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激动飞扬的西魏风格

52 激动飞扬的西魏风格

00:00
37:43

52-52 激动飞扬的西魏风格


一、知识点


1.《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此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


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来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十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之事迹作结。


2.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师义净翻译,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保护 ,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3.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2016年1月,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4日对外发布,在内蒙古开展的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卷罕见元代佛经《维摩诘所说经》(即《碛砂藏》之一册)。经文物专家研究,此为居住在“大元国大都钟楼西街北”的张遵诲以及夫人、儿子捐资为五台山金界寺所刻写的佛经。该佛经见证了元大都的城市街道,其中的“钟楼西街”一直沿用。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所以我想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特别提到说唐代以后的这个佛教艺术,跟唐代以前的佛教艺术基本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2、本土性的佛教的源流慢慢在发生,慢慢在发生,它比较强调不要以佛教原有的形式,而以佛教比较后来的这个思想性的体系的东西来建立它的这个整个对民间的影响。


3、他从接受印度的美术的那个色块光影,慢慢又开始发展出线条性的表现,纯粹的、熟练的这个线条的一种掌握的能力。


三、全文逐字稿


好,这个就是鹿王本身故事,鹿王本身故事是现在发现的敦煌壁画里面最长的一个壁画,他在一个佛像的背后,我到现场去找的时候,他在佛像的背后,在墙壁上画了好长一个壁画,而这个壁画最特别是它从两边开始,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个空间,对不对?它这边开始画,然后又从这边开始画,中间结束,这样可以了解吗?结尾在中间,所以我们现在看的是左边。




好,有没有看到鹿王?这个白色它很有意告诉我们鹿王是跟一般的鹿不同的,这也是鹿,这是一般的鹿,这个是鹿王,就是后来要变成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鹿王,然后他有一次在一条河流,我们看到一条河流蓝色,对不对?水,然后有一个人要淹死了,这个鹿王就下去把它背起来,把他救出来了,那这个人就跪在地上跟这个陆王说,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就是说你要我来时作牛作马,我都要报答你,这样好,这里面就是我们讲的惊变故事,所以墙上画的这个东西旁边是有人来讲故事的,完全像连环图的这个故事形态。




那这个陆王就跟他说,你不必谢我,我常常在这边救人的,你只要出去以后,你不要告诉别人,你看过我就好了,那这个人就答应他说,好,我绝对不告诉别人。因为鹿王的身上有 9 种颜色,非常漂亮,非常漂亮,所以当然这里面也就变成了故事另外一边发展的一个来源。好,这是右边陆王本身的最右边,最右边是一个国王跟一个皇后,在皇宫当中那国王非常的宠爱这个皇后,那皇后非常的爱慕虚荣,喜欢穿各种名牌的衣服,买完阿玛尼买 Ismar 给的,然后他还是很不满意,他就每天在闹,说他要穿传说当中九色鹿的皮做的衣服,所以国王就叫了人来说去贴一个告示,说谁知道九色鹿在哪里,他要赏多少钱,所以各位知道这两个故事在发展,有点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推理小说一样,一边是救九色鹿在救人,一边是皇宫里面一个皇后的希望有一个貂皮大衣,所以两个故事慢慢发展到中间接在一起,所以它非常奇特的一个连环图的这种故事,所以大陆现在常常讨论这个壁画,因为它几乎是最早的一个连环图观念,而且很现代的连环图观念,所以他们也有很多的这个儿童画家就把它画成了现代版的九色鹿故事。




好,我另外我也希望大家注意一下,在过去的那个惊变当中,图除了图像以外,它有文字写在上面的部分就是这个故事,它会把佛经里面的故事写在这里,然后旁边还有人讲,所以它是多媒体,他有话有文字,同时有人在旁边讲三个部分来讲佛经的故事。所以这样子各位就可以了解到经变的变文跟变相图其实是早期是结合在一起的。




好,然后慢慢我们看到中间有一段就是这个忘恩负义的这个人,他被陆王救起来了,那救起来以后他看到了榜文,看到了告示,那他也很贪财,他很希望他能够得到这笔钱,所以他就跑去告诉了国王,说他知道九色鹿在哪里,所以他就带了国王的,这个九色鹿的地方去,告诉他说九色鹿在哪里?我知道在哪里,可是它在接近的时候,它身上长出了很多的烂仓,青春痘那种东西,就一颗一颗的仓,就是其实在讲因果报应的这个东西,那一直到中央的部分他才结束。




