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56:观卦—观卦的卦辞

易经156:观卦—观卦的卦辞

00:00
05:46

观卦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盥:指祭祀前净身沐浴,洗净双手的行为。

荐:进献腥的熟的祭品。

孚:指诚信。

顒若:指庄严肃穆的样子。

本卦的意思是:祭祀前先行盥浴,还没有到进献祭品的阶段,心中已经充满了诚敬肃穆的情绪。

这一卦主要强调官员或领导要注意形象,才会受人敬仰,由此打了一个比方,就是古代祭祀时的例子。古代祭祀的仪式十分复杂,祭祀前要斋戒沐浴。祭祀时,首先要洗净双手,称为“盥”,此时态度要恭敬肃穆。接着是“灌”礼,浇酒于茅草,象征请神享用。然后进入繁复的“荐”礼,进献腥的熟的祭品。古人相信祭祀是与神明来往,应以虔诚心意为重,而不必过度强调祭品。常常是没有荐时,只要洗手、盥浴,这种形式就使人感受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就开始心生敬意了。领导或官员如果注意形象,没有开始做事,也就会使人心生敬意了。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彖辞的意思是:大君在上面观看,臣民顺从君王的命令,君王以中正之道察看天下,这就是观卦。祭祀之前先将酒浇在地上,尚未献上祭品便显出庄严恭敬与虔诚,民众也会因此而受到感化。观察天上的神道,顺应四季运行而做事没有偏差。圣人用天上的神道教化百姓,天下人都会信服的。
《彖》中主要强调的是观卦的卦义,伟大庄严的形象显现在君王身上时,臣民百姓便顺从命令,并使君令深入人心。君王以中正的形象感化万民,社会的中正之风也就形成了,这主要是强调领导的形象问题和表率作用。

 中古时期,祭祀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主祭的天子先要散斋七日,这七天在饮食、仪容、声色等方面要做到洁净。七日之后是致斋三日,这三天要吃素食,并且要住在洁净的房间里,不能回寝室与女人同居,要在专门的一间洁净的房间里睡觉,并且焚香沐浴。致斋三天后便开始进行祭祀了。在献上祭品前,主祭的天子要洗手,这个洗手很有讲究,首先要心怀虔诚,其次要符合规范要求。一般的方法是侍者用特制的水壶盛水,主祭的天子把双手伸出来放在接水的盆子上方,侍者将水徐徐倒出,主祭的天子便用双手接着这流动的水进行洗手。这种洗手的仪式就称为盥。洗完手后,主祭人斟满一杯酒,虔诚地将酒浇在茅草上,象征被神享用了,这叫灌。接下来,便按照“三献而荐腥,五献而荐熟”的规矩献上祭品,并求先祖或众神的保佑。

在卦辞中,并没有讲祭祀的具体细节,只是讲了献祭品前的洗手。为什么不讲别的,只提到洗手呢?这与“观”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卦辞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洗手时表情极其虔诚,还没有献上祭品便显示出庄严恭敬、无比虔诚,这是为了给周围的人看。外表的虔诚是给周围的众人看的。这就是卦辞要表达的“观”的意思,是让众人看天子。这就是卦辞的本义。这个意思与临卦天子去看民众正好相反。为什么说虔诚的外表是给众人看的呢?因为神是不需要看这些的,神可以直接看到你的内心。外表再虔诚,而内心不虔诚,神是不会保佑的。即使没有外表的虔诚,只有内心的虔诚,神也会因你的虔诚而保佑你。可是为什么要表现出一付虔诚给众人看呢?就是要给众人树立一个虔诚的模范,让民众也这样虔诚地做事敬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康音主播

    简单说两句,易经演播的很精彩,我非常喜欢,百听不厌,点赞点赞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