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第38集 通评虚实论上

倪海厦-《黄帝内经》第38集 通评虚实论上

00:00
28:58

  如果是你把虚实反了,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就是说你把他实症当成虚症在治,虚症当成实症在治。有的时候这个‘实’实际上是真气,你把它当成病气,你把它治错了,就会乱,这会成为大祸,医生没有弄清楚,所以这里讲的是三部九候的重要。我们临阵上的时候,不见得每个人都会三部九候的,所以你看我才立下健康的法则,后面会慢慢出来健康的法则,也是从《黄帝内经》来的。我们没有那个时间说每一个都来摸三部九候,忙死了,对不对!有人隔了州,在外地怎么处理,对不对!你去摸他的人迎脉都摸不到,三部九候只是个原则而已,我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知道病之初。一有病发生的时候,马上我们就可以查到。所以做个好医生要察微知末,就是轻微的变化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就开始动手。我现在在临床上的时候,我出诊,很简单的时候,故意收很便宜的钱,就是让他来看病。如果说将来全世界的医学大家开的都是很简单的,第一个比如说很简单的桂枝汤,全世界没有病人,那是最好,这个天道,我们人就符合天地之道,那是最简单的,最便宜的。

# 第二十八篇 通评虚实论
## 第一节 足寒论虚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篇。这一篇就是专门讨论虚实,虚是怎么样。虚实怎么解释呢?邪气很盛的时候,病势来的很凶我们称为实。精气夺,我们称为虚。而不是病弱了我们叫虚,而是人的精气受了伤害,这个称为虚,这个是真正的虚实的定义。简单说,比如说一个人大便便秘,一天没有便秘,这个没有什么。精气还是很实嘛。七天都不来,大便堵在里面,还不断地吃,堵在里面,这个时候邪气很实,正气会伤到。正气伤到,我们就说精气被夺了,这个是虚,病人是由实邪造成的,这是虚实的定义。
  虚实的状况,如果我们有气虚,就是肺虚的时候是气逆,足寒,脚是冷的。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虚实通评论’里面讲,肺气虚足寒,所以常人脚是热的,脚背......,我们脚前面这个指甲,我画的很难看。脚面上面,因为阳经,有膀胱经、胆经、胃经,足三阳在正面上面,三阴在内侧的脾经还有肝经,还有脚底的肾经,三阴的位置。阴和阳正常人阳是潜在阴里面,阳是潜于阴。所以脚面上面,常人,正常人是冷的,平人。阴,肾经在底下,阴经,阳在阴里面,所以脚部足底是热的。所以正常人的脚呢,上面是冷的,脚底是热的,这是常人。为什么?就是肺气,因为这个肺气在这边,心脏在中间。肺气是主肃降,所以天阳的气一直降降,降到脚上面去,而天是寒。所以人呢,应该是表寒里热,你这个外面是冰的,里面是热的,这就是常人肺气主宿降。当肺气虚掉的时候,热气没有办法下达,脚就冷掉了。我们为什么要去看脚呢?很简单,这个(脚尖)是阴阳交汇的集处,集处也就是说身体的最末梢的地方。那你身体里边有病不要管,身体里面一有病的时候,最敏感的地方是什么?末梢先开始,这是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病之初始。所以小朋友一感冒脚就冷掉了,一生病脚就冷了,你一有病脚就冷掉了。好,这个还是初症啰,你只要不断的冷,冷的冰冰,冰到骨头里面,病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到后来肾脏病的病人会怎么样?感觉到那个冷哟,从骨头里面冷出来,摄护腺肥大、前列腺什么,都是从骨头里面冷出来,都是在末梢的地方开始。这个冷不断往上走,走到身上就死掉了。足寒就是从这里来的,论虚。
## 第二节 天干地支算生死
  那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就是我们前面有介绍过的。春、夏、长夏、秋、冬,当肝有问题的时候,遇到相生其所生,则是痊愈的时机。来治的时候,这是病。我们讲肝病本身的时节,春天的时候是病起,病发起来的时候。相生的时候,由水生木的时候是持平的时候,就是肝病的人在冬天应该是稳的定状态。到了夏天的时候......,到了相克的时节,
