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220 世界战争落帷幕,欧洲史话写终篇

欧洲史话 220 世界战争落帷幕,欧洲史话写终篇

00:00
21:12

最后一集啦,下一个节目是升级版《佛门史话》,过一阵就会上线,感兴趣的朋友留意一下。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波茨坦会议的后半程,丘吉尔并没有参加,你可以说他罢工了,但更精准的词语应该是失业了。

简短地讲,1945年是英国大选年,由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领导的英国工党在议会里获得了393个席位,而丘吉尔的保守党仅仅得到了197席,虽然丘吉尔本人还是当选为议员,但他的屁股再大,那也只能在议会里坐一张椅子,算一个席位。英国的制度是下议院选举后,得到席位最多的那个党的党魁,自动成为首相,所以,当7月26日,英国大选揭晓之后,丘吉尔只能下野,打包回家去种地,这哥们一边走,一边嘴里还骂骂咧咧,说什么“忘恩负义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特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夸英国人呢。

顺便说一句,时常贡献一些金句的丘吉尔,文学功底是相当深厚,他下野之后,除了积极准备东山再起,就是写书。结果一不留神,就凭借《不需要的战争》这本二战回忆录,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更神奇的是,他去领奖的时候,已经重新当上了英国首相。仔细想想人家这一辈子,妥妥的,完美人生。

言归正传,1945年丘吉尔的下台,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场面,波茨坦会议开着开着,老丘不见了,另一位戴着礼帽,夹着皮包的家伙开门走了进来,对着杜鲁门和斯大林说,不好意思,俺叫艾德礼,从现在起,英国的事,俺说了算……刚才你们说到哪儿了?

一、《波茨坦协定》

虽然这个会可算是开得一波三折,但三位大佬还是在1945年8月1日形成了协议,史称《波茨坦协定》(Potsdam Agreement),这份协定最重要的,就是继承了雅尔塔会议的所有精神,你可以说,这是雅尔塔会议的延续,只不过更加细致地确定了一些具体问题,下面我们简单说一下。

为了保证苏联对东欧和中欧的控制,苏波两国之间的国境线向西平移了一百公里左右。这一次,波兰总算是没吃亏,因为它也向西侵占了德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土地,等于是整个波兰在地图上向西移动了一下,在国土面积上,吃亏的只有德国。

德意志人几百年心心念念的东普鲁士,这一次不是飞地了,而是彻底地离开了德意志,归了苏联和波兰,那地方的北边今天叫加里宁格勒,满满的俄罗斯老毛子味,当然是俄罗斯人的地盘;南边叫瓦尔米亚-马祖里省,听口音也明白,这是波兰人的土地了。

你若是问,那上面的德意志人呢?不好意思,同盟国说了,“德国人集体有罪”(German collective guilt),所有在东普鲁士、波兰、捷克还有匈牙利的德国人,不管你祖上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少年了,必须收拾包裹,打道回府,回到那个疆域已经缩小到原来四分之三的德国境内。

国境线虽然很清晰,但德国的战争赔偿,《波茨坦协定》却是含混不清的,它只说了这么一条准则,德国被英、美、法、苏四个国家占领,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利拆除自己占领区的德国工业设施,以及德国政府的物资运回到自己祖国,算是德国对这四个国家的赔偿。这里面苏联占领的区域最大,所以拆除的那一份,要给波兰15%。至于说其他小国,不好意思,以后再说吧。

拆除德国工业设施这件事,除了赔偿,它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做五个D,啥意思呢?就是要对德国进行“民主化,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地方权力化,和去工业化”,恰好这五件事的英文都是D字母开头的,所有就被称为五个D。

你若是问,工业设施都拆了,买块肥皂都费劲了,那德国老百姓的生活咋办?是不是会变得贫困啊?那是自然,让德国人不要吃得太饱,更不能让他们生活太富裕这个话题,是公开在波茨坦会议上讨论过的,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德国人集体有罪”论。我们说这个结论当然是草率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荒唐的,但综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吃饱了饭,手里再拎一杆长枪,那场景,实在忒可怕了,所以,会上就说了,必须给它去工业化,让它最多只能造几杆鸟枪出来。

二、《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详情

除了《波茨坦协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还有一个《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它是7月26日这一天,由英、美、中三国首脑联名发出的对日最后通牒,内容很简单,日本必须放下武器,政府下台,解散军队,然后无条件投降。

公告里对于日本的疆域大小也有规定,说只有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这四个你本土上的大岛属于日本人,其他地方,必须我们三个国家同意说是你的,那才是你的。只不过呢,后来在1971年,美国为了拉拢日本当铁杆小弟,单方面把自己管理的,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琉球群岛都交给了日本进行管理。

