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卷上 徐爱录 12 虚文之害和返璞归真

传习录 卷上 徐爱录 12 虚文之害和返璞归真

00:00
10:43

12 虚文之害和返璞归真


原文 


爱问文中子、韩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


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爱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


爱曰:“著述即于道有所发明,拟经似徒拟其迹,恐于道无补。”


先生曰 :“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 》,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①,其间言《易》如《连山》②、《归藏》③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


《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皆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今之《礼记》诸说,皆后儒附会而成,已非孔子之旧。至于《春秋》,虽称孔子作之,其实皆鲁史旧文;所谓‘笔’者笔其书,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乱。始皇焚书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经》,若当时志在明道,其诸反经叛理之说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删述之意。自秦汉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尽去之,断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录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则其诸怪悖之说亦宜渐渐自废。不知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


①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汇八卦为六十四卦,又系象辞,周公系爻辞。


②《连山》为《周易》前的古易,纯艮开始,艮象征山,故名。


③《归藏》为《周易》前的古易,以纯坤为首,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其中”,故名。


④《典》、《谟》,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


⑤《二南》,指《周南》、《召南》。


⑥《九丘》、《八索》,相传为古书名。


⑦孔子晚年叙《书》,传《礼》,删《诗》,正《乐》,序《易》、《象》《系辞》、《说卦》、《文言》,作《春秋》。故有孔子删述定正六经之说。


⑧始皇焚书,指秦始皇前212年,由李斯提议,秦始皇下令焚书一事。


翻译解读


徐爱问先生对文中子和韩退之的看法,文中子是王通,韩退之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王通:字仲淹,隋朝末年人,死后门下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曾于隋朝初年,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通后来弃官归乡,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 传说魏征、房玄龄等名臣皆出自其门下。


韩愈:字退之,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深远影响后世,被苏轼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后人冠之以“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先生评价韩愈是文人之雄,意思说韩愈在历代文人中,从文辞这角度,的确算是一个牛人,名气很大;王通相比而言,名气就要差很多了,算是贤儒。后世人比较容易记住名气大的,所以会把韩愈往前推。但从修身的水准来说,王通还是比韩愈高一大截的。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容易记住和自己生活比较贴近的人。以前文人经常吟诗作赋,总能用到韩愈的东西,知道的人自然就多了。


经学毕竟是个曲高和寡的东西,知名度自然不如诗词歌赋。


徐爱接着说,文中子这个人的水准是比较高,可是他干过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情,当年王通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完全模仿孔圣人,搞个山寨版的《六经》,这不纯粹是沽名钓誉了吗?


先生说,王通做这件事情,也不能一棍子把这个人打死,后世很多儒者也搞过很多著书立说的事情,你说说这中间有什么不同之处?逮住一件事儿不放,就把整个人都否定了,太武断了。


徐爱对先生的说法不大服气,著书立说的人,不能说他们没有想出名的意思,但本意还是弘扬儒道,正本清源。王通的搞法纯粹是为了出名。


先生接着说,那你说儒者要想弘扬儒道,该效仿谁呢?


徐爱回答,弘扬儒道的核心目的是明道,当然是效仿孔圣人删述六经的立意做法了。著书立说应该对道有所发明(这个发明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把它发扬光大,让别人更明白的意思)。但你不能纯粹模仿,王通这个搞法,连外包装都非常类似,怎么看都是沽名钓誉。


就像出门买方便面,本来是买康师傅的,回来一看,居然是“康帅傅”,心里肯定是很不爽。徐爱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然后先生回答徐爱: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譊譊”是冷僻字了,意思是说很喧嚣、很吵闹的样子。比如大家在这看电影,旁边有人弄个破盆子,叮了咣当的在敲,大家都转头看敲盆子了,电影就看不下去了,大概就这个意思。


这段的核心是“虚文胜而实行衰”,是说虚的东西太多,实际的太少,最后大家都是云里雾里,不着地了。


举个例子,月饼大家都知道,如果做月饼虚文太胜,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琢磨月饼本质是用来吃的,而是在外包装上下功夫。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你用塑料袋装月饼,我用精美印刷的纸盒子,你换木盒子,我换镶金盒子,靠包装卖钱,没准真拿一个檀木盒子镶金镶钻装上月饼卖给顾客,一盒月饼一万多。比到最后,大家不是比月饼好吃不好吃,而是比谁包装更华丽,更能吸引眼球。而实质上买月饼是为了吃的,真正要吃的,没啥提高,最后提升的全是虚的东西。


