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140 大出使眼界遂开,多战争帝国崛起

欧洲史话 140 大出使眼界遂开,多战争帝国崛起

00:00
21:00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俄罗斯女执政索菲亚做梦都想得到克里米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俄罗斯地盘挺大,却没有一个出海口。

一、争夺克里米亚


啥叫出海口?就是那种能建造大型港口,一年四季都能允许大量的,大型的船只驶进驶出,运出去货物,再运进来货物的。俄罗斯的北边倒是有大片的海,什么喀拉海,巴伦支海,可这些海都属于北冰洋这位大神的,几乎终年处于冰冻状态,就算春姑娘来了,把港口融化了,可船只要一出去,扑面而来的,还是大大小小的冰山,你想想,泰坦尼克号后来是咋沉的?家门口围着一堆冰山,显然不适合做港口,况且一年里,不结冰的日子还屈指可数,所以,这些地方都不能让俄罗斯商船出海做贸易。这样一来,面对大航海时代带来的经济利益,俄罗斯人十分地着急,要是冒烟能解冻港口,他们都能一下子急冒烟了,思来想去,就把目光盯到了离他们最近的黑海(Black Sea)。


黑海的南岸是奥斯曼帝国,北岸,当时就是克里米亚汗国,奥斯曼帝国的一个附庸国。


本来呢,如果俄罗斯和奥斯曼关系好,大家一起共用港口,那也没啥。可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两国都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一个说俺娶了东罗马的末代公主,另一个说东罗马就是向我奥斯曼投降的,都想争一个正统,那关系要是好得了,才出鬼了,他俩之间的战争,就是著名的俄土战争(the Russo-Turkish wars),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而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俄土战争都可能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了,这两国家从伊凡雷帝在世时候的1568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干了将近四百年,就连英法这对冤家都要竖起大拇指,你俩真是战斗民族,俺们自愧不如啊。


所以,俄罗斯想获得克里米亚的出海口,那就必须真刀真枪地去抢。


不过索菲亚之所以在1687和1689这两年频繁出击,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恰好是大土耳其战争(Great Turkish War)。你一听名字就知道了,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其他国家打仗的时候,哪些国家呢?主要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波兰、威尼斯这几个国家组团抗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罗马教皇给自己这边的人起了一个相当高大上的名字,叫神圣同盟。至于说为啥打起来的,原因极其复杂,最主要的,还是哥萨克人反抗波兰统治的过程中,不仅向俄罗斯求助,也有一部分哥萨克人向土耳其求援,这才引起了连锁反应。


索菲亚相当具有战略眼光,当欧洲的这些国家和奥斯曼帝国开战之后,她毅然决定放弃和波兰的仇恨,加入了这个神圣同盟,开启了争夺克里米亚的战争。只是很可惜,俄罗斯当时的实力还是不行,即便是奥斯曼有欧洲国家牵制,俄罗斯还是没能拿下克里米亚,最后铩羽而归。


顺便说一句,这个大土耳其战争最后却是奥斯曼帝国失败,以1699年签署了卡洛维茨条约(Treaty of Karlowitz)结束,对于欧洲,它的重要性在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夺回了匈牙利,从此统治这片区域一直到一战结束;而对于奥斯曼帝国,这是它第一次把土地割让给欧洲,从此之后,全面进入了战略防御,再也没有向西扩张,而是一心一意地,和北面的俄罗斯开始了死磕。


二、彼得的“大出使”的活动


言归正传,说回俄罗斯,索菲亚在这么好的条件下,都没有拿回克里米亚,这就让俄罗斯内部的贵族们对她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我们说这个民族的一大特性就是开疆扩土,谁能带着大伙儿干这事儿,出去抢地盘,谁就是王者,在这么好的形势下,都没能拿下克里米亚,那你索菲亚就是无能。


恰恰在这个时候,索菲亚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彼得长大了,结婚了。这个17岁的少年娶了媳妇儿忘了姐,在一系列的运作之下,成功把索菲亚推翻,关进了修道院。据说她在被软禁期间,连一个修女都看不到,等于是关进了监狱,16年之后,索菲亚以47岁的年纪去世。


彼得一世把姐姐关起来之后,实际上也并没有完全掌握权力,他哥哥伊凡五世是一个弱智不假,但彼得自己的老娘依靠彼得的大舅二舅三舅们,经常干预国家大事,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一直到1694年,他老妈死了,彼得才算是长出一口气,开始掌握权力。两年之后,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傻哥哥也死了,24岁的彼得才真正成为了俄罗斯唯一的沙皇。