好。大家看一下这匹马的画法,我不知道各位会不会回想起我们上一次看到汉朝的那个壁画里的马的画法,因为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它有很汉族的书法的趣味。在这里你看这个马的脚,我想各位去动物园绝对看不到马的脚会变成这样子,可是它这里面有一种很漂亮的那个写字书法的线条的美,因为非常自由,非常活泼,让你感觉到那个马的脚在动作的那个感觉。我觉得这个部分事实上是一个很汉族的,汉族的画法,所以特别把它放大给大家看一下。




九色鹿的故事在结尾的部分在中央讲这个故事结尾了是国王跟陆王见面,陆王告诉国王为什么那个人被惩罚,讲因果报应,然后让这个国王对生命有所不同的领悟,所以从右边发展,从左边发展,这边是以鹿做故事的主角,这边是以国王做鹿故事的主角,最后鹿王跟国王见面,然后变成故事的终结。




各位看到它背后的背景一定是画三土,红色的土这种东西去做整个的山水的这个表达的空间,所以它整个背景的部分非常有趣,甚至它会画月亮、太阳这一类很抽象性的符号去表现时间,空间都在后面移动,然后前面这故事在发生,所以非常特殊的一个状况。所以像北魏的三个被画的最多的故事,热为因舍生慈虎鹿王本身我们现在都看到,那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我们再来看北魏以后的这个发展的部分。好,谢谢西魏的作品,那西魏的作品这几个洞窟现在都很受重视,因为大概从北魏经过西魏以后,我们看到一个佛教的外来艺术跟本土艺术之间慢慢在融合的过程。所以在四位艺术有一个最大的特征,第一个是你走到西位的洞,你忽然发现眼花缭乱,因为色彩感特别强,然后整个特别强调那个动态的这种旋转的这种感觉。




那另外一点就是说他把佛教的经典跟本土的信仰开始结合,你会发现里面封神出现了,雷公出现了,还有中国原来的很多商周的这种动物的图腾的形象全部都在出现。所以这里面西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开始把比较属于印度的造型跟汉族的造型慢慢开始加在一起,开始融合起来。也就是说佛教其实在这个之后变得有点不纯粹,可是它也增加了很多新的经验进去。然后 c 位之后,我们看到进入到隋唐的系统,那我今天我们结束在隋唐的部分,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一进入到隋唐,你忽然感觉到原来本土的那个对美的那个爱好又出现了。就中国美术史有一个很大的特征,他不要看恐怖的东西,不要慌,看丑的东西,不要看残酷的东西,一直到现在一定还是这样子。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接受艺术的形式上一定有我们自己的一个传统,所以汉族的经验很特别。




各位再想一下,像比如在台湾,你也看得出来,民间不管他日子过得好或者过得不好,他在剪纸年画里永远都是幸福圆满的东西。然后你看歌载戏、看评剧,你看它结尾,不管故事多么悲惨,最后大团圆好,这个绝对是中国本土艺术的自己的一个概念,就是说他最后希望生命不是不好的,不是有缺憾的,是圆满的状况。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印度传进来的宗教一定会被改变,原来要割肉,要跳旋来,现在慢慢都不要了。所以刚才我讲说在北魏时期,大部分敦煌的壁画所依靠的佛经是金光明经,或者是慕廉舅母变这种东西。




慕廉舅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个故事,是讲木莲是一个菩萨,他的妈妈因为生前不信教,然后非常地侮辱佛法,侮辱和尚,所以后来死后就被放在地狱里面受最痛苦的这个状态,那木莲就下到地狱里面去救他的母亲,那里面上刀山下油锅,甚至在血污池当中把他母亲救出来。