任何一套东西,别人想标新立异的时候,讲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加点自己的私货。这私货是什么?就是自己不便于明说的某种目的,一个人加一点,加的人多了,最后本原的东西反而被淹没掉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没有能力去分辨真假的。


就像倒了一杯啤酒,2/3全是泡沫,你想喝到酒,就得先把泡沫解决了。对于初学者而言,虚文太多,就意味着要做很多无用功,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对此我也深恶痛绝,刚开始入儒学门的时候,市面上的书纷繁芜杂,看的人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真货假货,写的人半懂不懂胡说八道的,包藏祸心夹带私货的,剪刀加浆糊帖出个不知所云的,林林总总,实在是害人不浅。


当年孔子删述六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先生举了个例子,当年伏羲画卦,文王周公解卦,《易经》出来了。《易经》是万经之首,随着《易经》面世,别的仿照和解释《易经》的书也冒出来了,什么《连山》、《归藏》等等,衍生的越来越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们的俗语说的“八卦”,就是指这个意思,一个事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本来“八卦”应该是很庄重的一个词儿,结果成了: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等。到处搬弄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


最后关于《易经》大家扯不清楚,差不多等于一杯啤酒全是泡沫,想喝到底下的酒,千难万难。到孔子的时候,一看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为了恢复《易经》的本来面目,正本清源,去掉泡沫。就把多余的全部删掉了,只留下文王周公认可的部分,就相当于这杯啤酒,泡沫完全倒出去了,剩下的都是啤酒没有泡沫覆盖了,你想喝马上就能喝得到,不用在泡沫上浪费时间精力了。


“知其说之将无纪极”,这个“纪极”的意思是法度准则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大家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做事就会不断的没底线,不断地挑战底线,谁更能哗众取宠,更能惊世骇俗,谁就先出名。对老百姓来说,正规普通的东西,是没多大兴趣的,反而对标新立异的东西很有兴趣的,很容易被吸引眼球。比如“黄鳝门”、“快手未成年宝妈”等等,完全是没底线的。


“《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指的是《尚书》,《诗》指的是《诗经》、《礼》指的是《礼经》、《乐》指的是《乐经》。《尚书》从《典》(尧典、舜典)、《谟》(大禹谟)以后,《诗经》从《二南》(国风系列的周南、昭南这部分)以后,后面人又加入了像《九丘》、《八索》这些东西,离经叛道、放荡不羁的东西越来越多,整个变成个标新立异,越来越没底线的东西。


孔子为了正本清源,就把里边他认为不能引导正道的,标新立异的,不符合明道的东西,全部删掉了。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不太喜欢正正经经的学问,因为太中规中矩了,太板了。大家都喜欢比较光怪陆离的事情。所以现在搞新闻,搞媒体的往往通过选择性不说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不说瞎话,但会选择性的说,比如说这支笔,有五个优点,有五个缺点。如果我发现这个人喜欢这支笔,和他聊天的时候,只说优点,缺点的事情不说或者少说。反过来和不喜欢这支笔的人就说缺点,不说或者少说优点。这是一般人常见的处事套路,不说假话,选择性的不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人一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孔子删述六经,对我们这些学习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孔子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大家返璞归真,回到简洁明了,正本清源。从孔子的角度,如何能让初学者看到更多真相,把文过饰非,画蛇添足的东西去掉,把里边实实在在的东西拿出来,还给大家一个本来面目。相当于给天下所有月饼厂下一道命令,只能用纸盒包装月饼,统一样式,不许偏离月饼是食物这一基本原则,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秦始皇焚书这件事,秦始皇不是出于明道于天下的目的,而是出于统治天下的私欲,凡是和我治理天下唱反调的都干掉。这种搞法反而给“道”的传播设置了很多障碍,是妨碍“道”的传播。


同样是删除掉书籍,孔子和秦始皇的初心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删除书籍的行为差不多,性质就完全是两回事了。我们做事情最主要的是心里有没有私欲作祟,是不是从天理出发。如果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是从弘道天下出发,焚书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不知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这句是先生对文中子的总结,不知道文中子当时拟经究竟是什么情形,“其事”的意思是怀着批驳邪说的想法去做这件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先生是比较赞同和支持文中子的。


“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关于著书立说,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太多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修饰的文词,华丽的辞藻,这些东西如同膨胀的泡沫,最后反而把真相掩盖了。


一个有100家店的市场,有99家都在卖山寨货,只有你一家卖真货。你对这个市场顾客的影响有多大呢?对于第一次逛到这个市场的平常人,他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看到卖真货的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