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运河与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伊博士法律思维阐释25

隋炀帝的运河与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伊博士法律思维阐释25

00:00
07:54

主讲老师:伊博士

复旦大学法学博士

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嘉宾

上海某高校教师

课程内容:

小明:妈妈你看,寒假作业上有道题目是这样的:读读下列唐诗,谈谈作者对运河的看法。这首诗就很有意思,是皮日休写的《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我很好奇,隋朝真的是因为开挖大运河而灭亡的么?很多朝代也修建运河,为什么其他朝代修建运河没有灭亡?运河既然利在千秋,为什么大家不一心一意地支持国家呢?是不是隋朝人民素质不行?

妈妈:这些都是好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仅仅谈运河了,就要谈谈政治与法制了。

首先,隋朝尽管灭亡了,但是他的灭亡是因为国力太强大而灭亡的。这是不是听起来很怪异?但事实就是这样。从人口来看,隋朝全国人口达到5000万。而唐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时,人口不过只有4100万。隋炀帝时期耕地有5500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却只有1430万顷。

正因为国家财力雄厚,隋炀帝才敢办大事,挖运河。

挖运河造成的社会矛盾是十分惨烈的,要知道那么浩大的一个工程,2700多公里的大运河,用了六年的时间就修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用蓝翔挖都要挖好几年,老百姓却是用人力,有些人长年伏在水里,身上都长了蛆,还不能停止劳动。好容易运河修建完毕了,老百姓以为可以喘口气了,隋炀帝却说不能有歇歇脚喘喘气的思想,我们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接近历史的高峰,我们要一鼓作气征伐高句丽永绝后患。结果是民众不堪重负,一旦有人首倡起义,其他地方就风起云涌了。

其他朝代修建运河,真没有这么大干快上过,而且后代修建运河是在隋炀帝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修建了运河也并没有马上就去国外开展大规模征发兵役的。

运河虽然利在千秋,人民也没有义务必须一心一意支持国家啊!如果一个国家真正地万众一心,全国上下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一个人可以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识,其他人都只能向皇帝看齐、只能有大局意识,只能盲目服从,那这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才堪忧。

现代国家之所以大多数选择宪政,哪怕是君主制国家,也越来越倾向于君主立宪,正是越来越认识到君主制的弊端与不可行性。

其实隋炀帝不是没有考虑过修建运河可以遭遇的阻力,第一是人民负担财力是否能够支撑,考虑到这个因素,隋炀帝是曾经屡次减税的,还曾经有一年租税全免。第二是人民的民力是否能够支撑,考虑到这个因素,隋炀帝尽量利用以前的河道,并且是分段进行工程的。但是隋炀帝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没有办法让人民广泛的接受和理解;而人民对于租税以及徭役的可接受程度,也没有办法让隋炀帝真正理解。我觉得这可以算作一个遗憾吧。

由此我联想到另外一件事,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进行的“炉边谈话”。

1933年3月12日,是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此时他并不轻松,因为经济危机正深深地困扰着这个国家及其人民。他以兄弟姐妹般的语气平静地请求人民信任银行,他没有命令,只是轻轻地、富有感情地说:“伟大的全国性计划能不能完全得到成功,当然要靠大众的合作——要靠大众对这项可靠的制度给予明智的支持和妥善的利用。”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第二次“炉边谈话”。这一个晚上,他“向大家汇报”政府对危机作了些什么以及还计划要做些什么。他的言行仍然体现了他对法治的尊重,他的行动都“已向国会申请并获同意”,他赞扬了正处于苦难之中的人们的顽强精神。“我们全体国会议员和政府成员对于你们大家——我国的人民——深表感激。在整个萧条时期,你们大家很有耐心。你们授予我们广泛的权力;你们对我们的目标的广泛支持,鼓舞了我们。”

隋炀帝在国富兵强的时候覆灭,而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经济危机,这其中与个人道德素质关系不大,对于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了解国家权力与我们的关系,以及国家权力的运行限度。

宪政的意义不在于富强,而在于合作,这一点,是我希望你能了解并且记住的。



欢迎加入博四教育家长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