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豆

黄大豆

00:00
02:43

黄大豆(宁源《食鉴本草》)

【异名】大豆、黄豆。

【基原】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功效】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食积泻痢,腹胀食呆,疮痛肿毒,牌虚水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90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药膳方选】

1.治单纯性消化不良:黄大豆500g,血藤1kg。血藤煮取汁,与黄大豆汁混合煮沸20分钟后浓缩去渣,烘干研粉备用,小儿日服4次,1次0.5g(《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2.治脾气虚弱:黄大豆30g,制米60g,先将黄大豆用清水浸泡过夜,淘洗干净,再与洗净的轴米一同下锅,加水煮粥(《食疗粥谱》)。

3.治贫血:黄豆、猪肝各100g,先煮黄豆到八成熟,再入猪肝共煮熟,每天3次分食,连服3周(《上海中医药报》)。

4.治黄疸:黄大豆120g,青矾60g,海金沙(炒)150g。共研末,米汤泛为丸。每日服9~15g,分21天服完(《湖南药物志》)。

【成分】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并含异黄酮类、皂甙、胆碱、叶酸、亚叶酸、泛酸和生物素等物质。

【使用注意】黄大豆较难消化,故每次食之不宜过量。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

2.《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3.《本草纲目》:“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入身重,发面黄疮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