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 节气茶事 | 惊蛰,喊山祭茶催新芽

2021-05 节气茶事 | 惊蛰,喊山祭茶催新芽

00:00
06:18

本文是作者岳谦益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本文播出时,已获得作者许可,部分文字略有改动。


节气茶事 | 惊蛰,喊山祭茶催新芽


“迟日照高岭,

新雷惊蛰龙。

快先啜,

鼓复欣策功。”


这是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誉为“东南三贤”之一的南宋诗人张《寒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诗中的四句。诗中描绘了张于寒食前三日到乌龙山中采茶饮啜的细节,其中,写到了惊蛰时,闽北茶区的一项传统习俗“喊山祭茶”。


惊蛰,是廿四节气里的仲春之节。惊蛰始雷,万物震而醒觉,茶树也应时发芽。在采茶期到来前,闽北茶区流传的惊蛰日“喊山祭茶”的茶俗大约始于唐宋之间。曾任福建转运司司账的赵汝砺在其著《北苑别录》序言中写道:“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观。”每到惊蛰日,北苑贡茶园官吏与地方官员和茶农们,携锣鼓至茶山的喊山台,供三牲、酒馔、香烛,宣读祭文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齐声呼喊:“茶发芽。”依古人的说法“调民数千,鼓噪山旁,以达阳气。”可催茶发芽。我倒是觉得,更有可能的作用是,东南沿海山区蛇虫较多,如此鼓噪喊山,或许可以驱赶蛇虫以保护茶农们的采茶安全,再就是通过这样的仪式,从精神的层面来提醒采茶人要有敬畏之心。


我常跟一些茶友们聊到,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盏茶的时候,就是接受一次最直观、最生动、最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从这一盏茶里,你就能真正品味到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物产丰饶”这几句话的真实滋味。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记载唐代产茶的地区包括了以终南山、太华山辖境的山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淮南道;茅山以东、新安江以北、长江以南的浙江西道;还有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等地。今天我国茶树种植范围更加广泛,茶叶品种也更为丰富,北至黄河流域的河北赵县、山东崂山;南至海南岛;西至云贵、藏南;东到台湾、舟山。仅一级茶区就涵盖了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大部分地区。各茶区的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树种不同,采茶时间差异甚大,产茶品种也千差万别。头采时间基本上自惊蛰至春分之间,差不多要相差半月左右。前面提到的宋代北苑贡茶为社前茶,即立春节气之后,以干支日计算,第五个戊日称为春社日,时间大致在惊蛰后春分前这段时间内开始采茶,自唐代开始,每年清明前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是社前茶。


那么,明前茶、雨前茶、头采茶、早春茶都是什么时间的呢?所谓明前,即清明节气前所采的茶。雨前,则是谷雨节气前采的茶。头采茶、早春茶则都是社前茶。

春茶是不是越早采摘的茶越好呢?未必。不同茶区的茶叶最佳采茶期与品饮期也是差异巨大。而且,不同的加工制作工艺,对茶叶的采摘时间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越好。以现在常用的散叶冲泡绿茶为例,明前茶虽嫩,但不耐泡;雨前茶滋味浓郁耐泡,但香气却不及明前茶。

选明前茶还是雨前茶为口粮呢?这对于嗜茶老饕来说,是一道两难选择题,我就不选了,都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雄雄鹿

    特别好的茶文化传递。谢谢老师。期待你更多的节目

    新建伯 回复 @雄雄鹿: 感谢您的支持。另有节气与香事的专辑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