那这个故事后来在民间就变成葬礼里的仪式,我们记得小时候在台湾还看得到,就说那个披麻戴孝的孝子要滚那个象征性的钉板什么,然后最后把一碗鸡血喝掉,其实就是在讲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会有这个仪式的东西。其实佛教的末年,舅母变所在民间发生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佛教的确它在初期传入中国的时候,它用很多印度式的这种宗教的形式影响中国。可是慢慢中国在隋唐的时候,他安定了,统一了,然后战争比较少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好,他开始就不要割肉,也不要喂鹰了,原来他都还蛮相信这个,可是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排斥了这个东西。




所以唐代以后我们看到依据的经典基本上大概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大概意识到现在是影响中国的佛教艺术最大的一部经典,因为依靠这一部经典就出现了后来的净土宗。各位知道像佛光山系统,什么都是净土系统,什么叫做净土系统?因为阿弥陀是西方佛,是西方的佛,阿弥达这个西方的未来世界的净土。他告诉你说,人在这一世经过很多的生老病死之后,有一个极乐世界将要出现,而那个极乐世界是金沙扑地,然后鸟的声音全部像音乐,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唐朝人非常喜欢阿弥陀经,所以他们觉得阿弥陀经是未来最美好的世界的一个希望。




我们刚刚讲金光明经是告诉你又割肉又跳旋来,是生命的修行过程,可是阿弥陀经是告诉你修行最后的结果,那中国人很愿意立刻就知道结果是什么啊?所以他就开始画净土变,出现净土变,所以敦煌的壁画里面出现大量的净土变,就是画美丽的极乐世界。那美丽的极乐世界谁看过?没有人看过,所以最后就用皇宫来画,他们觉得最美的就是皇宫,然后皇宫里面这些美丽的女子,就是将来的净土世界里面的这些美丽的菩萨,所以他们就开始画阿弥陀经。这个净土变的部分,还有一部经在唐朝非常非常流行,就是帷摩结晶。那等一下我们会看到帷摩结晶的这个主角就是帷摩结居室微魔结。各位有没有发现唐朝的诗人就是王维,号摩羯王位,就是取了一个外国名字,因为当时唐朝的知识分子非常喜欢维摩杰,维摩杰是一个居士,然后他非常的聪明,非常的有智慧,那他在生病了,那生病了佛释迦牟尼佛就说,唉,你们大家去看看病吧,人家生病了之后住在医院,买点水果去探一下病,那没有人敢去,说为摩羯口才太好,所以去看他的病的人,最后都被他问到无言可对,所以大家都不敢去。




后来就文殊失利去了,文殊失利是一个菩萨,文殊失利说好我去,所以文殊事例就答应去问病。所以维摩结晶当中就出现了一品,叫做问及品,就是去探病的这一品。那佛经里面说维摩杰在病房里面,在病床上知道文殊势必要来探病,哪知道这个探病是一个说法的过程,所以他就以法力把房间整个空掉,然后让 2500 人可以同时并存,去参与这个法会,去听他们说法好,文殊师利就进来了。文书示例进来就说,菩萨怎么会生病?说你已经是菩萨了,你怎么还生病?那他就讲说,从此有爱则我病生,整个的佛经全部从一个病这个字来说法,那这是维摩诘所说经面非常重要的句子。比如说我生病,因为我对人世间还有痴爱,还有挚爱。那文书示例就问他,你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病会好?他说以一切众生病好,我就病就好了,所以他的病是以众生为病,这样可以了解吗?所以这一部佛经在唐代传入中国,然后变成非常重要的一部佛经,因为知识分子觉得里面有很深的哲学的思想,它已经不是一个宗教,而是一个关怀人士的一个态度,这是大乘佛学的一个经典,所以王维自然就会取号叫摩羯,就以这个摩为摩羯作为它最高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个理想的一个典范。所以等一下敦煌壁画里我们就看到出现很多的摩羯的这个像。




那后来很多人注解这一部经,比如说菩萨之极,菩萨是有病的,菩萨也有病,菩萨之疾是因为大悲,因为他对人世间有很多的悲悯,所以他生病了。众生之极,那我们是众生,众生也有病,那病是示爱为本好,所以这一套思想就逐渐演变成所谓的这个大圣的佛学,其实已经跟儒家的思想结合了。因为儒家的思想,譬如说我们听到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就是这个思想,就是我应该先担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那等到人世间都幸福了,我再去幸福。那这个跟维摩杰的思想其实是非常近似的一个思想的关系。




