磨关绝崖石壁上竟然真的显现出一尊石头佛像。人们惊讶万分,称其为“凉州瑞像”。通常,佛教徒会把祥瑞圆满的诸佛菩萨的造像称为瑞像,而这尊天然形成的佛像可谓是自然造化的神迹。从此,刘萨诃被尊为神佛,人们为他和石佛瑞像修建了一座寺院,以示纪念。
据说,公元572年的一天晚上,石佛瑞像的佛首突然自行落地。两年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就下令焚寺灭法,天下寺院皆遭焚毁,无数僧众受严厉打击,瑞像寺也没有逃过此劫。刘萨诃的预言似乎一一应验了。佛教进入中国后,一直积极与知识阶层的雅文化和统治阶级的权力文化进行融合,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和发展状况一直处于朦胧的迷雾之中。也许,刘萨诃这个特殊的高僧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他的预言和传奇的故事被普通的老百姓接受,在不断的传颂中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神奇,凉州瑞像也一直得到信众的供奉。
今天,在河西走廊的石窟中,仍保存有不少以凉州瑞像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五代末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第72窟。在该窟西壁帐门外北侧的北上角,画有一个穿着袈裟的比丘,在深山石窟中打坐。旁边的题榜表明,这就是“圣者刘萨诃和尚”,在这个洞窟主室的整个南壁,更是用情节繁多、画面宏大的经变画形式表现了刘萨诃的故事。在今天的河西走廊上,分布着大量佛教石窟遗迹,它们代表了佛教在不同时期经由这里传播所留下的印迹。敦煌的莫高窟和瓜州的榆林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张掖肃南文殊山千佛洞内的北凉壁画,运用西域凹凸边晕染法将四壁绘满千佛,万佛洞内的西夏壁画用宏大的气势描绘了佛国世界的神奇景象。张掖的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时期,寺内供奉着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肃南的金塔寺东西二窟保存有十六国北凉以来的彩塑260余身,悬空于壁问的立体飞天,将圆雕和浮雕完美结合,时间上比敦煌飞天还早了300牛。因为这些石窟的存在,河西走廊也被人们称为“石窟走廊”。尽管顶礼膜拜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不朽的岩石却赋予了佛像们一种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偶然到来的游山者依然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
公元609年,距离天梯山石窟的开凿已经过去了将近200年。隋朝终于结束了中国数百年分裂动荡的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就在这一年,隋炀帝杨广动身西巡。他来到河西走廊,亲赴凉州番和县,拜谒了瑞像寺的石佛瑞像,并下旨扩建寺院。这一次西巡历时9个月。随行的部队、官员10万余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亲临河西走廊的中原帝王,站在凉州的城楼上向西望去,杨广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这条通道的重大意义。而河西走廊,也因为他的此次西巡,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造像 5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