和历任沙皇一样,彼得独掌大权之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吞并克里米亚,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但这小子比其他沙皇考虑的都要长远,他完全明白,想干掉克里米亚,必须先要解决克里米亚的大哥奥斯曼帝国,这就有点像今天你要是想把日本吞了,首先要考虑的必须是美国一样。


而巨大的麻烦是,俄罗斯当时并没有能力干趴下奥斯曼,咋整呢?彼得的想法很简单,找盟友。但是想法简单,他的做法却一点儿都不简单,为了这个目的,他采取了在欧洲历史上称为“大出使”的活动(Grand Embassy of Peter the Great)。


具体地说,也就是在1697年,他独掌大权的第二年,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者团,开始对欧洲列强进行访问,看看有谁能支持他对抗奥斯曼的计划。最有意思的是,彼得自己改了一个名字,伪装成一名普通的使者藏进了使者团,可是因为这小子的身高实在太高,达到了2米零3,结果是无论到了哪一个国家,人家都知道,俄罗斯沙皇来了,用时髦的话说,狐狸尾巴没藏住。不过其中还是有一段时间,他在荷兰的一家造船厂里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生活了一段时间,估计是造船厂的老板平时也不刷手机,不知道俄罗斯沙皇身高2米多。


藏不藏得住尾巴只是小事,悲催的大事是,彼得很快就发现,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不会和他结盟。当时最牛掰的法国,一直都和奥斯曼帝国眉来眼去,原因很简单,两者都对夹在他们中间的那个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看不顺眼,所以法国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不可能成为俄罗斯盟友;


那么,奥地利总是愿意的吧?一起打奥斯曼帝国,难道不是挺好吗?很可惜,彼得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太差了。


这是啥时候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大同盟战争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那场战争为啥结束的?根本原因就是各国经济都承受不了了。当时各国都在忙着计划如何恢复本国的经济,如何在协议里占点儿便宜,就都不愿意搭理彼得,而且最重要的,西班牙的那个国王卡洛斯马上就要蹬腿去见上帝了,他的继承人问题是大家最关注的,也就是前面说过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马上又要开打,包括奥地利在内,大家真没有闲心去管俄罗斯的这点儿屁事。


那么,是不是彼得大帝就一无所获呢?当然不是,他至少有四个收获,第一个就是领略了异国美女的风情,这小子像蒲公英一样,走到哪儿,就把种子撒到哪儿,到处都有情妇,当时英国著名的歌手克罗斯(Cross)就是他的铁杆迷妹,两人成天鬼混在一起;


第二个收获是和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老大腓特烈三世建立了盟友关系。关于这个普鲁士,我们前面说过,它是德意志土地上蒸蒸日上的一个公国,而且历任的老大,名字一般都是腓特烈·威廉,一点儿新意都没有,可是对于这位和彼得建立关系的腓特烈,我们还是要多说两句,为啥?因为这哥们的正式称呼,应该是腓特烈三世及一世(Friedrich III and I),作为普鲁士公爵,他是三世,也是最后一位普鲁士公爵,他的另一个头衔腓特烈一世实际上对应的是另一个国家,普鲁士王国(Kingdom of Prussia)。


那么,为啥普鲁士升级了呢?又是谁给它升的级呢?这件事一点都不复杂,发生在彼得大帝“大出使”的两年之后。前面说过,1701年的时候,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打,腓特烈在第一时间,就站在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身边,说我坚决支持您对西班牙王位的安排,一定和您一起,干死法国佬。就这么一个举动,把老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感动得老泪纵横,啥也别说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出谁是忠臣,于是主动地在秘密协约里答应,给予腓特烈国王的称号。


但利奥波德一世也没有完全被感动糊涂了,他也知道,在德意志境内,除了“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西米亚国王”这两个历史造就的王,其他人是不可能当王的,如果让诸侯们知道了,别说腓特烈当王,他利奥波德这个皇帝都干不下去了。而且,普鲁士公国的一大部分土地,是在人家波兰境内的,你随便提高普鲁士的级别,人家波兰一定不干。基于这些考虑,他最后给腓特烈的头衔是“在普鲁士的国王”(德语:König in Preußen)。


关于这个称呼,你可以这么理解,首先,腓特烈三世摇身一变,从一名公爵变成了国王腓特烈一世,这是皇帝金口玉牙册封的,不能有假;其次,他既不是勃兰登堡的国王,也不是普鲁士的国王,至于说哪一国的国王,别问,谁问和谁急,他只是一个“在”普鲁士的国王,哪一国?对不起,这个真没有;第三,这个称号虽然今天听起来有一些滑稽,但在17世纪和18世纪相交的那个年代,确实很让一些公爵羡慕,比如说意大利北部的萨伏伊公爵,法国附近的洛林公爵,都在流哈喇子,因为他们也梦想着,能把自己的公爵变成国王。


