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013:爱上一些活动,去做吧!、购物欲背后的匮乏感、松散自由的结构

weekly013:爱上一些活动,去做吧!、购物欲背后的匮乏感、松散自由的结构

00:00
07:57

卷首语:


这周的周刊本来想鸽的(作息混乱导致身体很疲倦,提不起劲来弄周刊),这时候心中又响起那句:“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吧”  ,还真的就开始翻阅知识库,遇见一些比较想分享的内容,慢慢找到感觉又顺利地把这期周刊给做出来了。


这句话是自由职业之后保持行动的绝佳“口诀”。是龙虾教授那句“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第一次就做砸”的改良版。


自由职业之后最怕的就是丧失动力,因为不会有公司的KPI要求你、不会有团队带动你做事。


人的惰性一旦起来,加上时不时的情绪低落或者被挫败感打击(会从根本上怀疑做这件事的必要性),人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明明一切都是正常的,但就是动不了。


在漫长的用意志力和自律等方式逼自己行动的方式失败后,开始顺应本性,效果出奇的好:


1,所有的待办事项,都会分解成比较轻松就能做好的小任务,这样就不会触发我们的畏难情绪。做的过程中也不容易产生挫败感,反而会因为不断完成而获得激励,越做越来劲,势如破竹地实现开始做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成果。


2,把做所有事情的行动门槛设置的很低。比如,我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数字花园),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添加一篇好内容就行,这样可以保证我每天打开这个页面推动这项工作。


结果经常是一做起来就停不下来,整理了好几篇才停下。(也这说明我在做正确的事情)



(在不断积累中,超有成就感)



///



这期没什么栏目,就是简单地跟随感觉,分享下这一周的阅读见闻以及所思所想~



1,好的风景还需要有享受那份风景的心境



——

本来这周就想发一张这个图混过去的 



2,持续地做,意义自然浮现



——

对李诞说的这点深有体会。


我是个很容易沉迷于思考的人,想要把问题想明白才肯去行动。但往往会陷入思想的死胡同,越想越痛苦。


反而是因为一些外力,让我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做的过程中发现那些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整个人也不纠结了,只会偶尔想想。就像摘抄中说的,那些问题反而变成一种安慰,变成了一种做事之余的思索乐趣。


后来就知道了,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没办法通过「想」弄明白,持续的做,一切的答案、意义都会浮现。


感到人生困顿、无意义的时候,先抛开这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一切都会自然好起来。



3,爱上一些活动,去做吧!



——

这句是写上一条想到的,一并放进来。



4,天赋同时也是诅咒,反之亦然



——

摘自《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天赋同时伴随着诅咒,天赋越强,诅咒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能把人逼疯。


作为一个极度高敏感特质读完《维特根斯坦传》的一个感想,当然和维特根斯坦的诅咒(天赋)比起来,我的只能算是小困扰。


读完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特质带来的痛苦,它只是想带我去完成一些我必须完成的事情而已。



5,剖析购物欲背后的某种匮乏



——

剥离到最后我觉得是觉得生活太无聊,缺乏目标和成就感,于是寄希望通过购买这种很厉害的东西能打破这种不好的感觉(匮乏感)


当然,精神上的匮乏无法通过物品的满足而解决,多余的物品也只会带来负罪感。


事实上,要是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有很多事情在做,我会很快忘记这个东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念念不忘。



6,松散自由的结构更适合这个时代



——

之前一直困扰于笔记多了之后,整个笔记系统变得冗余和堆积,总想要它们打理的井井有条,易于调取。结果是把自己累得半死,效果很一般。


这一度成为我的心结,压在我的心头成为拖累,让我在新的阅读上变得难以前进。


直到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类似的观点,让笔记保持简单、原子化、松散自由的结构就很好,重要的东西会自己再次出现。


关于这点后续会系统地用几篇文章阐释。



7,当您仍然牢记旧事物时,很难专注于新事物。



——

这条也是写上条想到的,提供了非常多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重要洞察,顺带放进来。



8,最后一点小感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53po1ggggdox1rhot1q5

    我都反复听了第五遍了,好喜欢老师的声音

  • 十月繁星101

    做自己的永动机

  • 小钦susan

    内容很好,但我分享给朋友们,他们说文字稿错别字太多了,有点看不下去,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