所以你会发现佛教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跳悬癌,要割肉,第二个阶段不是,第二个阶段是担负人世间共同的苦难的问题,所以他从一个比较肉体上的苦修转成心灵上的悲悯,所以他的性质开始转变,然后这个时候禅宗思想也开始发生出来,那禅宗思想基本上根本不再是一个强调佛,像佛经这样的一个思想,而变成比较以心灵的修养为主的一个东西,所以我想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特别提到说唐代以后的这个佛教艺术,跟唐代以前的佛教艺术基本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希望等一下我们在幻灯片里面看的时候,大家能够把这两者之间能够稍微能够去做一点点的做,有一点点的分辨。因为我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本土性的佛教的源流慢慢在发生,慢慢在发生,它比较强调不要以佛教原有的形式,而以佛教比较后来的这个思想性的体系的东西来建立它的这个整个对民间的影响。




好,我们下面回到我们的幻灯片来看,好,我们刚才看到这一件,那这是鹿王本身的结尾的这个部分,它也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北魏的这种早期经变化的一个固定的风格。那接下来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就是姻缘故事,我们刚才讲到佛传故事,佛本身故事跟姻缘故事是敦煌壁画的三个最重要的主题跟来源。那什么叫做姻缘故事?就讲有一个非常信仰佛教的胥达摩女,一个女孩子,那这个女孩子她结婚了,结果嫁给一个很不信仰佛教的一个人,那这个人住在一个完全不信仰佛教的地区,所以这个女孩子常常要拜佛,可是就被人家嘲笑,就觉得说你这个人迷信啊什么的,然后认为她拜偶像,就她常常就被人家嘲笑,被侮辱,她就有点难过。




那有一天又有人来笑他了,那笑了以后他就非常痛苦,他就跪地祷告说如果天上真的有诸佛,你们就显一显神通,让我让这些身边的人看到,然后以后不要再笑我,因为他的信仰一直被侮辱,被嘲笑,很难过。就是他的祷告忽然就因缘忌讳,我们讲姻缘,就是说他忽然被佛听到了,所以佛的弟子,十大弟子就各显神通。我们现在讲的成语各显神通,就是讲这个故事,就是每一个人以他们的神通出现,那大家业,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家业,就是佛的大弟子,就以佛经里面讲说以 500 匹马的速度出现,其实这种形容是很很抽象,什么叫 500 匹马的速度?我们现在叫马力,其实是在讲一个汽车的速度,可是 500 匹马速,速度是不是一定很快?我们也不知道,其实它就是一个形容,所以当然画家很难画出 500 匹马,所以他就画了一个非常安定的家业,坐在这里完全没有动。




可他画了 5 匹马,代表 500 匹马,然后把马的前脚跟尾巴的部分变成流线形的线,让你感觉到在速度的快速的飞过去,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我觉得艺术家很有趣,因为艺术家读到一个佛经,佛经本身是抽象的,而艺术家必须要有具体的形象出来,然后他怎么去理解 500 匹马的速度,大家也立刻出现的这个状态,它就把它转成一个绘画性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讲佛经艺术的时候,佛教艺术的时候,我们特别要了解到说宗教本身有一个教义,也有一个故事,可是艺术家把它转成图像一个 image 的时候,他必须要有一个他解答的能力,诠释的能力,而且每个艺术家很可能解释的方法也不相同。好,这个东西构成了中国当时的画家的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去创造出不同的新的图像出来,看得出这什么故事吗?割肉为营,我们看到尸痞王,有没有看到鸽子,在这里绿色的一个鸽子,好,我们看到有人在他的腿上割肉,有人在他腿上割肉,然后旁边他的那个太太就抱住他的腿说你干嘛这样子之类的,然后这个就吓得要死,然后这个就是恐怖的不得了,不敢看的感觉,就旁边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对死亡的恐怖,对那个痛的恐怖,而诗匹王是完全无动于衷的,他的生命只在一个信仰当中,在救鸽子的这个信仰当中,所以那个肉割下来它是没有表情的好,这是非常传统的印度式的壁画形态,就是一个真正在修行过程的人,是要经验生老病死的,所有身体上的痛它必须要度过,它必须要通过,然后他才能够得到精神上的一个提高跟升华。




