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142 勾心斗角群乱斗,英法普奥大洗牌

欧洲史话 142 勾心斗角群乱斗,英法普奥大洗牌

00:00
17:53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1740年,一个文质彬彬的,深受西欧自由主义风潮影响的文弱青年,登上了普鲁士老大的位置,成了“在”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二世。


这哥们6月1日登基,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六世就蹬腿了,几乎是一刻都没耽误,11月8日,腓特烈二世发出了全国总动员的号令,干啥?他要去和查理六世的继承人较量较量,这已经不是出来遛遛了,等于是直接尥蹶子了。


然后在12月11日,他给查理六世的继承人,也是他表妹玛丽亚·特蕾莎写信,说如果你割让西里西亚这块地,我就不会攻击哈布斯堡王朝,同时还愿意支付大笔的赔偿金,最重要的,我承认你特蕾莎从你爹那里继承的所有东西,还会在德意志选帝这件事上,支持你老公,让他当上“罗马人的国王”,别忘了,你表哥我可还是勃兰登堡的选帝候。


腓特烈二世的这一系列动作,是不是证明了他是一匹马,不是骡子,我们先不说,却当场就给玛丽亚·特蕾莎整懵圈了,我俩从小就认识,你当年在月亮下叫人家小甜甜,还发誓要保护人家,咋突然就翻脸了呢?原因自然是很简单,腓特烈二世想要做一番事业,趁着奥地利交接班有问题的时候强取西里西亚,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还没等特蕾莎反应过来,决定是不是接受表哥的“建议”,五天之后,12月16日,后世称为腓特烈大帝的新普鲁士国王却等不及了,直接率兵打入了西里西亚,算是打响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第一枪。

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亚琛条约》


一个半月后,1741年1月底,北部的西里西亚,这个当时东欧最富裕的地区,完全落入了普鲁士的手里,当地的采矿、纺织和印染工业也全都被腓特烈大帝接管,虽然普鲁士对于南部西里西亚奥地利的堡垒暂时没啥办法,但表妹特蕾莎显然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选择和普鲁士开战。


本来呢,在上一场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之后,法国已经对奥地利表过态,说咱们俩家签了这个维也纳和约,就是朋友了,你的大闺女玛丽亚·特蕾莎将来一定会继承你的位置,我全力支持。


可是这时候一看,怎么滴,这个新的普鲁士国王很猛啊,有可能会真的拿下哈布斯堡家族,那我还等啥啊,趁这个机会,俺必须也得捞点儿好处啊,于是脸一变,说俺们法国人看明白了,玛丽亚·特蕾莎她长得就违规了,没有帝王的模样,一脸的败相,我路易十五支持巴伐利亚公爵查理七世为新的“罗马人国王”,同时,我也支持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合法”主张。啥?契约精神?对不起,利益是最好的。


法国军队的加入,让正在和普鲁士死磕的奥地利一下子倍感压力,没办法,特蕾莎也开始找盟友,能对付法国的,当然就是英国、荷兰、波兰这些国家。


英国这时候的国王已经换成了乔治一世的儿子乔治二世,他不顾英国贵族们的反对,执意要加入战场,和奥地利联手对付法国。促使乔治二世这么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乔治二世觉得法国是英国的世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和奥地利结盟是政治正确;二来,前面说过,他们这个英国乔治系的汉诺威王朝,本来是德意志地区汉诺威选帝候,法国和普鲁士虎视眈眈,如果万一他们打败了奥地利,那对于老家汉诺威,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到时候您的祖坟是迁走还是不迁呢?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乔治二世决定选边站,和奥地利站在一起。


可是英国距离中欧的战场实在是太远了,兵力投送很困难,所以当时英国给奥地利最大的支持,主要是金钱,第一笔就给了30万英镑,拿去花,不够还有,干死法国佬。至于说荷兰、波兰这两个国家,基本上也都是摇旗呐喊的,经过多年战争,他们已经退出了列强的行列,而意大利的萨伏伊公国,虽然嘴上也说支持奥地利,但脚下却很诚实,就是站在那里不移动,我脑梗后遗症,动不了了。


所以无论特蕾莎怎么算,她这边的人马都不够,多年以后,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是这样写的,“我发现自己没有钱,没有信用,没有军队,没有我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最后,也没有任何建议”,咋整呢?