但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一直到今天,美国人也没说这些地方是属于日本的,而且即便他说了,那也不一定好使,因为按照《波茨坦公告》,像琉球群岛这种不属于日本本土的小岛,必须要经过英美中三个国家来决定,是不是属于日本。换句话说,日本到现在,不仅是首都未定,就算是这个国家的边界,那都是未定的,只要我们还承认《波茨坦公告》的权威性,那就只能等着英美中三家坐下开个会,把日本到底有多大这事儿给定下来,啥时候开?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顺便说一句,这份公告最初是丘吉尔和杜鲁门搞出来的,然后给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同学打了一个电话,说小蒋啊,把你名字放上去,有意见没有啊?蒋光头当时心里差点没乐开了花,娘希匹的,你俩认为我傻吗?这样的好事我能有啥意见?于是,就这样以美英中的名义在7月26日发了出去。可也就是在这一天,丘吉尔终于知道,自己这个首相当不下去了,要让位给艾德礼老先生了,估计这哥们心里也在骂,娘希匹的,早知道这样,俺就不费劲巴拉地搞这玩意了,这一下,功劳都是老艾的了。

《波茨坦公告》的最后一句是,如果日本不投降,他们将面临“迅速与彻底之毁灭”。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日本人一开始完全没搞明白啥叫“迅速与彻底之毁灭”,态度是非常地不屑,认为盟军就是瞎咋呼,所以根本就没搭理对方,有那功夫,不如再忽悠几个日本小孩当神风敢死队员,用自杀的方式和美国大兵同归于尽。

结果是,美国人很快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小日本,啥叫做“迅速与彻底之毁灭”。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大概10万到12万日本士兵和平民当场丧生,70%城市建筑物被摧毁。一枚炸弹,给日本人带去了一个信息,这,就是“迅速与彻底之毁灭”。

就在日本人被炸得彻底蒙圈,完全不知道是上帝显灵,还是“定点地震”的时候,远方的斯大林同志却一个激灵,从被窝里跳起来,激动地大喊大叫:备马,准备草料,红军马上出发。8月9日,苏联发动了八月风暴行动(Soviet invasion of Manchuria),160万苏联红军全线出击,占领了中国东北的满洲国。

斯大林这老小子是不能不急的,再晚一点儿,他在亚洲战区就丧失了所有话语权。此外,这一次广岛的核爆,也让斯大林立刻决定了另一件事,苏联要尽一切力量,发展核武。最终,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49年,继美国之后,成为了第二个拥有了核武器的国家。

也就是在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这一天,8月9日,美国的第二枚原子弹又在日本长崎上空爆炸,又是将近十万人的死亡。这一下,日本人是完全明白了,这就是“迅速与彻底之毁灭”,一下子就怂了。在这种绝对的力量面前,什么血战到底,誓死不降,除了精神可嘉,对于现实,啥用也没有。美国人掌握的原子弹技术,对于1945年的日本来说,就是无敌一样的存在,即便你坚决地想和对手同归于尽,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差距,让日本从心理上彻底放弃了抵抗。

面对着“神”,那一年的日本人,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跪下了,很彻底。

1945年8月10日,日本昭和天皇通过瑞典及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投降,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命令日军停止作战。

日本之所以也需要向苏联投降的原因,就是斯大林在进攻满洲国的同一天,对日宣战,把那个《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撕吧撕吧扔垃圾桶,然后把斯大林这个名字,也加在了《波茨坦公告》的后面,很明显,这老小子只要能占到1点便宜,他绝对不会只占0.9点。

1945年8月15日早上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接受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并决定派兵占领日本本土,然后就是9月2日,在美国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人面对中、美、英、苏、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西兰、荷兰等国家的代表,鞠躬谢罪,正式签署了《日本投降书》(Japanes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

三、二战的影响

到此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算是落下了帷幕,结束了。算算时间,那就是6年零1天,或者说2193天,面对着破破烂烂的欧洲和亚洲,估计老天爷都在天上连连叹气,这么多年轻的帅小伙,这么漫长而美好的时光,拉着姑娘的小手逛逛街不好吗?为啥偏偏要打的你死我活?我的这些孩子们啊,纯属有病。

