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 节气茶事 | 春分,茶分五色清五脏

2021-06 节气茶事 | 春分,茶分五色清五脏

00:00
07:11

本文是作者岳谦益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本文播出时,已获得作者许可,部分文字略有改动。


节气茶事|春分,茶分五色清五脏


从来隽物有嘉名,

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

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

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

还须早摘趁春分。



在春分日是昼夜平分的,茶谚云“惊蛰茶脱壳,春分茶冒尖。”由此时起,各茶区开始逐步进入春茶采摘、加工制作的旺季。


我的一位浙江茶友看我所藏的日本1880年代制茶工艺的老照片时说,看起来,几百年来,中国传统制茶的工艺传到日本后,和我们相比,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据陈宗懋、杨亚军主编的《中国茶经》茶产品篇所载,传承一千多年的传统制茶工艺,自唐初蒸青团茶开始,至宋代出现蒸青散茶。元代起,团茶逐渐被散茶替代,开始细分芽茶与叶茶。到明代,除了蒸青散茶外,出现了炒青绿茶、红茶、黄茶、黑茶和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加工工艺。可以说,到明中晚期,中国茶的绿、红、黄、白、黑五大基本茶类均已成雏型。明末清初时,乌龙茶工艺诞生,成为中国茶品的第六大茶类。



无论哪一类茶,每年采摘制茶的时间基本都是从春分开始,此时,日照时间与天气干湿变化都是最适宜采茶制茶的时节,也符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平衡与和谐的审美追求。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传统茶品的五大基本茶类,也暗合了传统医学五行生克平衡养生的思想。茶,之所以成为中国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的日常必需品,很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人身心清理与滋养的作用。



五大基本茶类中的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像常见的碧螺春、龙井、毛峰、猴魁、安吉白茶等,都属于绿茶。对脾胃健康的人来说,春夏之交饮用绿茶可清疏肝火,明目醒神,对上火、口腔溃疡等症状有辅疗作用,但是,脾胃虚寒的寒性体质者就不适宜喝。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也是世界主要茶饮品种之一,安徽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被称为世界四大红茶。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云南滇红与安徽祁红则被称为中国三大红茶。红茶性温,可消暑气,暖胃强心,养血生津,适合夏令夏至后饮用。在这里会有人疑惑,夏天不是适合喝寒凉一些的绿茶吗?实际上,如果从身体与季节相适的角度来说,夏至一阴生,脾胃更喜暖,绿茶到夏至后就不建议再喝了。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使茶呈现黄叶黄汤的形态,像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皆属于黄茶,茶性温和,口感甜香,消食解腻,化湿健脾功效明显,适合三伏长夏饮用。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以福建福鼎、政和白茶为代表的,有寿眉、牡丹等品种,其性偏凉,有降火利尿,清肠通便的作用,适合秋令清理代谢饮用。黑茶是渥堆发酵时间较长的茶类,原料的选取也比较粗老,主要是用于边区少数民族饮用的边销茶,像广西六堡茶、湖南安化茯砖茶、云南下关宝焰沱茶、湖北老青茶皆属于黑茶,可以解腻消脂,温里通便,适合多食少动的肉食人群在冬令饮用,但在饮用时,务必要将茶叶彻底清洗干净再喝。乌龙茶介于不发酵茶与半发酵茶之间,是一个品种繁多的茶类,我们将另篇详述。



陆羽《茶经》卷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分五色,应五行,和五气,适五味,应时选用合适的茶品,作为涤烦消渴的日常饮品,令五脏洁净和谐,身心舒畅,此即是作为百姓开门七件事的茶之为用目的所在,而其要点就在于身心内外的和谐与平衡,这也是春分节气始采茶的用心所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光微

    选取的书都很好啊,感谢分享

    新建伯 回复 @月光微: 感谢支持哈,还有同系列的“香”文化专辑,希望也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