所以他就有点用旁边的这些人的哭叫惧怕来对比出一个要成佛的人,他的那个境定,他的那种一种勇猛的愿力,那种非常精准勇猛的愿力的这种感觉。所以这张是被一位比较晚期的一张诗匹王割肉为英的这个故事。好,然后我们看几个慢慢要到西位时候的飞天祭月天,手上拿了琵琶在弹琴,我们看到所有的歌舞的场面,这些人身体特别的流动,特别的活泼,因为他们是歌舞继雍,所以他们基本上不像佛经里面的佛或菩萨那么不能乱动,他们可以表现出非常美丽的这个身体的姿态,舞蹈的姿态或弹奏乐器时候的表情。




那这个绘画的画家本身也在画他们时候,笔触非常自由,你看到鼻子跟眼睛的他就用三个白色去点这种技法。我想熟悉美术的人,我想我们上过西洋美术时的很朋友会回想到德国在 20 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就是非常自由的一种白色的颜料去传达出那个脸上的这种表情,就用几个白点就把它传达出来。然后我也很希望各位在这个作品里看到,其实这里有透视法的观念,就是他画了一个这样过去的空间,表示这个空间比这个空间要后面,这在后面对不对?这在前面,可事实上它是在同一个平面上,他用绘画的投影透视的方法画出了这样的一个空间以后,这个部分就退后了,就退到后面,所以它有部分已经采用到跟西方的这个焦点透视完全一样的概念。




好,然后我们又看到西魏时旗的这个莲叶背光的佛像,旁边的菩萨一菩五尊的形式,看到飞天,好,再看到这个飞天,你看到这个飞天时候,你会发现穿着红色的袍子,蓝色的飘带,他的衣服完全是汉族的,所以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佛教艺术完全汉化的过程,然后飞天变成非常漂亮,就是我们看到天女散花那样的舞蹈里面的那个玩飘带的女孩子,她已经不再是刚才我们看到比较呆板的飞天,所以基本上我们看到外来的艺术形态比较重要的部分都不太敢动,那动的部分都是不太重要的部分,从这里慢慢革命,慢慢开始影响到底下的这些作品。




好,这也是一个飞天,那这个飞天是夹在天花板的那个夹角的部分,那这个部分我想各位可以看到它比较保有早期的印度的那个绘画方式,所以肉体的部分特别明显。可这个肉体的部分各位很清楚看到它有光影,你看这个肚皮,这个地方是比较黑的,底下比较浅,所以有个圆圆滚滚的感觉,胸部跟头部都有,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它的那个整个身体是圆的,不是线条性的,而是一个比较色块跟体积的,这个处理的方法好。现在我们正式到了西位的洞窟,这是敦煌壁画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西位洞窟,当时到现场一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眼花缭乱,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屋顶,它中央有一个造景,然后四边有四个斜坡屋顶。好,各位有没有感觉这个结构根本是汉族的木结构房子如果挖的是一个洞窟,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印度根本没有这个建筑形式,所以它很明显已经把汉族的木架构的建筑放进去了,所以中央的这个造景的部分就是用木的木头的梁搭起来的一个结构,可是画出来的,画出来,然后这里是佛龛,各位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佛刊,底下是佛像,所以现在是抬头看屋顶的那个部分,有四个巨大的壁画,然后上面密密麻麻,所以席位的作品,你走进去以后,我刚刚讲眼花缭乱,就是你会觉得视觉好漂亮,那个全是色彩跟飘动的云呐,或者是彩带这种感觉,所以它变成了一个因为外来的宗教跟本土宗教在混合的过程,所以变成非常强烈的那个视觉的这种洞的这种效果。




