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第40集 太阴阳明论+阳明脉解

倪海厦-《黄帝内经》第40集 太阴阳明论+阳明脉解

00:00
20:33

  那湿很甚的时候怎么办呢?身体代谢不出来,湿又甚的话,很重,所以它会下行,下利了,肚子胀。所以说呢,结果呢,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所以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这个天气,喉咙就是讲吸气,讲气管。咽呢,就是讲吞食,所以吞东西进入食道跟气管不太一样,两个分开来的,中间有个膜挡到。那个膜呢,“老师,我吃东西呢,这个食物跑到气管里面去。”你就想什么问题?少阳嘛,因为少阳主开合,开合有问题是少阳。所以太阳主开,阳明主合,那中间的枢纽是什么?少阳。所以所有瓣膜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什么?少阳。这个《黄帝内经》就把它简化了。所以说,阳气受风病,阴受湿气,所以阳明胃经呢,受风病,阴受地下湿气从地上,从脚上往身上走。阳明呢,从头上往下走,所以足太阴脾经,是不是隐白、大都、太白啊,有没有!公孙啦,一路上来。胃经呢,从头上,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一路往下走。所以上面是受风气,下面是受湿气,这两个不太一样,就是讲脾和胃,这两个不太一样。所以伤于风者呢,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讲得就是脾。
## 第一节 阳明之脉象脾病与四肢
  那255页,黄帝说,“脾病而四支不用”。脾有病的时候,四肢没有办法用。我们讲过脾主四肢嘛,除了主腹以外,四肢是脾脏在管。
  那脾有问题的话,四肢为什么不能用呢?就回答了,理论就在这边了。“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如果是这个“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因为我们四肢禀气于胃没错,可是如果没有脾脏,你吃的东西到了小肠里面去,把胃变成小肠啊,如果你光看胃看不懂,如果把这边的胃把它变成“四肢禀气于小肠”,你吃的食物到胃里面磨碎了以后,进入小肠——受盛之官里面,开始消化。这个时候,小肠是不是在少腹这边?是脾脏在管,所以小肠因为有脾脏,才能把食物的营养灌送到四肢上面去,四肢才会有力啊。所以没有脾脏,营养没有办法传达到四肢上面去。所以说“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有病了,不能替小肠行津液,这个会造成“四支不得禀水谷之气”,到头来就是四肢就没有力量。所以你看看脾主少腹,少腹这边由脾在管。少腹里面是什么?小肠。这都是相连的。所以脾在帮小肠行其津液。
## 第二节 长夏之疑释
  256页就把长夏的问题解决了,大家都在吵长夏是什么?有一定的节气,这个问题解决了。黄帝说,脾不主时,没有主四时,春夏秋冬,脾不主时。不是说有长夏吗?现在说不主时,为什么?
  岐伯说,“脾者,土也,治在中央。”所以春夏秋冬节气在转变的时候,都经过土湿在中间,才有办法转换。一般呢,以四时来养四藏,我们的春夏秋冬来养我们的肝心肺肾。“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这里讲十八日就是......,比如讲这个立冬,就要开始冬天了,立冬前他就讲九天,立冬以后九天,这两个加起来是十八天,内经里面是这样讲的。我们为了稳定,我们常常在算命的时候,我们是以二周作为一个节气。节气呢,是两个周,就是两个礼拜。所以说,如果是前七、后七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一个节气,按照我们天地定位的时候,我们二十四个节气来说,是两个礼拜最标准。那(18-15=3)这三天呢,不是很好,我们以这两周做长夏的时间是最好,更稳定。那也可以,《黄帝内经》说,前九后九,节气在转换的时候,前面九天,后面九天,这个加起来——十八天。那四季每个中间都有十八天,这个并为长夏。我们如果把它缩短变成十四天,两周的话,这才是绝对长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知道长夏?因为治病的时机,治病的时机。这个脾有病,在长夏的时候,病会起,对不对!长夏过了以后,节气换掉以后,长夏后面是什么?就是下个节气,它会痊愈的。那并没有说长夏一定要去到秋天,一定要到冬天,没有,因为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中间,四季中间呢是长夏。