  金克的时候,相克的时节就是病态加重的时候。所以我们治肝病的人,到了夏天应该是病人痊愈的时机。在冬天应该持平,我们为什么知道这个原则?其他依此类推,很简单。你如果今天到手上一个肝病,我不管你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对病人有利的都可以做,我都赞成。好,那现在肝病,给西医去治,现在是冬天,应该是持平的。结果治了脸啦......!脸原来是青色变成黑色,埋单了。医之过,也就是说这个病人不动他,放在那边他不会死。从这里就可以判断,现在知道我的意思了吧。但到克的时节,秋的时候,金克木,就是死的时节,这是一年四季。那日子可不可以分?当然可以。
  月、日、时,日子我们有干、有支。天干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有的人看到天干就头昏了。你们不要想,就把它当成一个符号而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你说老师,奇怪,这少了两个。天干是10个,地支是12个。好,重新循环开始就是甲乙,有没有?所以一直在循环。从第一天开始,第一天开始甲子,60天以后,这个60天,因为上面是10,下面是12,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60。所以你延伸一下到第60的时候又出现什么?甲子。这个知道以后,我们要知道一个12个地支的图,我放在这里,我们在计算地支的时候,我们把这4个时间统统拿出来,辰戌丑未,这个称为土,亥子就是什么?水,寅卯就是木,己午就是火,申酉就是什么?金。所以地支呢,辰戌丑未是土,其他木火金水。天干呢?比较好算,甲乙就是木,丙丁就是火,戊己就是土,庚辛就是金,壬癸就是水。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很简单啰,当你天干是甲——这个是木,甲碰到甲日乙日,你的天干是甲乙日的时候,地支是寅卯的时候,就是纯木的日子。比如说甲寅、乙寅、甲卯、乙卯,这个甲会跟12个地支每个会碰到一次,这样循环。甲乙再碰到寅卯,地支是寅卯的时候,那个是纯木的日子。你如果有肝病,在起木——那个是木的日子的时候病会起来,你会看到病势会比较盛。你开始动手治疗的时候,到那个地支是己午——是火嘛。那你日子再碰到丙丁是火日,纯火日的时候,你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火日,在火日的时候会痊愈,这就是诊断日子的生死。如果到了火日,找到了天干这个是丙丁,地支刚好是己午的时候,火日的那一天里面,开火时就是肝经,肝脏恢复正常的时候,这样推它——生。反过来推死也是一样呀,你肝病的时候,经是死,如果说你的金日,你拿黄历一看,黄历天干是庚辛,庚或辛日,地支刚好又碰到生和酉,这是纯金日,再碰到金的时节,那就是死的时候,这就是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237页,何谓重实?两个加在一起。歧伯说,大热病,气热脉满,这是重实。就是我们所谓本来经脉上就已经有热病了,再加上表症进来的热,两个相加在一起,重实,实就很重。
  如果经络都实呢,经脉和络脉都充满实症,症状是什么呢?治法又如何呢?
  经络皆实的时候,歧伯就下定义了。诸位记得,人的表就是阳,身体里面就是阴,所以经络,十二经络如果是纯实症出现的时候,是寸脉急而尺缓也,诸位有没有忘掉我讲的寸脉?
  人的手呢,手腕,左手放上来,大拇指,在中间高骨关,关上为寸,关下为尺。寸是阳,尺为阴。那你如果在经脉上面,经脉都是阳——在表,所以寸脉急,尺脉缓,这是推理也可以推出来的。中医你掌握一个原则,阴阳的原则,你可以推理,经脉是表嘛。比如说这个足阳明胃经,为什么讲足阳明胃经?(经脉)表嘛!胃——就是里,这样就讲完了。我们治疗的时候都很好治。如果是滑则从,就是脉症相合,滑的意思,诸位记得,手太阴肺经呢,它的经络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对不对!是11个穴道。经脉是不是这样走?所以你摸上他的脉的时候,你可以感到啊气血是往手掌的方向流。就好像你摸到水,你水往哪边流你应该知道,那就是滑脉。如果水是逆着流是凶,这是滑脉,这是滑则从。濇则逆也,这个水会逆流。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就可以从其他来类推它都一样。反正滑利的统统是正常,你摸到皮肤滑滑的都是正常,你摸那个病重人,摸上去都是涩的,真的是涩涩的。你以后看多了就知道,你们有些在医院工作,你跑到加护病房去摸,待的越久越没有气,那个皮肤都涩掉了。
