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大求学,结缘公益

第一章,北大求学,结缘公益

00:00
05:40

汤敏简介: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爱乡宝&善联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硕士、长江商学院EMBA、央视2020乡村振兴人物、建国70年北大70人,深圳鹏城慈善奖。


第一章,北大求学,结缘公益


最早追溯我与公益结缘,应该是2008年研究生时期发生的两件事情,一是08年奥运会,二是汶川大地震。奥运会期间,在鸟巢作为学生志愿者服务了两个星期,这是我印象里第一次接触志愿者这个词语,再早恐怕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了,"志愿者",,蛮酷的一个称谓,大家伙儿一起傻傻萌萌地穿着统一服装,像小学生穿校服一样,也新鲜也欢乐,还交了不少朋友。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活动,现在回想起来都很美好,那时23岁。


另外一件事就是汶川大地震,那时正好在深圳上学,汶川也是我老家四川的一个市,虽然我家在川东北,汶川在川西南,隔得远,但这种天灾造成的悲痛还是会比其他非川籍同学要深刻。现在仍记忆犹新,每次上食堂吃饭,看到墙上挂的电视在播报震区的画面和伤亡数字,眼泪就止不住,所以只能一个人打了饭躲到角落里边流眼泪边吃,害怕被同学看到,那些天几乎天天这样。在我印象里,这是我倒数第二次悲痛到不做声也能哗哗落泪,倒数第一次后面会提及。


汶川地震时期,看着那些救援志愿者去一线,我也想去,可那时还是个学生,还有功课,加上也胆小。要放现在,恐怕天王老子来,也头也不回地去灾区了。后来在公益圈逐渐人缘多起来,见到去过汶川地震的志愿者,都会多一份敬意,向他们打听当年的故事。没去成汶川,和受灾同胞共同克服那段伤痛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都很遗憾。


这两件事,一喜一悲,别的不说,像是感受了一下自己情感未曾到过的地方。做鸟巢志愿者,傻傻地站在看台上几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好朦胧、好梦幻,浅浅地会心一笑。汶川地震也见识了自己决堤般的眼泪,都把自己吓到了,原来自己还可以这样,也是很神奇。一喜一悲的张力,情感的练习,人都鲜活。


这就是初识公益,一场情感的体验。


除了这两次实践中的公益体会,在北大的学习也自然会受到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熏陶。北大和五四精神是永远分不开的,一群手无缚鸡之力、本该在书斋里安静做学问的师生们,可以走上街头、不惜性命为民族危亡、社会大义放掉本职工作,勇敢地为千千万万人谋出路。


后来我去北大校史馆参观,看见一副对联“南方兼有北方强、出研究室入监狱”。这副对联是出自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如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这样的境界是何等的大爱和勇敢。


在北大有太多关于社会公益、民族大义的人和事,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费孝通、钱理群他们的故事、书籍无时无刻不在那小小的燕园里面警醒着学生们。钱理群先生讲鲁迅给真的知识阶级提出了的两个标准:一是“真的知识阶级”一定是永远不满足现状,因而是永远的批判者,因此永远是一个边缘者、孤独者,既包括对外在的批判,更强调对自我的批判;二是知识分子永远站在平民阶级这一边,用今天的话就是永远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为弱势群体发声谋权益,必然要求知识分子成为战士,成为“精神届的战士”。


这些思想虽然在学校时不曾表现出太多的改变,但对后来的人生旅途却埋下了不小的伏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郦司青

    司青打卡

    古村之友汤敏 回复 @郦司青:

  • 小平头乀

    发现善良的自己,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