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赵翼名诗扬州写

76.赵翼名诗扬州写

00:00
06:52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诗人赵翼的这首名诗,写于他任职扬州安定书院的时候。年逾花甲的致仕探花郎,谆谆教导后辈,不要被前人的成绩所吓住,勇于创新,才能够“领风骚”。

       赵翼(1727——1814年),字耘崧,号瓯北,江苏武进人(今常州)。他多次到过扬州,二十三岁时还是个白衣秀士,因为穷,搭乘富家便船,“北漂”讨生活。船过长江,直抵扬州。谁知道,正赶上临近乾隆首次南巡,扬州处处笙歌画船,歌衫舞扇,美不胜收。富家船泊码头,登岸观光览胜,“酬应冗沓”。赵瓯北哪有心情欣赏湖光山色,无奈独守船窗,写诗遣闷。

       赵翼出道后在京师当小吏,后入选军机处行走,一名低级文秘。因起草文书,顷刻千言,深为大学士傅恒倚重。考中探花之后,踏上仕途。他没有当过扬州的地方官,一直在偏远地区任职。深入了解熟悉扬州,是在他退休之后。

        清代中叶,扬州乃国内的文化渊薮,文风腾蔚,甚为壮观。两淮盐运使全德,为了提高扬州学士的“高考录取率”,两次盛邀赵翼到扬州安定书院当主讲。赵翼是乾隆三大家之一,诗名响当当,凭着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当教员绰绰有余。探花郎的入盟,给安定书院增色不少,他教学认真,灯火下批改作业,一丝不苟。书院丰富的藏书和浓厚的学术空气,为他专心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这次在扬州逗留四年,完成考史名著《廿二史札记》的创作,会晤了不少致仕归里的翰林院旧友,一起觞咏赋诗,情意浓浓。

       乾隆五十一年(1786)辅导向乡试冲刺的莘莘学子,春节留在扬州,没有回老家。果不其然,名师出高徒,第二年春闱,扬州安定书院的赴考举子们,捷报频传,孙星衍、秦恩复中式,赵老师功不可没。

       赵翼曾畅游扬州名胜,作《六十述怀》:“楼台两岸名园接,灯火中流画舫廻,他日虹桥志修禊,老夫曾此屡衔杯。”应江春的邀请,游览康山,赋诗:“主人开筵大召客,邀我来游览名胜……不知我辈今朝乐,可亦他年作话传。”显然,他感觉在扬州发挥余热很率性,生活极其惬意。

       赵翼写诗是高手,论诗也是他的强项,空闲下来就跟学子们大谈诗歌创作观。那首《论诗》,写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值在安定书院任教期间(《瓯北集》第二十八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扬州安定书院流淌出的这首诗,因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可谓尽人皆知。诗句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又富于哲理。此诗强调,诗歌要创新,代有新秀,不能因为有了李杜,诗歌便不再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有所创新。赵翼主张写诗要独具慧眼,陈言务去,拾人牙慧,最没有出息。这种观点,符合时代潮流,是针对因循守旧习惯势力的无情挑战。

       赵翼的诗篇,振聋发聩,好似一篇时代宣言,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大地将涌现更多出类拔萃的时代精英。半个世纪过后,龚自珍发出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精神内涵与之一脉相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