在这个危难时候,特蕾莎发挥了她政治家和女人的双重天赋,首先她来到了名义上隶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匈牙利,在议会上用拉丁语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说“把我们唯一的依赖寄托在匈牙利骑士的忠诚和久经考验的勇气上”,反复夸奖“勇敢而且侠义的匈牙利骑士”,让下面的匈牙利议员老爷们虚荣心爆棚,纷纷叫嚷“让我们为女王而死。”

当然,也有人说,匈牙利人之所以支持特蕾莎,是被这位25岁的,年轻貌美,风华正茂的少妇所吸引了,尤其是她抱着刚出世的孩子,梨花带雨,凄苦无助的神态,都让匈牙利的爷们升起了无限的保护欲,无论如何吧,楚楚可怜这四个字,永远是一个女人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之一,不用白不用。


特蕾莎的另一招就是写了秘信给表哥腓特烈大帝,干净俐落地说,西里西亚我给你了,只要你退出战争,行不行?腓特烈马上回信,核心思想就一个字,行。说这个“行”字对于普鲁士来说,也不仅仅是利益,它还有另一个小原因,就是如果真的完全彻底干死奥地利,那旁边那个法国就一家独大了,到时候他的普鲁士也抵挡不住。


普鲁士的退出,让特蕾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现在手上的力量,已经可以对付法国了。当然,腓特烈这种背叛盟友的做法,差点儿没把法国的鼻子气歪了。


英国这时候也看出来了,好像法国不太行了,乔治二世很快就亲自到了德意志的战场,除了少量的英国士兵和老家汉诺威的资源,他还获得了另一只力量,那就是黑森雇佣兵(Hessian soldiers)。


黑森指的就是德意志的黑森地区,别的地方产粮食,产矿石,它这里产人,几乎所有青壮年都是从小就接受严格训练,长大之后就去给人家当打手,层次肯定比大保安要高,因为他们打人是往死了打,下手那叫一个狠。一般来说,这些人都是以小队为单位出租,彼此配合极其熟练,和单人雇佣兵相比,战斗力是指数上升的。


在1743年6月的德廷根战役里,乔治二世依靠老家汉诺威和黑森兵团,一举打败了26000名的法国军团,这一战除了让法国预感到失败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英国君主最后一次亲自下场打仗,从此之后,英国的国王也好,女王也罢,再也没有人带队伍上过战场,当然,这也是因为大英帝国崛起了,他们的老大,已经不需要亲自拎着菜刀砍人了。


当战争进行到1744年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法国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普鲁士的腓特烈就开始琢磨了,万一这法国要是输了,表妹特蕾莎一家独大,到时候我的西里西亚是不是又会被她要回去呢?不行,我得搅合搅合。


所以,1744年8月,腓特烈再一次翻脸,突然开始进攻奥地利的军队,这小子满心以为,自己这一加入战场,一定会力挽狂澜,让反对奥地利的联军大感兴奋,然后自己在关键时刻,再来一次待价而沽,从表妹那里拿到更多的好处。


可惜的是,他的这点儿心思完全被大家看穿,再加上普鲁士现在已经相当强大,周围其他国家都感到了威胁,这两点导致了下面的恐怖后果:本来应该一起攻打奥地利的法国按兵不动,根本就不去增援普鲁士,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对前面普鲁士背信弃义的报复;而另一个盟友萨克森公国,更加卑鄙无耻下流,直接反水,调转枪口,开始攻击普鲁士,为啥?你别忘了,萨克森的公爵奥古斯都二世可还兼任着波兰的国王,腓特烈攻打西里西亚,祸害最深的,就是萨克森和波兰,因为那地方有不少地区都和这两个地方接壤。


这下轮到特蕾莎幸灾乐祸了,咋样?表哥,傻了吧,脑瓜子嗡嗡的吧?


问题是,表哥腓特烈大帝虽然在战略上失误,在战场上却是一个天才,虽然一开始猝不及防,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军力,但此人一边破口大骂别人的背信弃义,一边很快调整了部署,在1745年6月的霍恩弗里德贝格战役(Battle of Hohenfriedberg),和12月的凯撒斯多夫会战(Battle of Kesselsdorf),两次以一己之力,大败奥地利、匈牙利和萨克森的联军。


这一下,轮到表妹有点儿傻眼,这表哥莫非叫慕容复?也太能打了。


最后的结果是,在英法等西欧国家袖手旁观之下,特蕾莎只能和表哥签署《德雷斯顿和约》,以西里西亚全境割予普鲁士为代价,换取普鲁士承认了她为奥地利大公,并且支持她老公弗兰茨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然,普鲁士必须退出战争,两国不要再打仗了。


在这之后,法国、英国、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又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三年,不过当俄罗斯也跃跃欲试,想加入战场之后,法国感觉玩不下去了,于是在亚琛这座古老的城市,和英国、荷兰两国达成了一个三国协议,史称《亚琛条约》(Treaty of Aix-la-Chapelle,1748)。


亚琛条约里的主要内容就是三点,第一点是解决英法之间一些海外殖民地的矛盾,但实际上,签了也白签,因为大家都知道,最后是不是遵守,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第二点是大家都承认特蕾莎作为查理六世继承人的身份,并且一致支持她的老公弗朗茨一世(Francis I)成为新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后一点就是英国保证让特蕾莎把西里西亚彻底割让给普鲁士。


在乔治二世和路易十五点头同意之后,这份条约被送到了各国的桌面上,俺们英法已经和平了,你们要是同意,就签字,不同意,你们就继续打,到时候我们两家是不是下场,看心情。在这种情况下,谁都知道,不同意就代表着和英法两国为敌,也都只能纷纷签字,但实际上,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最满意的,就是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终于合理合法地获得了西里西亚,这块欧洲纺织业的中心,当时最富裕的地区,和他战前的期望是一致的,所以他是满意的;