  所以春生夏,长夏......,这样子走(如图),那实际上节气的时候,我们在春夏交接的时候,秋冬交接的时候,春秋交接的时候,夏秋交接的时候,这四个角,都是我们的长夏的地方。那在我们下手的时候,很重要。
## 第三节 长夏治病时机、案例:肝癌
  我现在举例给你听。比如说一个肝癌的病人,肝肿,肝硬化,那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呢,是在春天的时候会病起;在夏天的时候是病愈的阶段;冬天的时候是持平;那在秋天的时候是凶,是死的时节,死——,死的时节。那你不能预定说,这个肝病的人,一定刚好什么时候来看你,对不对!哪儿那么凑巧啊,就是跑到那个冬天很好的时节,不一定的。这时候你要看时节了,看时节。那如果说是,秋天来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凶啊,节气不对啊!当邪很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采守,因为邪气很盛,正气、真气人的元气很虚,这个时候你一攻的时候,元气会没有了,是吧?稍等一下,固它的本,所谓固它本是什么?固它的脾胃。实脾,让他脾脏强起来,等到长夏季节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加重处方。到冬天的时候是持平,冬天持平也就是说,因正气和邪气在相平衡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下手,因为持平嘛。你如果一下手的时候发现他胃口又没有了,身体有坏,那你赶快停掉,因为还是冬天嘛,你知道我的意思吗?然后到了春夏交接的时候,脾很实的时候,这是长夏的季节,脾气很壮盛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去实脾了嘛,因为当气的季节就是脾脏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攻它。你知道,所以治病就是好像作战一样,时节开了,那个天窗开了下手,那闭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固守,治重病的时候是要这样子的。这个当然是讲重病了,我们是所谓的阴实。那样如果是表实呢?如果是表面的实症,那管你什么时候,一剂下去就好了,(笑)一副药就管他好了。那你这一副药,比如说发表,吃下去就会发汗了,那夏天发汗了,那冬天的时候吃下去没有发汗,小便排,一样啊。汗、尿是同源的。“怎么搞得,我吃下去小便很多!”因为冬天嘛,正常,对不对!夏天吃同样的药,病人就发汗。所以说,你如果冬天的时候,有小朋友发烧,你吃下去,他烧退掉了。你会奇怪,吃了半天没有发汗,不行,再吃,你太过了,你知道,他没有发汗,冬天呀,不会发汗,小便排是正常啊,所以你要注意看他的尿。就是有的看不懂啊,这个不行,这是伤寒,我们要给他发汗,冬天不好发汗啊,结果你就给他发汗,汗发不出来。可恶,再发,对不对!本来冬天是闭藏是正常的,你硬把它打开来,结果这个风寒进来更多,然后春必温病,对不对!冬伤于寒,本来是伤于寒了,给你打开来了,更伤于寒,对不对!所以一吃解表的药,这个(冬天)病人小便多正常的。所以我们以节气为准,因为我们黄历上面,中国历代都是用节气来算,节气比较好。以后你不要吵了,有的还长夏?我不知道他怎么加进来的。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就是三焦的油网相联。所以呢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为什么呢?
  所谓足太阴者,太阴就三阴巨,太阳是三阳巨。太阴是三阴巨在这边,其脉贯胃,属脾络嗌,落到咽喉这边嘛,所以“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因为三阴汇在太阴,都在这儿汇。阳明者呢是表,就是腑了,五藏六府的府。亦为行气于三阳。那藏腑各因其经,因为有经,经络联到,所以受气于阳明,所以替胃行津液。这里讲得就是脾脏,因为有筋膜跟它相连,所以小肠收了营养以后,消化营养以后,有筋膜跟它连到,把它灌输到全身四肢跟五藏六腑去才有办法,所以两个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火生土,所以小肠吸收了东西以后,一般来说,你如果看《黄帝内经》,你看到他写胃的时候,你就想成胃,就不好,你就不容易懂了,你把‘胃下’想象成小肠,看到‘心下’就是胃,这样子的话就懂了。所以小肠吸收了营养以后,又交给脾脏,脾脏呢,总统阴阳,所以它就去......,脾之大络大包嘛,对不对!它总统阴阳,它就把它分散到内脏,五藏六府去,四肢末梢去,分到肌肉里面去。

