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重整衣食住行,回归生活。出走,是为回归生命的原点

04.重整衣食住行,回归生活。出走,是为回归生命的原点

00:00
06:56

04.重整衣食住行,回归生活。
出走,是为回归生命的原点
出走是归心,回归内在那个正待开发的自己,愿意眼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旅程。
过去十多年,我一直在传达“出走”的观念。
我是在1997年秋天出走英国布莱顿(Brighton)的。那一年,我放下香港的一切,带着两个箱子、一支黑尺八起行,毅然抱别哭坏的母亲。她不明白女儿为何突然背井离乡,我也不清楚何时会回来,会不会回来。总之,生命走到无法再重复着过去,只能闯开未知的将来。这是我第一次出走,决绝地。
自此以后,我开始以“出走”为名撰写专栏文章。编辑好心地修改为“离开”或“出游”,说“出走”不是正确的用词,容易令人误以为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不是好事情。我都拒绝修改,
因为,出走的态度和深度跟游离不一样啊!“离”和“走”是两种不同的心灵距离和态度。“离”是地理性的,是距离;“走”是心态的、走动的、勇气的、决志的、身和心的结合,比离开更彻底,层次不一样。
然后,我再以《出走年代》作为第一本小说作品的书名。同样地,主编看到后,有点担心地跟我说:“出走是不是太反叛了?”我没告诉他,其实小说最初起的名字更叛逆,叫《过分年代》。
后来,基于大家对出走抱存着某种禁忌的观念,我以《生死爱欲,心灵出走》为题目,举办了一场演讲会,其中也详述了“出走”跟出游、旅行、反叛离家等的差异。讲义后来被编进了我的著作《一个人不要怕》。
前几年,在某旅游杂志看到一篇游记文章,忘了作者的名字,是一位女作家,点题语提及自己“像素黑那样的出走”。原来我在书里、小说里谈及关于“出走”的自爱修行方式,已驱动女人为自我成长而出走的行动。从此,“出走”这个概念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这些年,坊间陆续出现过不少以《出走》为书名或杂志的专题。“出走”已变成了肯定词。我们开始从以往负面地看待出走,到今天的豁然开悟。大家开始明白,我们需要出走多于旅行,而离家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我相信,只要你相信和坚持推动一种正向的信念,它自会变成一股力量。
我更相信,每个人一生最少应出走一次。
出走是为更生生命的一次选择,跟旅行散心跑景点不一样。旅行是兴奋的,带着出轨的感觉,但心里明白那是短暂的,只是为放松、为散心,总会回来。出走是归心,回归内在那个正待开发的自己,愿意跟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旅程。
有人害怕出走,宁愿留守,也许正是不知该如何面对那个踏进新天地里、身心释放后的自由的自己。原来我们泥守于困局中,只是因为没有决心走开,出走世界,更生生命。腿没动好,眼没放开,心没打开,自然停滞不前,没看到出路。
出走就是出去、走开,毅然地、义无反顾地、计划周详地,一个人筹划、一个人重活,没有比这更负责任的重整人生体验。我建议(但不是唯一)的出走方式是一个人,不特别做什么,不上课学习静心,不参与宗教仪式,甚至不走进人群里,不被别人安排自己。孑然一身,独自上路,打开全然属于自己的五官,释放你误以为统一、固定、被标签化的那个所谓“自己”,还原内在的多元性。只有不经别人的思想过滤或洗礼,你才能豁然发现,最纯净的自己将会浮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面孔、心思和层次。认定这些分层的自己后,才准备好身心学习安静,静心接受自己的一切。
然后,你可以回来了。出走,是为回归生命的原点,更成熟地,从头再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