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57:观卦—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易经157:观卦—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00:00
06:47

观卦第一爻,爻辞: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观,指观察事物只有儿童认知的水平,所见浅显寡少。

本爻的意思是:用幼稚狭隘浅显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这对无知的庶民来说,不会有害处,但对担任教化重任的君子来说,则应感到羞吝。

初六爻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上。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这里指出,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识,观察事物不要狭隘浅显,不要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顾道德风尚。

用儿童的眼光看问题,只能发现肤浅的问题,因为毕竟儿童的生活阅历不多,无法领悟到更深的内涵。小人具有这种眼光不会有灾难。为什么呢?因为小人浅薄是正常的事。在《周易》中小人与君子是相对的两个阶层,君子代表统治阶级,小人代表贫困的百姓。在中古时期,百姓有文化的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小人就是无知的代名词。后来社会越来越文明,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然百姓就不是小人了。所以“小人”这个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浅薄、无知、无德、无礼等等低劣的代名词了。曹刿说:“食肉者鄙。”可见春秋时小人已不再单指百姓了。可是在中古时期的最下层百姓及奴隶阶层,是不需要知识的,他们只要能完成主人分配给的工作就行了,这些人头脑简单怎么会有灾难呢?可是君子就不行了,他得治理天下,眼光短浅,国家得不到治理不说,很有可能会国破家亡。所以说君子“童观”就会有忧吝了。

如果放在当今社会,君子应当指那些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的人,如果你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那么你便不能“童观”。

【故事】说不清具体是哪个朝代了,在佛教徒中盛行着朝拜观音的风气。出家人都以能到南海朝拜观音为无上荣光。

在距南海有数千里之遥的一个小县里,有一座寺院。小县虽小,信徒却不少,一年四季,庙里香火不断,住持和尚数年来积攒了不少钱财,在当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僧。县里还有一位云游的穷和尚,经常因贫穷到附近各寺院去挂单。县里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他,见了他,都要施舍一碗斋饭给他。

附近县里的和尚,有去南海朝拜的,消息传到小县,寺院的和尚们都羡慕极了,都希望自己能到南海走一遭。

一天,穷和尚来到寺院,对住持说:“我听说各县都有人去南海,不知大和尚有什么打算?”富僧说:“我很想去南海,正筹划着呢。到南海有几千里路,我想等筹够了钱,造一艘大船,直抵南海,到时你也一起去。”穷和尚说:“那真要谢谢大和尚了。”

可一天天过去了,都不见动静。穷和尚又去问富僧,得到的还是一样的答复。穷和尚于是决心走路去南海。

富僧一听,好像听错了话,知道穷和尚的决心后,富僧好意地劝他:“你一文钱也没有,怎么到得了南海?”穷和尚说:“我沿途化缘就是了。”穷和尚就这样走了。

富和尚见穷和尚到南海去了,虽然他不相信穷和尚能到南海朝拜观音,但受到感动,也决定尽快到南海去。他找来工人,问清建造一只大船的费用,又计算到南海路途的花销。可是,一清点自己的钱财,连打造半只船的钱也不够。寺庙虽香火不断,但因小县是个穷县,信徒的贡献每次都不多,所以,他明是富僧,却积攒有限。

这一来,富僧的心凉了半截,再也不提到南海朝拜观音的话了。但富僧心里还是极想去南海,因而,经管寺院更努力了,一文钱的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富僧天天在寺院里,白天为前来进香的信徒讲经说法,夜间计算着到南海的经费差额。

三年后,穷和尚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告诉住持,他已经去南海朝拜了观音。和尚们都围着他,请他讲这讲那。

富僧到圆寂时都未凑足去南海的钱,带着深深的遗憾去见佛祖了。

初六人生启示

故事中的富僧以为有了钱,造好船,才能到南海,这就是十足的“童观”了。所以,虽然他能积攒一些钱财,无有小咎,却有不能到南海的大憾。人不在年龄的大小,凡见识浅近者都是“童观”,干不成大事。因此,人生在世要多学习,多见识,以克服自己的“童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康音主播

    快来抢沙发吧,易经演播的很好,我非常喜欢,百听不厌,点赞点赞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