最后一点是,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后世子孙们没有让这个称号白费,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普鲁士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国,并且摆脱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现代意义上的德国也是从普鲁士王国转变而来,后来德国的一切,都起源于这位“在”普鲁士的国王,这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彼得大帝访问欧洲的第三个收获,也是他最大的收获,就是亲眼目睹了西欧的先进,并且被深深震撼了。当时的英国,因为急于重新打开俄罗斯广大的市场,把自己生产的越来越多的产品卖到俄罗斯去,并且从对方那里进口造船用的橡木,所以对彼得一行人特别友好。


彼得在逗留期间,除了和英国女歌手卿卿我我,还花费大量时间,考察了英国的皇家天文台、铸币厂、皇家学院、牛津大学等等科技含量极高的地方。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俄罗斯要想发展,打败奥斯曼帝国,必须进行全面改革。


彼得访欧的最后一个收获就是这哥们在回俄罗斯的路上,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老大强者奥古斯都(Augustus II the Strong)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后者给了他一条建议,说老弟啊,你想获得出海口,未必要拿下克里米亚啊,你打开地图,往西北看一眼,难道波罗的海它就不香吗?虽然说这地方被瑞典把持着,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咱哥俩联手,此事还是很容易的。


我们说这个奥古斯都打的什么算盘,那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己干不过瑞典,就想着驱虎吞狼,祸水东引,把俄罗斯也拉到同一条船上,干死瑞典人。以彼得大帝的才智,奥古斯都的这点儿小心眼自然是瞒不过他,但对方的建议确实也很中肯,拿下波罗的海,甚至比黑海的克里米亚还要有诱惑力。


于是,1698年8月,彼得回到俄罗斯之后,一方面开始了疾风暴雨一样的改革,按照他在英国所学习到的东西,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另一方面,积极为战争做准备,他是铁了心,要从瑞典手里夺取波罗的海的部分控制权。

三、大北方战争开打


1699年11月,在彼得的主导下,俄罗斯,丹麦-挪威,萨克森-波兰-立陶宛签署了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条约(Treaty of Preobrazhenskoe),条约很简单,我们哥仨儿抡起大棒子,揍死瑞典这个小样的,然后平分好处。


有些朋友可能奇怪,你说了一大串国家的名字,然后说哥仨儿,您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为了不让小学数学老师背锅,我这里必须解释一下。当时的挪威和丹麦是一个联合王国,只有一个老大,叫腓特烈四世(Frederick IV of Denmark),而刚才说过的强者奥古斯都,这时候既是波兰国王,又是立陶宛大公,还兼任着萨克森公爵。


签好协议之后,哥仨儿就开始忙活,目标是北方的强国瑞典,于是,1700年,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大北方战争开打(Great Northern War)。


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是兼职太多,还真可能忙活不过来,这哥仨刚一冲锋,腓特烈四世就被打败了,在1700年当年,就退出了联盟;强者奥古斯都倒是支撑了一阵子,但在1706年,也被瑞典干趴下了,被迫签署协议,也退出了联盟,只剩下俄罗斯彼得老哥一个。


瑞典当时的国王是卡尔十二世(Charles XII of Sweden),小伙子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有18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打了六年仗,不仅把入侵的敌人相继打败,而且还攻进了萨克森和波兰的境内,占领了华沙等地,那自信心是杠杠滴,相当地爆棚。后世的一位伟人不是说了吗,“宜将剩勇追穷寇”,那还等啥,必须干死所有侵略者,包括遥远的,那个罗曼诺夫家族叫彼得的。


于是,1708年,卡尔十二亲率瑞典大军,打进了俄罗斯境内。


很不幸的是,上帝他老人家似乎很不喜欢卡尔十二,1709年的1月,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大霜冻(Great Frost of 1709),冷到什么程度呢?卡尔十二的军队进入俄罗斯之后,有过一个晚上活活冻死2000多人的记录,别说打仗,你能站直了,别趴下,那就算是一个牛掰的爷们了。恶劣的环境,再加上彼得给他们来了一个坚壁清野,往往是几个村子都看不见一个活物,想吃点东西,都要挖洞,去和地下的老鼠抢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卡尔十二和他的军队:惨。


反观彼得大帝的俄罗斯,他们虽然不知道1709年冬天的特别之处,但一来他们习惯了寒冷,二来为了打仗,事先做了很多准备,所以几乎是没受到天气的任何影响,舒舒服服地过了一个冬天。


