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门后(二)喜欢 读懂 创作 汉诗文

吟诵的门后(二)喜欢 读懂 创作 汉诗文

00:00
06:10

吟诵的门后——谈吟诵的当代价值(二)


首先,吟诵将改变中国人对汉诗文的印象,实际上是恢复汉诗文本来的美丽声音。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汉诗文,本来是那么美丽、那么深厚、那么丰富、那么动情的,被按照西方方式硬造的朗诵,整成了言语无趣、面目可憎的怪胎!让我们四代中国人,一看见古诗文就敬而远之、厌而恶之。如果朗诵是正确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吟诵,将改变古诗文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我们的古诗文,是有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直接入心的。孩子们将因吟诵而爱上古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中国文化。这件事,正在每一个开展吟诵教学的班级上发生着,请看老师们的朋友圈,看我们的视频号,或者请您离开书斋,去这些班级亲自看看。学者们,如果您想对吟诵发表高见,请对得起“学者”的称号,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在吟诵的课堂上,孩子们享受着学习古诗文的快乐


请给我一个没有吟诵而让孩子们爱上古诗文的实例!有吗?个别的孩子可以有,但是全班都爱上,或者绝大部分孩子都爱上古诗文,有吗?


在吟诵的班级这很普遍!这不是个别孩子的偏好,不是个别老师的才能,是吟诵,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温暖了孩子们的心。


民族复兴,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每个中国人都读古书。不是这样吗?一切不是从这里开始吗?我们还要听西方学者或者香蕉学者们的复述解释吗?不读古书,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传统文化。而现在中国人不喜欢读古书啊,为什么?不是古书没道理,而是古书太难读。吟诵,将改变这一切,于是,……你懂的。


吟诵是起跑器。


不仅如此。吟诵不仅仅是吟诵古诗文啊,而是——创作!会吟诵就会创作!语文的最大和最终成果是什么?作文啊。古代科举考试,主要就考创作。现在呢?有几个中学生会作古诗古文?连白话文也只会做应用文,还七病八歪,更不用说读起来的声音是呕哑嘲哳难为听了。这就是百年语文教学的成果!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古代文人,谁不会作诗?谁不会做骈文、散文?那还敢出门吗?说古人不会做白话文,真不知道《儒林外史》《红楼梦》都是哪个外星人作的。现在呢?哪个学校以诗词格律的教学,而让学生普遍学会了创作古诗文?退一步说,哪个学校让学生们学会了白话诗文的创作?


我们说一首诗好,一篇文章好,叫“脍炙人口”,没听说“脍炙人眼”的。诗文都是吟着创作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古代都叫作诗、作文,没有“写诗”这个词。那是个外国词。我们的白话诗文,抛弃了我们几千年的用声音创作的传统,改“作诗”为“写诗”了,改“作曲”为“写歌”了,改“作(著)书”为“写书”了,那就该把“作文”改为“写文”啊,他不,他叫“写作文”。——没文化真可怕。


诗词格律从哪里来?从吟诵来。完全是出于吟诵的需要。所以会吟诵就会作诗。很简单的。格律不用背的,一吟诵就出来了。从对对子开始,孩子们很喜欢的,那是他们最开心的语言游戏。对到五言,诗就出来了。


用吟诵,孩子们在20次课后学会了创作对联和绝句


像古人一样普遍开展古诗文创作!像发短信一样随手作诗,随口吟诗!你觉得是天方夜谭?我看是天道必然。咱们拭目以待。


那样的中国才叫文明古国,才叫天朝上邦,才叫中国。(未完待续)


此文是徐健顺老师作于十年前的文章,今日读来依然不胜唏嘘。吟诵的门后,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真相。徐老师说:“跳出西学,回到真相。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像五四一代人的使命是跳出国学,走向西方一样。未来怎么走,是未来中国人的事。我们要先把中国和西方的真相留给他们。不是吗?我们就做这个吧,已经很难了,做不完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逸云

    老师 我想做一个吟诵的志愿者

    平人心羽 回复 @青逸云: 好!我们一起来!

  • 青逸云

    对 随口吟诗 会成为天道必然

    平人心羽 回复 @青逸云: 说得好,合于道,自然而然!汉语的属性、古人作诗文的本心,都可以通过吟咏而靠近、品味、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