那下面我们会把这个洞窟里的这个屋顶的部分拆开来,给各位看一下其中的局部跟细节。好,你看这个部分,我想第一个印象就是各位会发现一片哗哗的东西,你不知道是什么啊?然后你要很仔细看,你才会分辨出这里有一个人很大的身体站在海水当中,所以他是阿修罗,传说是站在海水里面,每天身体一直在增高的。后面有一个城,有个西方的堡垒的城墙,然后这边我们看到很多股,有没有看到股?这个是雷神,打鼓的雷神,这边看到一个神拿了一个布袋,所以它是封神。所以我们看到这里面其实把很多民间的佛教的或者民间的信仰的传说全部组合在一起。那更精彩的是我们看到商代铜器上的这种天象旋转文也出现了,就画了三朵云这样旋转,然后这边有很多很多像蝌蚪一样的那个云文在整个的画面里面流动,所以你会感觉到这个屋顶为什么会造成视觉上这么大的一个动态的这种感觉?完全像那个未来主义的东西,里面很多的动态感,这种 action 的这种感觉,那跟北位的那种安静的这种效果其实是非常非常不一样,所以吸味的东西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就是它的这种流动效果。




好,我们再看这一段,好,这一段也是一样。我想各位第一个印象是你看不出来是什么,因为密密麻麻花花的这种东西,然后慢慢你会看到一些飘的番茄,然后女神飘在空中,这个女神有点像顾凯之画里的洛神赋的女神了。然后这边有九个头的一条龙,一条龙有九个头,那这个叫做应龙,事实上是屈原的楚辞里的一个描绘的故事,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边又来一个商朝铜器里面的一个龙的形式,所以它也是把不同的信仰里的东西全部组合在这里,然后用飘在空中的这个云把它统一起来,然后底下的部分又描述了写实的人在打猎的那些鹿在奔跑的这种景象,所以他把一个神话的幻想空间跟人世间的生活把它组合在这个屋顶上。




所以我自己一直很喜欢西魏的这个洞窟的壁画,因为它里面有很活泼的一些色彩感跟这种线条的表现的这种技法,那使整个的这个画面里面产生过去的北魏所没有的这种视觉效果,这种很强烈的视觉效果的感觉。好,我把这个部分放大给大家看一下。好,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这个符号,各位应该不陌生,我们从商朝一直到春秋,我们看到中国的玉器跟同期上很多这个图腾,这个龙的图腾,这个符号,所以不知道那个工匠在哪里看到了,他觉得这个蛮有趣,他就把他加进去。好,所以我的意思说这个时候绘画其实开始自由了,他已经有点脱离了佛教,因为佛教里面并没有这个东西,并没有这个东西,是他自己觉得这个造型很特别,我就用它来画。然后你看到画山的方法,最早的中国山水画的这个画法,然后鹿在奔跑,然后一个人骑在一个动物上,也不太像马回头再射一个很奇怪像狮子那样的一个动物的形式,所以他所表现出来的绘画世界慢慢离开佛经而变成有一点跟当地的游牧民族这种打猎守猎的习惯结合在一起的,对动物的各种动态的这个描述。




所以我想这个部分其实在西娲的壁画,西魏时代的壁画里是他贡献最大的,因为他敢于创造,也敢于把固定的佛教的模式打破,去加入新的东西出来。我想民间的东西本来就是很活泼的,凡是官方的东西反而会定型。可是民间的东西它有一个能力,就是它可以加东西,比如说像歌载戏,它永远会比京剧要活泼,因为他觉得拿了麦克风出来没什么不对,虽然他在演一个宋朝的故事,那可是他觉得我是一个宋朝的公主,拿一个麦克风这样唱,那或者过一会贝多芬的音乐就出来了。




好,这种就是民间艺术的特征,因为民间艺术觉得各个不同的东西,它可以把它融合,可以把它放在一起,然后产生一个新的东西,那我们会有时候会觉得它有一点粗糙,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它其实有很强的创造力出来。所以西魏的这些作品,我想各位可以看到它是敦煌壁画一个重要的一个关键,演变的关键,因为从西位之后,隋唐的那种比较活泼的精神就慢慢开始展开了。好,这是西魏这个洞窟的壁画里非常漂亮的部分,记不记得刚才看到的纪乐天、飞天都很笨,飞在空中飞不起来的感觉。然后你现在看到一个七月天,看到他的头,看到他的上半身,他的手拿着一个三旋,一个乐器表示他是季乐天,然后他的下半身已经被旁边的东西所影响,变成飘在空中的东西。好,你看他身上的飘带,这一条飘带有的地方这么细,有的地方这么宽,所以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像书法一样的流动性的线。然后各位看到七位最擅长描绘的就是这种云纹,像海浪一样的云,飘在空中的云,然后这种花跟彩带的关系好,我们会看到这个东西。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感觉他在表现一个弹奏乐器的季乐甜,可是整个画面给你感觉是一个乐谱的感觉,完全像五线谱。比如说我们会把声音改换成一个视觉的符号,我们在读五线谱的时候,我们觉得那些豆芽菜变成了很多声音的暗示,什么地方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拉长,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高音或低音。