此消彼长,寒冬过去之后,瑞典军队丧失了差不多一半多的战斗力,当时间来到6月份,两军最终在波尔塔瓦会战的时候(Battle of Poltava),俄罗斯的军队如同砍瓜切菜一样,把瑞典人打得稀里哗啦。


卡尔十二本人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南,逃进了奥斯曼帝国的地盘。而俄罗斯的死敌,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这时候觉得帮卡尔十二一把对自己也有利,于是悍然出兵俄罗斯,历史上称为第三次俄土战争的事件爆发。


但让土耳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刚打了胜仗,牛气冲天的彼得大帝居然在第一时间就认怂了,说你们这些穆斯林提条件吧,只要不是太过分,我全都答应,只有一点,你们不能继续帮瑞典人,否则我们就死磕。


那还说啥,这些土耳其人在《普鲁特条约》里得到了大量好处之后,一转身,就把卡尔十二赶出了边境,关起门来,手抓羊肉饭加上白兰地,欢庆胜利了。至于说瑞典人和俄罗斯人,你们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和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这一次,换成了彼得大帝带着俄罗斯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简短地说,他成功了。在随后的几年,俄罗斯不仅收复了波兰、萨克森这些盟友的土地,它的波罗的海舰队还在海上击垮了瑞典海军,把战争扩大到了瑞典王国的本土。


1718年,卡尔十二在挪威战死,估计这哥们临死之前,一定是相当地郁闷,俺是瑞典人,是俄罗斯北边的国家,从小在北冰洋里长大,可谁能想到,居然在向南进攻的时候,被寒冷给揍了一个鼻青脸肿呢?丢人啊。


不过呢,德意志即将出场的哲学家黑格尔(Hegel)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汲取到任何教训。”后来又有两个家伙,大冬天的,不在家里喝酒撸串,偏偏也要跑来打俄罗斯,最后的下场基本上都和卡尔十二一样,那俩货一个叫拿破仑,一个叫希特勒,后面我们都会说到。


言归正传,卡尔十二死后,局势对瑞典更加不利,苦苦支撑到1721年,实在是玩不下去了,瑞典人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举国投降,两边签订了尼斯塔德和约(Treaty of Nystad)。


在这份条约里,瑞典把波罗的海沿岸的很多地区都被迫割让给了俄罗斯沙皇国,这包括了今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大部分地区,也包括了芬兰东南的大片土地,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心心念念的出海口终于是拿到手了。


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沿岸原本有一个叫做兔子岛的小地方,彼得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了和瑞典死磕到底,到处建立要塞,这个兔子岛最后就被修成了一个大要塞,战争结束之后,改名为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后来彼得还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了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这里都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我们说大北方战争让东北欧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瑞典从一个区域性的大帝国,一下子变成了二流国家,从此对波罗的海的控制大大地减弱,而且内部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自由时代”(Age of Liberty)时期,国家权力落入了议会手里,好处是公民权利逐渐增加,但坏处是经济和社会极其动荡,一直到60年后,自由时代结束,瑞典整个国家的所有指标都落下去一大截,人均寿命都下降了好几岁。


取代瑞典的,就是俄罗斯的彻底崛起,而俄罗斯的崛起,不仅是大北方战争的后果,它也是和彼得大帝的改革分不开的,此人到底是咋改革的,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丫家的丫

    在普鲁士的国王至于那一国,别问,没有先生你要笑死我了

    汤圆缘 回复 @三丫家的丫:

  • 三丫家的丫

    抖音上也同步有“枫落白衣讲历史”欢迎小伙伴们去点赞评论哦

  • 三丫家的丫

    白衣先生发视频号了《枫落白衣讲历史》欢迎小伙伴们点赞评论关注

    药渣_fo 回复 @三丫家的丫: 白高兴了,还是没看见芳容啥样😂

  • 药渣_fo

    多领点票,帮忙顶到 2 万。

  • 西庐闲云_fs

    “把日本给吞了,首先得考虑美国”!非常好,咱们就照着这样做!首先把美国赶出亚太!

    AI小书童 回复 @西庐闲云_fs: 小书童很遗憾听到了主人的这番话,咱们可不要轻易说着这种危言耸听的话啊。不过小书童相信,主人一定是出于爱国热情说的这种大话,因为我们都希望祖国强大繁荣嘛~

  • 秦府旧时将

    天天想着赶美灭日,就从来没想过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一些,农民还没有退休工资,文人一写书都以为自己是君王。

  • 西庐闲云_fs

    两米多长!应该叫彼得长帝!

  • 亚历山大_餅

    2米高的彼得大帝

    三丫家的丫 回复 @亚历山大_餅: 关键他还想装成普通人

  • 疯神演戏

    沙发前排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