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49 | 事业+财富+自由时间+爱做的事+身心健康

vol.149 | 事业+财富+自由时间+爱做的事+身心健康

00:00
10:54

下面的扇形图几乎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方式写照。


有趣的是,「事业+ 财富」占比只有30%左右。


关于这点我得说在前面,就是这个比例没有一定之规。


以前我觉得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赚钱上,有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重要。


但我后来接触过更多人后发现,对一类人来说赚钱就是最棒的事情,所以占比80%才是他们觉得好的平衡。


我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我能感觉到他们几乎是醒着的时间都在考虑做更多的事情,赚更多的钱(他们未必喜欢花钱,但赚钱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成就刻度表),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状态极好,能量很足。


所以,还是那句话,关于什么才是平衡的人生这件事没有一定之规,我们有选择自己人生要玩什么游戏、选择什么规则的权利。


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你每天起床是否能量充足。如果你每天起床都很丧、很疲倦,就需要对照上面的几个核心要素, 想想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无法达到平衡,反而很消耗怎么办?


我观察到,更多人还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包括以前的我自己),大多都是:


并不享受现在的工作,每天都很累,回到家里还要花很多时间消除工作带来的深深疲倦感、内耗非常多。再应付完生活琐碎就不剩下什么了。


我想这也是智能家居越来越火爆的原因吧,因为大家只能从家务里面挤出时间休息和休闲了。


什么健康、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休闲时间,是不太能顾得上的。


自由职业前的我就处于这种状态,但还蛮幸运的是我很早就开始写作,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让我有了一个奔头。


我越是对上班(重复性劳动和不善于拒绝不喜欢的工作内容)这件事感到绝望,越是会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然后有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与其说我很早开始写作做自己公众号是幸运,不如说是我很早或清楚或懵懂的就感觉到自己不适合上班,所以早早地发展工作以外的可能性。


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经历或许对大家有些参考和启发。





1,工作 → 「我的」事业


复盘我早期的经历,很核心的一点就是我很早就有构建自己事业的想法,并且积极地行动了。


比如,我早期有份工作是做网络营销,和建站以及推广有关,我就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网站,然后去推广试图获得一些流量和收入。


后来开始做新媒体工作,我又边学习做公众号的经验边用业余时间做自己的公众号,所以才有大家现在看到的两个公众号内容。


当时也有很多同事会做网站、会写公众号,但他们都是完成本职工作后就不再做事了,之后自然也就很难会有自己的事业。


我记得当时在创业公司都是晚上7点多下班,吃完饭回到家休息下,之后基本上都是用于学习、写作和打理公众号。


陈海贤说人给自己做事会有一种自由感,这会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动力。


我的感觉也是,很多人觉得下班之后还要写作做自己的公众号很累,但其实对当时的我来说,有自己的一份小事业可以做,然后还有读者催更我的文章,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正反馈)


而且我知道我在积累自己换取更自由人生的资本,更自由的人生是我很强力的愿望(信念),所以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动力。



不要盲目开始坚持一件事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一个大家很容易踩进去的坑,那就是盲目地开始坚持做一件事,然后因为缺乏持续的动力而放弃,因为放弃而自责并开始逃避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如果在这件事上你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或者本身有热爱,坚持不下去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听见别人说开始做视频、做小红书就盲目开始。


先耐下心来找到做这件事情的乐趣,发现自己是真的擅长且喜欢做这件事,并且大家的反馈都很好,再开始作为自己的事业会更容易成功。


之前一个人生可能性咨询的读者给我发消息:



来自读者:浮光


这就是发现了自己喜欢和热爱事情的状态。这种自己就做得很开心的状态是最宝贵的,会成为日后在写作上日益精进最重要的种子力量。


相反,我见过很多火急火燎开始写作、涨粉、赚钱的人,最后其实都是被透支了热情,距离真实写作和喜欢上这件事反而越来越远。



2,工资  →  技艺收入/睡后收入


在工作的初期,工资是很好的一个支持,让我们能很好的生存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认识到商业、协作等各种事情的运转方式。


但如果了解过马克思老爷爷的《资本论》就会知道,从根本上这种生产关系是极度不平等的,用“收割”这个词并不夸张。


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供我们读书,变成成熟的劳动力后,直接被公司支付一点薪资就购买了我们的劳动力。