好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非常像乐谱,所以我一直觉得席位的作品有一种很高度的抽象能力,它其实让我想到后来 20 世纪初期抽象画派里康定斯基的作品,就是那种色彩感、那种线条感、那种流动的,这种视觉的效果非常非常漂亮,所以我一直很希望各位注意这个洞。我们其实在今天大概讲的这个敦煌艺术里用的幻灯片最多是这个洞窟的作品,拍了很多的细节给大家看,是因为它里面有好多好多这种视觉上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跑出来,它其实跟佛经无关了,它就是一个创造视觉的能力表现出来,我觉得最精彩是它那个下半身慢慢就消失了,消失在一片的音乐当中,所以他其实只有脸部比较清楚构成一个图像上的融合的过程。




好,这是同样的一组,在同一个壁画里,那边在谈三旬,这边在谈箜篌,这个东西叫做箜篌,就是现在的竖琴,现在乐器当中的竖琴,它也是一个波斯的乐器,一个外国传进中国的乐器。我们现在的竖琴比较大,对不对?放在地上很大的竖琴,当时的箜篌比较小,是抱在身上弹的。




好,我们看到扎了两个辫子的一个女孩子,一个季月天抱着一个崆骺,然后下半身同样消失在空中。你看这个飘带,然后这个裙子到最后结尾的时候都跟这个云纹的线接在一起,然后你再看它蓝色的飘带,非常漂亮,它身上披了一个蓝色的飘带,你看这个肩膀上从这里过来,这条蓝色的线绕过来,这样过去好像风在吹一样,然后一波一波的,这个云跟它的飘带产生一个呼应的关系,就是以视觉来讲,这是漂亮的不得了,因为它产生了强烈的音乐感,整个画面里面完全是音乐的感觉,而且他很厉害的表现,天上的那种星辰或者日月,他用红色去压这个蓝,很艳的红跟很艳的蓝。




所以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东西已经要出来了,因为我们感觉到说,等一下我们看到唐代的色彩是一个中国美术史上最灿烂的时期,可这个色彩绝对不是本土的,因为中国原来没有那么强的色彩感,和印度人是非常懂色彩的,印度有很强烈的那种丝绸或者那种印染的那种色彩晶莹的色彩,而这种色彩在中国的本土透过佛教的艺术的传入,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术运动。




所以我在这里我想各位就可以了解到,佛教的传入事实上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图绘的问题,就是说他是不是画佛像,不是,最重要是说佛教艺术进来以后带来了什么东西,带来了乐器,带来了服装,带来了色彩,带来了线条,带来了不同的流动的感觉、节奏感,这些东西我想对整个唐代艺术的出现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两块壁画一直是我非常喜欢,因为我觉得它能够把一个人物的形象有五官、脸、身体,可它把它融化在这些抽象性的线条因素当中去变成一个非常漂亮的感觉。那所有这些纹像云、像海浪,又像花朵、像花瓣,整个产生了一个视觉上很繁复而且迷离的这种视觉效果。




好。然后刚才我们讲过说除了上面的天上的神佛之外,在土地上还有生活的人民,那这些人民是游牧民族,打猎牧牛,然后他就画出了非常精彩的这个牛的动态的部分,我常常称呼这个东西简直是皮卡丘,跑到那边去画了一张画,因为它跟皮卡丘画的素描的牛几乎一模一样,我把它放大一下给各位看一下,各位感觉一下,这里的笔触完全是皮卡索的方法,所以我们会非常惊讶,这个画家竟然敢于在敦煌的壁画当中用这样的线条,这样的方法就完成了一条牛,而且不再不再加颜色了,他如果加了颜色就可惜了,因为那个线条太漂亮,你看到那个牛的尾巴就是两根线,它其实不是合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对线条的熟练感,对线条高度的熟练感。