# 第三十篇 阳明脉解
  这个阳明脉解篇第三十,很简短啊,很好。258页,阳明的脉,足阳明脉出现的时候,脉有病的时候,我们有经病跟腑病,所谓脉病就是经病。看到人很讨厌,看到火也讨厌,因为他很热,太热了,看到人不喜欢,看到火也更火,因为火是热。“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就是木头一打,木克土,他会受了惊吓!钟鼓呢,那个经在那边敲有没有,当当当,敲钟鼓他都不怕,为什么?因为土生金,所以他不会怕。他听到木音反而会吓,所以说你如果说看到这个人呢,恶人恶火,对不对!这个你要确定他是不是阳明病很简单,木头一敲吓一跳。“你不要敲。”(笑)这就是阳明经。那你如果敲了他也不怕,他不是阳明经,所以很多种方法。那个《黄帝内经》讲的就是生活周遭的事情,所以说有的时候,这个我们进去的时候病人不讲话。有时候,对吧!问小孩子不讲话,“你热不热?”不讲,我不告诉你,那小孩子很皮啊,不说,对不对!就不告诉你,让我看看舌头,嗯!不给。我就碰到这样子的,他就不给你摸,怎么办?像这种都是,敲个声音你就知道了。都可以晓得,这很多种东西嘛,就看你,所以当个好医生周围的东西都可以用,常常利用‘音’来辩证。
  黄帝问为什么呢?岐伯说,因为阳明是胃脉,“胃者,土也。”木克土,所以会有这种现象。
  那黄帝问,为什么看到火会讨厌呢?因为“阳明主肉”,因为脾主肉,阳明也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那你本身就很热了,阳明是纯热症,但热不寒。结果呢,你还要看到火,不是火上加火,所以他恶火。看到热,火都讨厌。
  那为什么看到人讨厌呢?因为阳明呢,气血上逆,上逆的时候呢,“则喘而惋”,闷热、气闷,看到人就讨厌。那个阳明症的时候,升上来的时候,真的!你看到太太都讨厌。所以说,如果你太太是阳明症,你闪远一点,看到你就讨厌。“死鬼,你干嘛回来?”那个阳明热嘛。那你结婚了,所以我们有同学不结婚也是对的,你结婚的时候,你太太发脾气,你还不能离开家,在家里面躲在一个角落里面,让她能找得到你,她的气才会平下去。如果逃走了,火上加油,非找到你不可,那更严重。所以阳明热的时候,你赶快准备药,快一点让她好,免得很惨。我们后面呢,讲天文地理的时候,我会教诸位如何,我们应用位置的关系,不但可以让家里面非常的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如宾。同时呢,还有避灾,把梦移动,比如这个灾是白天来的,我们把它移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这种都是在《黄帝内经》都有的。应该有,结果散失掉了,找不回来,我就给它添加一下,偷偷加进去,你看看如何?那找回来的,不见得是对的,大家不同意见。那个不一定是对的。那我自己加点进去,我礼拜天会讲到这边。
  那如果是“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为什么呢?阳明症喘而死者,所谓“厥逆连藏”,如果是喘连到藏,冷跟藏连到的时候,病人就很危险,阳明过热,太热的时候,里寒出不来了,就死掉。如果只是连到经络上面......,脏和腑相连的时候,就是死症。如果是腑和经络相连的时候是生。
  黄帝说,那好,为什么阳明病弃衣,衣服一脱就跑掉了,登高而歌,或者是几天不吃东西,有没有!还跳到屋顶上,跑得很快,在那边高歌,这个为什么?平常他做不到,发病的时候做得到,为什么?
