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二十四史》导读12 了解历史,到底能帮你什么?

毛佩琦《二十四史》导读12 了解历史,到底能帮你什么?

00:00
08:26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毛佩琦,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公众经常提出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我们要学中国历史?”“学中国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常常考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这个悠久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中华民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悠久,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身,它的历史是悠久的,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5000年,或者我们说的是4000年,这个虽然有争议,但是叫作源远流长,这是具体发生的历史。另一个说的是记载中华民族的历史的那些典籍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史学大国,史学跟历史它是两个事,史学大国有着绵亘不断的5000年左右的历史记载,有各种丰富的历史典籍,这在世界各国当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古老的民族,但是并不是这些古老民族和古老文化它们都有连续不断的详实的历史记载。在这方面中国是非常特殊的,如此丰富的历史和历史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那么,这个财富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怎么继承和享用这笔财富呢?或者说这笔财富对我们现当代、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历史典故:唐朝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徵不幸病逝了。唐太宗很难过,“他经常在我身边,给我提醒我哪里做得不好,我的政策应该怎么制定,现在这个人没有了”,他就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魏徵死了,我的一面镜子没有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旧唐书·魏徵传》。注意,《旧唐书》出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题目当中所谓的《二十四史》之一。你看看,你说《二十四史》什么意义,《旧唐书》记载这么一段话,它出自《魏徵传》,唐太宗的话。主要说的是,为君者要能够听言纳谏,魏徵去世,使唐太宗失去了一面正确认识自己的镜子。但同时唐太宗也表达出了了解历史对于了解天下何以兴何以亡的意义。你看他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也是这句话里说的。也就是说,执政者要从历史的经验当中,去汲取教训,汲取经验,正确地把握执政的方向,学习历史上那些能够振兴国家、强国富民的经验,避免造成国家衰亡的错误。

到了宋朝,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做司马光,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司马缸砸光,都知道这个故事。实际上司马光是一个史学大家,他得到宋英宗的支持,编纂史书。史书完成以后,已经到了宋神宗的年代。宋神宗说,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就把史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政治家治国治世,历史的经验非常重要,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政治家,多数是通晓历史的。

那些个有识之士,国家兴亡不只是统治者的责任,也不是说,只有做官的、在朝廷里的那些人,他们考虑的问题。我们有一句话叫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所以说,天下是否能兴,天下是否会亡,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有责任,那么老百姓怎么样承担这个责任,那他就不能不读历史了。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活着,除了延续生命外,还总要有一种精神追求,事业追求,也就是,人得有一点理想,有点志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追求,我不就是做个好人,平安幸福地活着,这就够了。但是如果人树立了理想,树立了一种远大的目标,他可能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有精气神,活得更加充实,活得更加丰富,那么,一个人在接受家庭的、社会的种种教育和培养当中,读史就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所谓,读史可以明志,前面我们说了,读史是知天下兴亡,这又一层讲到,读史可以明志,读历史可以帮助一个人树立志向,健全人格的成长,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史书所记载的也都是人的活动,在史书当中,一个个人物鲜活起来,善恶忠奸,智愚巧拙,都是我们可以取法的榜样,或者是借鉴的教训。读史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人的成长。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北毛_v5

    不行了,坚持不住了,再见了这位大师

  • 荆公wang

    满篇废话 水了一期

  • 1735387dokw

    毛佩琦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明史我听过,而且听了不止一次,讲的很好很精彩很受益,现在又能再次聆听很期待

  • 小乘益友_大乘良师

    中午好

  • 自得之乐

    简单的说,读史既可以明志,也可以明智。

  • 张好古东

    好节目,值得推荐

  • 听友226177766

    讲的真好

  • 律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