失去劳动力后也是我们自己以及国家承担,和用之即弃的工具没太大差别。


打工人没有决定自身价值的能力,只要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就会被换掉,不得不与市场最低的价值竞争。35岁的人“消失”在职场,不就是因为更年轻的劳动力更划算嘛。


经济形势不好被裁,即使之前能力很高,年薪百万,但没有公司要,也是一点收入都不会有的。


我们的价值需要公司来认可、来定价、并且随时可以被替换,这就是目前看上去很好的劳动生产关系的真实情况。


* 在这个话题领域我并不专业,只是最近读过一些相关资料的强烈感触,完全是个人体感的发言,如果错误或者过激可以在留言区指正。



如果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并且感觉到自己在一直成长当然很好,这是双赢。


但如果工作在消耗你,就应该早点另做打算,不管是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还是发展自己的事业,把选择权抓到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动。


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一个自由劳动者市场,公司会越来越少雇佣固定员工,会把大部分工作外包出去,国外这种数字游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


所以,不依赖公司,靠自己的技艺养活自己这条路会越来越好走。


关于这点,之前详细写过:

为什么说打工很容易被淘汰?


同时如果你还有更多才能,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 可以试着发展出睡后收入。


途径目前主要是投资和做出自己的作品&产品(知识资产)。


关于这点,推荐阅读《纳瓦尔宝典》这本书,之后有机会也会写写这本书,对我以及我认识的很多厉害的人,启发都很大。



3,自由时间+热爱做的事+身心健康


关于自由时间,我想强调自由是一个双刃剑,需要自身足够强大且有明确和强烈想做的事情的人才能掌握。否则,不过是有了更多刷短视频、看小说、玩游戏的时间而已。


想想小时候的寒暑假和工作后的长假,我们真的如我们想象的,利用这些自由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吗?


完全自由之后做事,很像你在减肥的时候旁边一直放着诱人的甜点、油炸和烤串食品。想想那个画面,稍不留心你就会被这些东西诱惑沦陷。


自由职业之后面对的考验就是如此的危险,我也是在找到自己强烈想要做的事情之后,才开始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不至于失控。


所以告诫很多想要自由职业的小伙伴,在没有找到你强烈想做的事情之前,上班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在工作极度疲倦的夹缝中,依然能坚持做一件事(就像我的写作一样),那么恭喜你,你找到那件最重要的属于你的calling ,此后只要还有这件事你都不会太迷失。


所以自由时间和热爱做的事情是在一起,其实和后面身心健康也是一起的。人只有在自己感觉到充实的时候,才能安心,才会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我感触是,并没有因为时间多了而变好了,至少我是这样。毕竟虽然时间自由了,但还是被焦虑情绪牢牢地锁住(主要是失眠)。


这事我靠的是触底反弹,是真的感觉到自己陷入极度低谷了,才开始慢慢能忽视那些让我焦虑的声音,真的关照自己,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


有点像那些一辈子戒不了烟的人,进了一次ICU之后就戒了。


我现在就会敏感的觉察到自己的状态,一旦感觉自己没有能量了,就会从发展状态切换到自我关怀阶段,毕竟身心健康了,才能一直发展下去。


对于这点我还没找到什么好的办法,大家要是有好的建议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写在最后:


讲真,我自由职业后在赚钱和事业上发展真的很一般。其实还是有些还不错的机会的,但我就是提不起劲去做。


我现在也不会逼自己,就是遵从自己的感受,平时就力所能及做一点,然后在自己特别想做事情的时候,全力以赴地把事情做好。


毕竟之前工作的那么多年也是为自己积累了一些能力、资源,尤其是对于如何把一件事做成还有一些心得的(主要是认知能力)。


所以不会那么着急,按照自己现在自然而然会做出的努力,等「身心」都对了再全力以赴去做,未来我的生活肯定不会差就是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乔安公子

    作为一个本身也是喜马拉雅的财经主播,你的节目是我听的次数最多的节目,声音也非常好听,让人特别舒服,平静,希望多出专辑

    NO卡卡 回复 @乔安公子: 前段时间给你发的微信有看到嚒?

  • 正念正心502

    公众号: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 十月繁星101

    你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自得其乐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