  络气不足,刚刚是经络皆有表症。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呢?如果我们有这个尺脉,脉口热而尺寒,这个比较难意会。有的人解释,说尺脉的皮肤比较冷,寸脉的皮肤比较热,噢!这很难哟!那么短短距离你去分?不要。脉分寒热,热脉比较大,寒脉比较小,用脉来分寒热,并不是皮肤上。脉口热而尺寒也,脉口的脉比较大,尺部的脉呢沉而细。这种病就是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如果以经络跟内脏来说的话,经络是阳,内脏是阴,所以寸是阳,尺是阴。如果是以经和络再区分的时候,寸脉是经,尺脉部分就是络,所以寸是经的位置,尺是络的位置。所以我们知道,这个经气有余,脉络不足,就会变得比较小,寸脉会比较大一点。
## 第三节 经虚络满、阴实脉
  如果是经虚络满,反过来,就是寸脉脉口比较涩、比较小,尺脉比较大。那经虚络满者,这个比较危险!因为大经为主,经气足的时候,络不足,这个很好治。当你经气不足的时候,络强的时候是怎么样?人身上有阳气,寸脉的阳气。阳气,人要危险要出事的时候,阳一定会外出,阳外出的时候,从藏开始走到精再走到洛。那你经虚掉了,络满的时候,代表已经走到末端了——是阳外出的现象,这是寸脉脉口的脉比较小。所以当你摸到阳脉涩小,阴脉很大的时候,我们知道阳要绝了,阳要往外出了嘛,这跟我们前面的脉诊是相符、相合的。所以即使你不知道,你忘掉经络,你用阴阳也可以分出来。所以我侧面看,我一再跟诸位讲:
  我们看侧面的时候,看脉的时候,如果这是你的手臂,这样子,手臂,这是手腕。如果我们看侧面的,这是关的位置,寸,尺的位置,剖面看肌肉的时候,我们的脉应该是这样子,斜下来的,高是阳,低是阴。这是正常,反过来阳下去阴上来的时候,阳要绝了。
  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遇到络满经虚,比较危险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歧伯说灸阴刺阳,我们为什么要去灸阴?就是要固他的阴。灸,有强固的作用。用针刺阳,让他守阳,让他阳不要再往外走。如果是经满络虚,这个刺阴灸阳,就是能够导阳,把阳导到阴里面去。我们要针灸里面,把阳倒到阴里面去,就是在阴经上面下针,阳经上面灸法,这是阳入阴的手法。
  何谓重虚?虚上加虚。就是寸脉和尺脉,阴阳两个脉都虚,就是重虚,加重的虚。如何区别呢?
  歧伯,就是望诊和闻诊。听他的声音,一个人的气虚,这个时候讲话无常,就是前后不搭旮,突然讲下这个,突然讲下那个,气虚掉了。如果是尺虚的人,尺脉很虚的人,下阳虚,尺脉指下焦,身体的下部。胸部,寸脉指的是胸,胸腔以上,尺脉指的是腹腔以下,脚。脚步呢,这个步履蹒跚,不能够好好的走路,下阳虚,下面这是阳虚的。脉虚者,这种阳虚的人呢,不像阴也,这个脉虚的人都是阳虚。如此者,滑则生,濇则死。脉很涩的时候,逆流的时候是死,滑脉的时候是生。一般这里特别提到,歧伯说脉虚者,不像阴也,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阳虚,当我们阳虚的时候,我们治症,我们为什么要去强调阳虚,我们要去补阳,而不是滋阴。我们补阳,阴呢自己会回来,不要去滋阴。因为你阳虚的时候,阴已经很盛了,阴阳是......,你虚掉阴就会盛,那你还在那边滋阴滋阴滋阴,他的阳更虚了。所以我们经方非常多的地方用了阳药,滋阴的药用的很少。从张仲景你可以看到,大虚的时候才会用一下,否则的话不会。而且是确定他阳还在,如果阳虚都不用,要补阳的药。所以我们治贫血的时候跟南派温病派的处方就不太一样。这是由望,看他讲,听他的声音、走路的动作,知道他阳虚了。阳就是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的专注,一个人的规则,讲话有顺序。这个人讲话没有顺序,阳虚,心里面漫无目的的,所以讲话也是东讲一下,西讲一下,有时候突然爆出来一句话跟刚刚主题完全没有关系。
  黄帝说,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这就讲寒气由四肢,反逆到头部胸面。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所谓实而滑,脉很滑顺的时候,滑顺就是脉顺着肺气的脉而走,这是阳气还在。逆则死,这就是逆着肺脉而走。这边手上的脉气的方向,这边是一寸,寸的这边是9分的长度,这是我们的所谓正常的脉上,方向是由下往上(指着板书上的图),由这个身体上往手掌的方向走,这是滑。涩,停滞不前,这就是所谓涩。或者逆着走,都是危险。涩脉一般来说就阳绝了,阳气没了,才会停住。