最不满意的,就是特蕾莎,虽然她获得了继承权,也可以通过她老公这个傀儡神罗皇帝,来控制德意志大部分地区,但她还是觉得,自己被英国给出卖了,割让了最富饶的西里西亚,实在是让特蕾莎肉疼。


可是这个女人也没办法,没有了英国这个金主,她哭得再可怜,匈牙利的贵族们也不会帮着她。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这样,在一个女人的哀怨中落下了帷幕。


二、俄奥结盟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问了,你前面不是说这场战争让欧洲格局大洗牌了吗?这牌洗到哪儿了?别急,事情还没完。这场战争结束之后,31岁的特蕾莎发誓,一定要夺回西里西亚,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之下,她整军经武,启用名将,改革军队,建立了玛丽亚·特蕾莎军事学院,培养人才,还拼命地攒钱,就为了摆脱军费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她和东边的俄罗斯加紧联络,原因是俄罗斯这时候也想吞并普鲁士,占据波罗的海更多的出海口。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人在最后的《亚琛条约》里,不顾盟友奥地利的利益,强行把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普鲁士,正在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让特蕾莎彻底下定了决心,要和英国做一个了断。


这件事就是英国和普鲁士在1756年1月签署了一个《威斯敏斯特条约》,规定双方要在德意志境内保持和平,发誓“共同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说实话,这个条约对英、普两国是绝对有利的。英国当时有世界上最高效,也最强大的海军,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双方是互补的,另外,从利益上考虑,英国乔治这一大家子的老巢在德意志的汉诺威,就在法国的眼皮子底下,普鲁士答应替乔治看守这块区域,这就是一个好事,而普鲁士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它想向周围扩张,就需要英国这种既强大,又没有地缘冲突的盟友。


但是,这两家满意了,其他人却全都不满意了,特蕾莎马上找到了当时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Russia),也是彼得大帝最小的女儿,直截了当地说,放任普鲁士扩张,对俄罗斯的利益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俄罗斯的这个伊丽莎白,据史书上说,是一个极其美貌,也相当风流,更是非常奢侈的一位女皇,行事极其任性,也从来不避讳任何流言蜚语。比如说她喜欢一个乌克兰的男歌手,直接提升为俄罗斯元帅,再比如说死后留下了15000多件礼服,算了一下,每天不重样地穿,要41年才能都穿一遍,而这个女人一共才活了53年,换句话说,从12岁开始,就算每天都开party,人家的礼服也从来没有穿第二遍的。


提起伊丽莎白的party,有一个小故事顺便可以说一下,那就是伊丽莎白非常喜欢大家异装跳舞,也就是男人穿女人衣服,女人穿男人衣服。时间久了,她就发现,有一个宫女,穿上男人衣服之后,那叫一个帅,简直就是小鲜肉,于是就特别喜欢这个宫女,经常给一些赏赐。


可伊丽莎白女皇不知道的是,这个宫女“她”本来是就是一个男的。女皇更不知道的是,这名后来被称为“德翁骑士”(法语:Chevalier d'Eon)的爷们,实际上是法国的一名间谍,隶属于路易十五的“国王秘密”间谍组织。


德翁是欧洲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个间谍,他的性别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件事,在他生命中的前49年,户口本上写的是性别男,可是后33年,也就是从50岁开始,他就使用女性的身份领薪水,至于说他到底是男还是女,别说现在,就是当时,也经常会高居巴黎的热搜榜,一直到他死。


最后,异常兴奋的验尸官终于对广大市民坦白了,从解剖学上来看,德翁是男性,爷们,但是不纯,因为他的女性第二性征相当明显,你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不幸的阴阳人。今天西方很多文艺作品里,都可以找到德翁的影子,算是另一种比较另类的流行元素。


言归正传,虽然生活上十分奢侈和讲究,但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在军事和政治上却从来不糊涂,面对另一个美貌女人特蕾莎的请求,她略作思考就答应了,这同样是基于远交近攻的考虑,普鲁士有扩张的要求,俄罗斯同样有,两者之间就是弱鸡一样的波兰,俄普两国为了争夺波兰,早晚要相遇,到时候,奥地利,就会是俄罗斯的一大强援。


1756年3月,俄奥两国结成了同盟。


你以为特蕾莎的外交手段到此为止了?没有,在搞定了俄罗斯之后,这个女人把眼光盯上了另一个国家,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娘们就是疯了,那么,特蕾莎盯上了哪一个国家,为啥大家认为她脑袋不好使了呢?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丫家的丫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伊丽莎白这种奢侈,在帝王里也是独一份吧

  • Elementarywatson

    “小土豆”紧跟时事了,2024年1月

  • 董大ye

    来了

  • yuannannan_7l

    来了

  • 疯神演戏

    来了

  • 荷韵薰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是越来越乱了。

  • 羊肠河

    来了

  • 宁境致远99

    尼玛,这不就是欧洲版本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 小宝可汗

    期待之后的

  • 刘在六朝古都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