你看那个牛头转过来的那个部分,那样比卡手看到真的吓一跳,他一定觉得他前世到了那个地方画了一个牛头,因为跟比卡手的那个牛简直像到不可思议的那个状态。所以我们会发现说民间的这些化工拿起毛笔来用单一的宿舍去白描的勾线条的这个能力构造了唐代后来非常重要的这种吴道子的画风的来源,因为这是比吴道子早的唐代最重要的画家,我们被称为画圣的五道子,那传说当中它是在民间的庙宇里画像的,然后讲说可以长达数尺的线条一笔画完,这个就是线条的能力,所以他从接受印度的美术的那个色块光影,慢慢又开始发展出线条性的表现,纯粹的、熟练的这个线条的一种掌握的能力。




其实在近代的美术家当中,大概没有一个画家的线条可以超过皮卡索,可是我们看到这个线条事实上绝对是就是皮卡索所要做的那个线条的概念,甚至很多立体派的空间概念在里面都有,所以我想这些部分大家都可以很自然的把西化跟国化的某些相通的地方把它拉在一起来看待。




好,我们慢慢感觉到北魏的东西在消失,所有的菩萨的造型,那个身体,你感觉一下那个身体会不会觉得越来越不像我们看到最早的北魏,那个圆头圆脑,然后一个圆眼睛,肚子圆圆,什么都是圆的那种感觉。现在你看他的身体比较自然,对不对?它的胸部的画法,其实它还是有那个肚子,可是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子,一个圆圆的黑肚子,然后加一个肚脐,就它的规格化的过程慢慢变成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人体的感觉。那这个时候已经慢慢要从西位到北周,大概在西位之后,我就感觉到本土性的佛教造型慢慢在发生影响。




好,注意一下,这边又有出现透视法。好,这一块它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它这样一晃你就觉得这一块在前面,这一块在后面,这里也是这一块在前面,这一块在后面,事实上是一个平面的透视空间的处理啊,上面还有一个飞天,在天花板上,所以它是一个洞窟,你走进去以后,天花板跟墙壁上都画了很多的作品。




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这个东西已经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庙宇的艺术非常接近,可能你在高雄某一个庙里面看到的门神不是就是这样子吗?穿着这样的盔甲,绑着这样的腰带,我们会发现这已经接近隋唐了。到隋唐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要处理佛教的东西,佛教里面讲有一种东西叫护法,所谓的金刚或者力士都是护法,那么讲他们非常的勇猛,非常的强健,所以他们可以保护在修道的菩萨或者佛,这叫做护法。那民间没有看过什么叫护法,也没有看过印度人的样子。最后他们想说那种很勇猛很强健,那就是军人,就是武士,所以他们就把军人的盔甲的形象就画出来,所以就变成所谓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这个造型的这个来源,那我们看到上面还有一点印度式的上半身赤裸的感觉,下半下面这两个就已经完全穿的隋唐的时候军人的服装了,已经被授予军阶,然后开始变成一个新的门神了,那这个门神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所以各位知道说这个美术的影响力非常大,因为民间一直有一种师徒制,有一种东西叫粉本,你在路港看到一个师傅在画那个门神,他就会找到一个画稿,画稿上打了洞,然后用粉去扑去做出他的最底,他的底稿那个东西就是从敦煌一直传下来都没有中断的东西。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佛教艺术的这种门神,四大金刚的形象,你在敦煌看到,你在台湾看到几乎是一样,我过去收藏过四大天王的一个台湾入港的那个,那个像那个粉本,你就会发现跟敦煌完全一样。所以这里面就是说那个师徒志本身会构成一个绘画系统,一直在民间传言,你怎么改朝换代,怎么政治变迁都没有关系,民间还是一样,他还在用这个东西继续画画,所以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你说啥是啥

    割肉喂鸽子是254窟北魏、九色鹿是257窟北魏、西魏的壁画应该是288窟、285窟、249窟、之前说的天涯喂老虎的故事是428窟北凉、最后说的牛我没找到。

  • 晓渔_co

    这是285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