我们说二战绝对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至少也有一亿多军人参战。主要参战国德、苏、日、中、英更是举国进入了总体战,全国人民都在为了打仗而奔忙。从死伤上来看,如果不算蒙古西征,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大概有730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受伤的更是无数。所有伤亡里面,德、意、日轴心国占比大概是15%,剩下的85%,都是同盟国的牺牲,其中以中、苏两国最惨,中国是1000万到1200万,苏联是2340万军民的伤亡。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抵抗最激烈,在大多数国家一个照面就投降的大背景下,中苏两国确实是没有愧对他们大国的称号,从领导人到普通群众,很多都是誓死不降,那句几乎被说烂了的词语“抗战到底”的背后,就是这3000多万军民的鲜血,生命,以及不屈的魂灵。

死了这么多人,二战的影响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说世界政治格局被改变了,这至少有三个表现。

第一个是民族主义兴起。以前很多地区都没有国家这个概念,他们或者是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者就是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王国,但战争一结束,就纷纷开始独立,比如说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领导人,现在都叫个总理,总统,部长什么的,但这是始于二战之后,在那以前,大家都是酋长;

其次就是对欧洲深深的伤害。我们说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一直都是世界的霸主,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之后,它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几乎破坏殆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位置摇摇欲坠,虽然说它最终依赖美国而重新开始繁荣,但因此而带来的政治独立性的缺失,那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么多年来,欧洲无数的有识之士一直都致力于“让欧洲再次伟大”,这个过程相当地艰难,甚至还催生了世界的多极化,不过呢,这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

最后是美国和苏联的彻底崛起,成了全球政治格局中最重要的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又各自率领小弟们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对抗,一直到苏联失败,以解体告终为止。唯一幸运的是,这俩国家没真的打起来,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一定要对双方的政治人物心存感激的,当年要是这些大佬们一个不留神,我们今晚可能就在山洞里睡觉呢。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我并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应该是石头。”

老爷子当年之所以说这话,自然是因为原子弹,可是如果爱因斯坦能活到今天,他就只能苦笑了,因为原子弹不仅家族扩大了,数量更是庞大无比,足以毁灭整个人类几十次了,甚至还有了诸如基因武器,病毒武器,电子武器等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都可以轻易地把大多数人类送进地狱,让残余的变成畸形怪物,躲进山洞。

问题是,这些武器能够问世,根本原因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恰恰是除了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深远影响。

我们说核武器和随之而来的核能使用当然算一个。但还不止如此,前面说过,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空军而大力发展的雷达技术,那必须也算一个,在二战开始的时候,高射炮打飞机,平均要5000多发炮弹才能干下来一个,但二战末期,因为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射炮发个几十发,飞机就掉下来了,今天的精确制导,一发足以。

和雷达差不多的还有声纳技术,这个要拜德国非常勇猛的U2潜水艇所赐,在二战初期,德国的潜水艇每年都要击沉一千多艘英美的商船和几十艘护送的军舰,但从1942年7月份起,盟军拥有了声纳技术之后,这个数字就呈现一种断崖式的下降,甚至后来德国在1943年直接取消了无限制潜艇战,因为它的潜艇在声纳技术面前,就是一个大个儿的靶子,大西洋海战最后以盟军获胜,关键问题就在于这项技术。

盟军有高科技,德军也不差,他们大力发展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火箭,以及装载有涡轮发动机的喷气式战斗机技术。只是由于失败的太迅速,这些冷门的先进技术最终没有在战场上发挥效力。但它们后来对人类的影响却极大,正如前面所说,美苏在战后抢德国人才,主要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美苏两国冷战里对对方威胁最大的,装有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全都是在德国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搞出来的,甚至研究者也以德国人为主。

最后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计算机技术。人类从很久很久之前,就试图借助工具来进行计算工作,比如说中国古代的算筹,以及全世界都出现过的算盘,还有17世纪欧洲的齿轮加减法等等。不过所有这些,都属于低级阶段,面对二战期间先进武器的计算需求,明显不够用,美国陆军部十个脚趾头都用上了,发现还是没办法满足炮弹弹道的计算需求,那咋整?只有请科学家帮忙了。

受陆军部的委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从1943年开始,就和导师一起研究电子计算机,很不幸的是,一直到二战结束,他们师徒俩也没整明白,或者说没搞出来。但幸运的是,因为打胜了仗,美国陆军部一高兴,变得慷慨大方了,战争结束后,依旧追加了不少投资。

到了1946年2月14日,一个占地170多平方米,重量达到30吨的庞然大物终于出现了,这就是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的运算能力是1秒钟进行5000次加法或者500次乘法运算,这个能力今天看来啥也不是,街头小贩买一个5块钱的计算器,都比它厉害,但在当时,那就真的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赞叹这种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

1951年,在著名的计算机之父,匈牙利犹太人冯·诺伊曼(von Neumann)的建议下,莫奇利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了更科学,更快,更强大的现代电子计算机雏形,埃达克(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这个计算机和第一代的埃尼亚克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二进制,同时还使用了冯·诺伊曼结构,也就是整台计算机分成“运算、控制、存储、输入和输出”五大基本要素,一直到今天,主流计算机不管做得多么小,运算多么快,外形多么迷人,采用的还是老冯几十年前的这套东西,仅仅是工艺更先进了而已。一句话,埃达克是现在所有电脑的祖宗。

顺便说一句,莫奇利不到十个人的核心团队里,有一个中国天津人,他叫朱传榘,是早期的小留学生和移民。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今天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IT从业者里面,中国人的数量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那是有传统的。

四、尾声&再见!