  岐伯说:四肢是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就是阳实症,那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会这样子?这是腑热造成的。我们正常人呢,肚脐,腹部,这是胸膈,胸膈呢,有个横膈膜在这边,我一再跟诸位强调,横膈的功能,最主要是分清浊,分清浊。所以,上焦肺和心的地方是清,下焦是浊,横膈以下是浊,这是正常人应该这样子。好——,那现在有个人便秘,大便堵到,结果呢,这个大肠这样横过来,肚脐在这边,小肠在这边,结果便秘堵了很多。燥气本来只能到膈停掉,那就很正常。那如果是只到膈停掉,完完全全正常,20年便秘也没有发狂奔走啊。那有一天,突然阳明燥气就冲过去了。所以,如果纯是阳亢在头上的话是发癫痫。如果是‘浊’往上冲的话,就不是发癫痫了,就是这样子——登高而走,唱歌。那个墙很高,一下就爬上去了,像猫一样。平常做不到,跑上去。你一看——阳明症。好,知道我的意思吧?纯热症才会看到。一般来说,这种是大承气汤症,我们讲到承气汤还会再讲。等到讲到《伤寒论》的时候,“诶!老师我很熟哇。”在《黄帝内经》就讲过,就在这里。最早《黄帝内经》在这边,那比张仲景早,张仲景是看了用同样的名字写下来。
  为什么弃衣而走?衣服一丢,裸奔、遛鸟啊这种,(笑)
  岐伯就说了,“热盛在身”,因为太热了嘛。那个浊气就上来,那个神志都昏了嘛。衣服太热了就脱了,管他呢脱了就跑——太热了。记得啊,一定是浊气,所以浊气上来跟阳汇到,才会这种神志失常。如果是浊气没有上来,只是阳往上冲,阳亢的时候是癫痫,癫症。
  如果他乱骂,看到人就骂,“不避亲疏而歌”,在那儿高歌、唱歌。“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因为肚子大肠堵到了嘛,当然不要吃东西啊,这个时候,大肠的沼气,大便的沼气往上冲,产生的这种现象。这个是阳明,我们有个特别的名称,称为阳明腑热,这个名称很好,对不对!而且呢腑实,阳明的腑热。那阳明的经热和阳明的腑热不一样。那阳明腑热,燥热的时候,全身很热,所以他把衣服一脱就跑掉。然后发狂高歌,在那边唱歌,不避亲疎,就是浊气入脑。浊气就大便的沼气啦,冲过这个横膈,跑到脑部去了,就会发这个神志昏迷的现象,就是不识亲疏了。所以你要看到,四味药就可以解决了,四位药(大黄、枳实、厚朴、芒硝)。那一般的温病派的不会用承气汤啊,不会用大承气,大黄、芒硝不可以用,完了!那个人继续在奔,那个每天他日晡、黄昏的时候,黄昏的时候阳明经热发的最厉害。每天黄昏就看一个人跑出来,村子里面跑出来,跑到屋顶上,在那边高歌,丢了衣服在那边裸奔。那一年、两年都没人治好,就代表此地无伤寒家。那我们一看到,大承气汤一剂了,从此他就好了。好吧,那诸位读到这边的时候,慢慢慢慢,我们会进入,六经辩证,慢慢慢慢会很细,你现在看,所以刚开始都比较笼统,有没有!比较大原则,后来开始慢慢慢慢细。我带着诸位就是走张仲景当初的路子,张仲景当初怎么走的。后来处方怎么来的,我们就看《神农本草经》。看他的处方,原来哦——为什么承气汤用枳实啊,厚朴、大黄、芒硝,为什么?还有剂量的问题,这就结束了。然后等到讲伤寒金匮的时候,你们处方就自然天成,还没看处方的时候,等到《神农本草经》完的时候,你就会挑这个药。然后失落的部分,伤寒金匮有失落啊,或者写错的部分,失落的部分你就可补回去,也不会错。好,我们下一次再介绍这个,热论篇第三十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1130892

    请问你们的视频有法看嘛?

    蚩萸山人 回复 @听友251130892: 平台调整,私信,分享给您

  • 杰克_淞

    蚩萸山人 回复 @杰克_淞:

  • 515918

    有视频了,大喜

  • 杰克_淞

    真的太棒了

    蚩萸山人 回复 @杰克_淞: 感恩倪师大爱大能,感谢您的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