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第一讲:习俗篇《冬至:最长的夜晚,更长的陪伴》

冬至第一讲:习俗篇《冬至:最长的夜晚,更长的陪伴》

00:00
04:58

转眼,冬天已过了大半,冬至已到了。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是极特别的。正如诗人所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之时,天地自然阴气达到极点,转而阳气开始上升,古人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福祉,所以冬至可以说是所有节气中最要隆重庆祝的了。


《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时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冬节,正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团圆之时,北方人餐桌上最不能少的就是饺子了。相传吃饺子的习俗,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的故事。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久而久之成了习俗,饺子也成了一个团圆的符号。


江南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汤圆又叫“冬至团”,取“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也象征着家庭和美。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是说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冬至日也是“数九”的第一天。所谓“数九”就是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作一个单位,数过了九个九天,暖春也就来了。若是只单单这样数日子,可要缺了许多趣味了。


因此,从古时起,各地的人们就在冬至这天举办消寒会。九人相约,宴饮小聚,从数九中的一九至九九,各做一次东道主,这便是消寒会。


消寒会上,还要画消寒图:素梅一枝,花瓣共为八十一枚,每天染一枚花瓣的颇色,花瓣染尽而九九出,则春色已深。


有的消寒图中还会写有九个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都是九笔,从头九的第一天开始,用朱红颜料填上,慢慢写,等写完这九个字,抬眼一看,春也就来了。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旧时的仪式,许多到今日已被冲淡了,但冬至时节团圆欢聚的传统却始终延续着。也许我们迢迢奔赴的意义不止是一个节气,更是与亲友远隔时一份脉脉的温情。今天就是冬至了,今晚将是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愿你在如此寒夜中也能收获一份长久的陪伴,长过无际的萧寒,也长过岁月漫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