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22章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22章

00:00
12:35
-第 22 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阀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
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得,多则惑。”译文为: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
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
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这里没有必要做太多的解释,大家都是生活
经历丰富的人,随便就可以在生活中抓到大把的
事例与之对应的,况且,老子并不是为了阐述这些事,只是拿他们举例,用以证明“是以圣人抱
一为天下式”的道理。当然,如果大家能够把这
些事例直接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受益无穷
的。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译文解释为: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
式。这么解释是不对的,因为前面列举的六个例
子都还是处在二元对立之中。
试想,“曲”了就会“全”,那“全”了之
后是不是又会“曲”呢?同样,“少”则“得”,
那“得”了之后会不会“少”呢?所以,只要事
物还处在阴阳对立中,就会无休止的转换,就会
有理不清的是非,打不完的仗。老子站在“道”的高度,显然是不会在二元对立中论是非的,所
以,他主张“抱一”。
“抱一”就是与“道”合一,不在“二”的
层次玩了,也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不离“道”。我
们一提起“道”,立马将他推向天边,老想着“道”
是“宇宙的本体”,离我们太遥远了。实际上,
这根本就没有明道。如果真到了“抱一”的层面,
行住坐卧无不是“道”。“道”是圆的,怎么转
怎么圆,怎么转怎么对!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译文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
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
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这几句跟上面一样,还是举例。
现实中,如果大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
工作中,对事业、家庭,乃至于精神层面的提升
都是大有好处的。但老子绝不是为了就事论事,
他是为了推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道”理。
现在我们重点说说“不争”。要理解“不争”
容易,但要做到就太难了。我们常常为了一点小
事,一定要争个脸红脖子粗,一方是得理不饶人,
而另一方则觉得委曲,忍不下这口气,也非争不
可。不仅如此,生活或工作中,大大小小、里里
外外的事好像都离不开一个“争”,甚至可以说
生活就是“争”。为什么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从理上说,“争”是双方的事情,当你“不争”
了,“争”也就没法依存了。然而,这好像没什
么意义,因为理上说没人能与我争了,事实上是
我放弃了,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得到想“争”的那
个事物。所以,这一句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上解
释,那真可以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事实上,那些在讲台上劝别人不争的人,往
往名利、地位已经比大众高很多了,这些难道不
是“争”来的?所以,这里面实在有不少虚伪的
成分。
现在问题是,难道老子也是这样的人?当然不是。老子说“不争”是在“道”的层面说的。
当一个人得道之后,十法界都是他的,这时候他
还需要争什么?而且即或想争,他还能争什么?
除非他想窜出法界之外。
再说,即使再有更多的人得道,也丝毫不影
响他拥有十法界,因为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拥有十
法界。这么说可就不好理解了。打个比如,我一
个人就把整个天空看得一览无余,但并不影响其
他所有人都看到整个天空。当然,实际上还不是
这么简单。所以,老子是在“道”的层面说“天
下莫能与之争”的。
回到现实中,现在要真做到不争,只有两种
可能,要么就是之前已经争够了,要么就是不想活了。这个社会很现实,只要涉及到财色名利,
哪有不争的?况且,正当的“争”也不见得是坏
事。所以,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唱高
调,行行善、行行孝,做个好人,即使在生活和
工作中适当的争一争,只要不是损人利己,没关
系的。我们都是俗人,首先要活得真实。
当然,我们还是要向着“不争”的方向努力,
因为只有“不争”才可以“争”一切,只有“不
得”才可以“得”一切,这是“道”的境界。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
之。”译文的解释是: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
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这么翻译是不对的。就这些事例,我们这些世俗人都想得明白,比如委曲求全这个成语谁不知
道?还要老子在末尾再强调“实实在在能够达
到”吗?
所以,这一句的真实意思是,上古所说的“曲
则全”这一系列的事例都是真的,我们不能在二
元对立中纠缠了,要全身心的归一,归“道”。
如果解释这一章只在前面列举的具体事例上大
说特说,而最后没有归到“道”上,那就只能算
胡说八道了。
道家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之说,理论上是对的。但是实际上很
多人炼一辈子还停留在第一步,特别优秀的能上
到第二步。因为这些都是有为法,靠有为法消业每进步一点点都是很难的,而我们的生命往往又
没法支撑我们几百年上千年不断的修下去。后面
两步几乎没几个人能达到,因为那是无为法,但
凡还有半点“炼”就成不了。
有个问题很少有人想:我们为什么爱好佛
道?因为我们累世历劫修过不知道多少世,阿赖
耶识里有这个种子,但既然如此,怎么今生又背
着这个肉壳子来了?!如果我们还按照过去世的
修法,那是不是意味着还是修不成?所以,我就
想,决不能走过去世的老路了,一定要想办法坐
电梯!那么,电梯什么样?按钮在哪里?原来菩
萨就是电梯!“善”就是按钮!
我们老是把菩萨当人看,于是以为给他烧八万八的高香,给他跪到晕倒,给他塑金身,给他
修庙,就可以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却不知
道菩萨离了四相,再高明的贿赂手段也打动不了
他。菩萨是“无为”的,他只能“应”,也就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应”。那么,怎么样
才能与菩萨相应呢?唯有“善”。当我们“善”
到与菩萨相应后,哪里还有法可修?只要“无
事”,只要“不争”就够了,因为“无事”、“不
争”才是真正的“善”。
我反复说“善”,为了方便大家接受,很多
时候只在底层说“善”。其实,“善”是有很多
层次的,不悟道是领会不了真“善”,更做不到
真“善”的,因为“无事”“不争”都属于不动地,也就是说“善”的究竟义是“不动”!我这
本书旨在接引人悟道,悟道后如果再看《心灯
录》,必能彻悟!彻悟后只要“不争”,只要“无
事”,必能坐上菩萨的电梯!修行就这么简单。
佛经当然好,但毕竟两千多年了,而且都是
出世间法,与现实脱节,哪怕特别精进的人,一
旦埋入三藏十二部里面,都很难达到“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的地步。道经有些麻烦,其中谬传很
多,传到现在简直只剩下空壳了。当然,《道德
经》是真正究竟的,遗憾的是,两千多年来解《道
德经》的多如牛毛,却越解就尘垢越厚,到现在
已经被糟践不堪了。这本《佛道一如道德经》其
实不是“我”要解,是时至今日,“道”该从所有的宗教中脱颖而出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