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一品第三讲解读】行由品第一:神秀为什么没有得到五祖的衣钵?

【坛经 第一品第三讲解读】行由品第一:神秀为什么没有得到五祖的衣钵?

00:00
04:29

行由品第一 第三篇解读


在《行由品第一》的第三篇中,五祖弘忍大师正在自己的弟子中寻找能继承自己衣与法的人。这里的衣与法是什么呢?衣,指的是出家人的袈裟;法,指的是佛教所传的正法。这个传统来自佛教中一个典故:传说,释迦牟尼将一件袈裟留在了鸡足山,用以印证弥勒佛未来成佛的传说。所以佛教的传承,主要就是指衣与法两个方面:对内传心法,将真正的佛法思想精髓以心相传;对外传袈裟,向众人表明正法所在。


不过在这一篇中,惠能本人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一位新的人物——神秀。他是谁呢?


神秀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之一,俗姓李。史书中说他,身长八尺,龙眉秀目,少览经史,博学多闻。作为五祖弘忍大师门中的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上座”在唐代禅宗寺院中,是仅次于主持的职位。五祖弘忍大师非常器重他,让他专门负责给受具足戒的僧人教授如何行住坐卧等佛教威仪,也就是承担“教授师”的职位。在后来的禅门中,他与惠能被称为“南能北秀”,也是具有大智慧的禅学大师。


此时的神秀在为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考验而苦恼。五祖弘忍大师让弟子们做偈,表现自己对于佛理的体悟。偈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像诗一样的文辞,通常是四句为一偈。所以神秀做的偈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是什么意思呢?神秀将众生的身体比作菩提树,将众生之心比作明镜,要时时勤快地打扫清理,不让身心落上尘埃。


神秀的这首偈,是站在“有”的角度做的。怎么理解呢?《金刚经》中也有这样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也就是说,从性空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聚合的,缘变了,聚合而成的事物也就会改变,所以没有什么事物是恒久稳定的,而这些改变也都是带有无常性的,不因为任何人、事物的意志想法有所改变的。所以可以说,世事都是无常的、无我的。但是神秀的这首偈,一开始就承认了身与心的实在存在,这与佛教认为的“万物本质为空”的观点是相悖的。所以从这首偈,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认为神秀还没有真正入道,体悟佛法。


那么惠能如何看待神秀的这首偈呢?他是否有做偈呈给五祖弘忍大师呢?我们将在下一品中,继续看五祖弘忍大师如何找到合适的衣钵传承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