  242页,稍微比较难懂一点。黄帝说,脉实满,手脚冷,头热。我们摸这个脉是摸阴阳,结果又大又实,还硬,很实。如果是很硬很实......,常人呢,正常人手脚是热的,头面身体是冷的,而只会些便秘呀什么的,仅仅些小症状!不是。手脚是冰冷的,上是热的,这个阴阳是反的。为什么?人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阳中有阴,所以上面身体是感觉冷的,下身感觉是热的,这是正常人。现在反过来了,手脚是冷的,这是逆。上面是热,这种然后脉又是实满,这个我们就称之为阴实,这个阴实出现在什么地方?阴我们指的就是藏,藏呢我们前面就介绍过可满,藏是收藏,可以藏很多营养,可以满,谷仓满满的。但是不可以实,就是结块。比如说我现在藏了很多,我这个谷仓藏很多面粉,面粉都干的,很好。结果呢里边的受潮结块了那就是实。我们休息一下而,下堂课再继续。
## 第四节 阴实:死症
  242页,这段很重要。因为中医的辩证里面,如果出现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都是死。如果说我们身体里面肚脐,比如说肝脏,肝本身是阴,阴可满不可实。如果是实的时候,就好像我刚刚讲的,干面粉在仓库里面是正常,那现在受到潮湿,受潮了一块一块硬梆梆的——实。当一实的时候,这个新的阳,正常的新的阳产生的热能以后要往下进入小肠,下不来了,就往上走。所以下肢整个冰冷的,这个往上走,上面是热的。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所谓亢进的现象就是病人坐在那边没有办法平躺了,就坐在那边,24小时不睡觉。前面还可以吃点东西,到后来胃气没有了,就开始打嗝走掉,阴实都是死症。摸到脉大的时候不要紧张,阴实,不要急,我们常常看这样,一个手摸他的手,一个手摸病人的额头,额头是凉的,手是热的,这个是便秘嘛,你不要弄错了,不要紧张,不能太紧张。“老师,阴实。”结果我一摸——阳实。还阴实?
  歧伯说,春秋则生,为什么?因为春和秋,阳呢,阳气比较没有那么旺盛,所以春秋是肝和肺。冬夏则死,夏季阳气正当盛的时候,就下不去,一直往上,一直往上冲。冬天呢,阳是灭绝的,阳是潜藏在里面的,阳气最弱和最强都是危险的。那一般脉浮而濇,濇而身有热者死,就是阳脱了。我们一般摸到涩脉,脉气机不顺,这个有逆行现象,不是顺行,是逆行的现象,平常都是我们所谓的血虚。又身有热,就是阳脱了,阳往外绝的时候,阳气要脱出去,这都是死症。
  黄帝又问了,这个黄帝问题很多,因为他在学嘛。他说,一个人如果身形外形肿满,怎么治?是怎么样子,状况如何呢?
  歧伯说,如果一个人的形是尽满,脉急大坚,尺濇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也就是说脉坚大,我们讲一个人水肿,整个肿起来,但是简单讲,我们形胖很大,肿大的时候,只要是手脚温热的时候,手脚温热的都是生,手脚冷的都是死,这是一个大原则。那手脚是四肢的末梢,(此处)讲的就是死呀,所以他才会讲尺脉涩而不应。如果尺脉回应、回来不会涩,弹性很好、回行很好,这时手脚是温热的。如果是濇而不应,这就是逆。我们要摸四肢的末梢,就是摸尺脉。
  那个黄帝说,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呢?歧伯说,所谓从者,手足温也,逆者,手足寒也。所以我们常常问这个“手冷脚冷?
手热脚热?”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就要判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葵水

    所谓的上火,是啥意思呢?

    蚩萸山人 回复 @葵水: 阳盛阴虚,虚阳上亢

  • 老黄鹅

    建议把每一集的标题《黄帝内经》去掉,标上每一篇的名字。

    蚩萸山人 回复 @老黄鹅: 是个好办法

  • 116阳

    5度天气 脚还热吗

    蚩萸山人 回复 @116阳: 代谢调节障碍

  • 杰克_淞

    蚩萸山人 回复 @杰克_淞:

  • 蕭901

    针灸治大病,但要会治

    蚩萸山人 回复 @蕭901: 经络是人体的信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