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之道的本质,是能够破开对方心门,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这也是我们在“捭阖第一”篇,和“反应第二”篇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捭阖是总纲,也是鬼谷子的精髓所在,而反应篇则是捭阖之道的具体应用方法。
到了“内楗第三”篇,鬼谷子进一步深入,阐述如何实现捭阖之道。内楗的楗,是古代一种用来格挡门板的木条。如果我们去过一些古镇,还能看到这样的木条。有的古建筑的门,是一扇扇的门板拼接起来开合的。关门的时候,先把门板一条条的竖立好,在门板背后还会有竖着的木条,用来加固门板,在木条背后,横着再拦上一个门闩,这才是完整的关门。横着的叫做闩,竖着的就是楗。
所以“内楗”篇的含义是说,当对方的大门是紧闭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通过反应篇的钓语术,尝试让对方卸下防备,慢慢的把门打开。但是此时门是似开未开,你隐隐约约能看到里面的样子,却又不太真切,对方还是随时可能把门再关上。这时候,我们就要进入到“内楗”篇,把门后的楗条继续卸掉。也就是让对方完全的信任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与对方建立紧密的关联。甚至是达成利益同盟,同进同退。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策略,变为现实。
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那就是凡事不要只看表面现象,眼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表现,而是要透过现象,直达本质。建立信任的表现,并不是形影不离,也不是交口称赞,更不一定是委以重任,而是真正的从谏如流,言听计从。
比如我们不要认为领导和某个人看上去关系不错,就认为他一定是领导的心腹。也不要以为领导打压的对象,就必然是没有前途的人。比如古时候的朝堂之上,就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常常和魏征吵的不可开交,可是对魏征的信任却无人能及。永乐帝朱棣造反时,兵临城下,解缙大骂朱棣,摆出一幅誓死不从的架势。结果城一破,解缙投诚得比谁都快。而朱棣也不计较,反而让解缙主编永乐大典。相反刘邦在与项羽争霸天下的时候,对韩信是如何的器重,可是得了天下没多久,韩信就被吕皇后设计杀害。
放在今天也是如此。表面上关系不错的朋友,可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你平时相处起来,自我感觉还良好的同事,也许转身就在向领导打你的小报告。
我们总是希望世界能简单一些,不要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但是别忘了我们曾经说过的,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没有谁希望生活在乌烟瘴气中。然而人性的驱动下,生活里的考验却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厌恶丑恶,就不承认黑暗的存在。相反,只有清醒的理解,你才能够把握住真实的世界。
只有知道了黑,才能洞悉白。这也是反应篇中讲到的,认识事物,要如同看到光与影,看到阳光的一面,和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此才是全面的。
回到内楗篇,鬼谷子说要想成事,那么必须要获得对方的信任。从捭阖开始,让对方畅所欲言,而后我们要判断对方说的是真是假,通过反应篇,进一步验证他的真实想法。到这一步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左右对方的行为。要想实现这一点,那么就要获得对方真正的信任。
这种信任,并不一定是对我们深信不疑,有时候可能对方还会认为你是在套路他,但是尽管如此,对方仍然还是愿意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所以内楗篇里所讲到的信任,是指对方确信自己要做的事情,对自己是有利的。也许从表面上看,对我们没什么好处,甚至是坏处;也许是大家共同要做的事情。具体是什么,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是什么。
比如在前面我们讲过的周瑜用到的反间计,利用了曹操的疑心,和蒋干的急功急利,这才一举成功。在这个案例中,蒋干偷信,是因为他确认偷得这封信是极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为了让蒋干相信这件事,周瑜可是做了不少准备。包括像后来黄盖诈降曹操,为了让曹操相信他的诚意,还特意和周瑜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而曹操杀了自己的两名副将,也是相信他们是敌军的奸细,这才会中了周瑜的计谋。
所以我们看,让对方产生信任感,并不是一定要信任我们,而是要相信他的行动,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如果我们是对立方,那么对他有利的,就必然对我们是有害的。相反,如果我们是同一方,那么就要让他相信,做这件事,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而对方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开始行动。
这里一定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倘若你表现得大公无私,反而会让人产生质疑。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一件事对你没有好处,你却表现的积极主动,怎么会让人不产生怀疑。
所以不要避讳自己的利益,你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让人有疑心。反而不如大方一些,把你的利益和对方的利益,分析的明明白白,这样更容易让对方信任。
当然,在谋划策略的时候,我们的利益有时候并不会全部展示给对方。这是因为也许其中有不方便的地方,也许是利益并不对等,容易让对方产生不平衡的想法,因此我们在分析利益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认识到什么叫做建立信任,内楗篇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如何建立这种信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