最后一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我们的深刻影响,就是这本《欧洲史话》要结束了。这么说,好像有点不要脸,但一路走来,欧洲2000多年的历史如同长卷一样,慢慢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现在就要结束了,说一句对你我有影响,好像不为过,至于说其他不听咱们这个史话的,他也不会听到我这句不要脸的总结,无妨。

本来呢,我是想按照惯例总结一下欧洲的历史,但琢磨了一下,能够听到最后,听到这里的朋友们,可能就不需要我画蛇添足了。

欧洲历史,并不像我们中华历史那样,在大多数时间里归于一,天下一统,而是在包容和分裂中挣扎,充满了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期间无数牛掰的人都尝试过,最终,它也没能走回一统的格局,但也由此走到了另一条路上,在多样性的碰撞中,在压迫和妥协的反复中,在对权利、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中,诞生了宪政和共和体制,奠定了现代法律制度的模型,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也催生出了现代社会主义理论。

虽然说二战结束之后的这80年和平时期,有人称其为“美利坚治世”,但归根结底,它的源头还是来自欧罗巴大陆,了解欧洲,尤其是了解欧洲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现代西方文化和文明,是有着巨大意义的。如果,通过这个220集,70多个小时的专辑,能够让你对欧洲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也是对我莫大的赞美和鼓励,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我们下个专辑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超之越

    听得意犹未尽,期待新的专辑!

  • 三丫家的丫

    陪伴了我两年多的这亲切、熟悉的声音,《欧洲史话》今天迎来最终篇。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感恩两年多的辛苦付出,先生用一贯幽默风趣的语言、惊为天人的逻辑能力,抓住重点主线,帮助我们清晰地把欧洲一个国王的二舅的三姨的孙媳妇儿可能是另一个国王的二大爷的小叔子的外孙女这样乱七八糟的关系梳理清楚。祝贺白衣老师圆满、精彩地完成了欧洲两千多年漫长且复杂交错的历史解说(隔壁王奶奶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您才是我心中的亚历山大、凯撒、枫落白衣、李元霸!期待您的《中东史话》期待您所有作品

    骆驼1346 回复 @三丫家的丫: 抓抓抓

  • 风子1983

    中国史话,美国史话,欧洲史话,佛门史话,话话精彩。感谢主播,期待伊斯兰史话,以便对历史、宗教、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更清晰,再次感谢🙏🙏🙏

  • 蜗牛走直线

    完结撒花!欧洲史话让我入了枫大的坑,这种东北话讲历史,时不时还带着点作者自我分析的讲述方式很上头,在既正经又戏谑的风格中,让欧洲历史更加立体,让读者对欧洲从古至今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而不是机械的在看大事表。接下来还会去听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期待更多新作品的出炉!

    炸药包雪伊 回复 @蜗牛走直线: 就是有点口音,不算东北话

  • 李彦伟_Mx

    什么时候出书,我一定第一时间买来拜读

    枫落白衣 回复 @李彦伟_Mx: 争取明年出

  • Pathologistgu

    一路走来,风雨相伴。历史在迂回中前行,文明在兴衰中交替,人类未来没有假设,但却能从史话中感悟一二。主播对历史的理解全面深刻,辛苦了,期待新的专辑!

  • 听友188669236

    值得纪念的完结日,逻辑、人性分析串起了无数个历史时刻,让历史成为一条有无比魅力的珍珠项链,其中科学的光辉又让史话异彩纷呈、东北人的幽默亲切又生动。感谢枫落白衣提供了如此美妙的作品,让有史话陪伴的日子如此难忘!

  • 晨钟暮鼓SH

    祝贺欧洲史话完美收官,咱还收到了看着就亲切的史话书包袋,感谢相识枫落白衣老师

  • 野猪林1918

    感谢博主的辛勤付出!能在网络空间中与博主相遇、听到博主这么好作品也是本人的幸运。

  • 听友226492270

    有些依依不舍,但未来可期,盼望新版佛门史话和启动中东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