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云何为风云?
 5.27万
试听180

【2-02-06】云何为风云?

00:00
15:50

内容提要

 

一、“云何为风云?念智何因有?藤树等行列,此并谁能作?”


这里的,梵文是smti,通常译为忆念,就是记忆、思念的意思。这里的智”,梵文是medhas,不是圣者的智慧,是指凡夫的聪明。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天空中会有云和风?为什么会有忆念和聪明?为什么会有树木的行列?请佛陀告诉我。

 

二、“云何六时摄?云何一阐提?女男及不男,此并云何生?”

这里的六时,梵文是aḍṛtu,是六季的意思,就是六个季节。印度人把一年分为六个季节:春季、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和冬季。一阐提,梵文是icchantika,指的是不能成佛的众生。怎样的众生不能成佛呢?后面《楞伽经》经文中有讲授。不男,梵文是napusakanapusaka是具有男女两性特征的双性人。那这个偈颂的意思是:为什么会有六个季节?为什么会有一阐提?为什么会有女人、男人和双性人的出生?

 

三、“云何修行进?云何修行退?瑜伽师有几,令人住其中?”


瑜伽,梵文yoga,瑜伽是音译,意译是相应。在印度,瑜伽泛指一切的修行,有神论的宗教修行的目的就是与自己所信奉的神相应,而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与真如相应,所以佛教的修行也叫瑜伽。瑜伽师就是修行的人。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修行是怎样开始的?为什么会从修行倒退?瑜伽有几种,可以让修行者安住其中?

 

四、“众生生诸趣,何形何色相?富饶大自在,此复何因得?”


众生在生死中来去,都有什么特征和形象?怎样才能获得财富自由?富饶大自在,梵文是dhaneśvara,就是财富自由的意思。这个怎样才能获得财富自由?这是人们最喜欢问的问题啊。

 

五、“云何变化佛?云何为报佛?真如智慧佛,愿皆为我说。”


变化佛,梵文是nirmāikā buddha,就是化身佛,就是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凡夫的佛。报佛,梵文是vipākaja buddha,(就是)报身佛。“报”,vipāka,就是异熟的果报的意思,这是应现给初地以上菩萨的佛身。真如智慧佛,梵文是tathatājñānabuddha,这就是以圣者的智慧亲证真如,从而智慧与真如不二的佛,也就是法身佛。那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什么是化身佛?什么是报身佛?什么是法身佛?

 

六、“悉檀有几种?诸见复有几?何故立毗尼,及以诸比丘?”


悉檀,梵文是siddhānta,悉檀是音译,意译就是宗,宗教的宗。《楞伽经》的后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宗通与说通。这个宗通的 就是这个siddhāntasiddhānta也译成“成就”,或者译成“如实”,用《楞伽经》后面的经文来表达就是自觉圣智所行境界。那么通俗地讲,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境界,这个叫siddhānta。这里的诸见的见”,要念“见”,不能念“现”,因为它对应的梵文是dṛṣṭi,就是见解、见地的意思。毗尼,梵文是vinaya,也音译为毗奈耶,意译就是戒律。那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成就有几种?见解有几种?为什么会有戒律和比丘?

 

七、“一切诸佛子,独觉及声闻,云何转所依,云何得无相?”


这里的转所依,梵文是parāvtti,就是转变的意思,没有所依的含义。但是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有āśrayaparāvtti这样的表达,这个表达是转所依。想必实叉难陀应该是参照后边的经文,把这里的转变他译成了转所依。所依,梵文就是āśraya。什么是所依?在佛陀三时教法中,所依”就是阿赖耶识,更具体地讲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转所依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里的无相,梵文是nirābhāsa,无似相。在前面大慧菩萨提问的第18个偈颂中,出现过这个nirābhāsa,在那里实叉难陀译作“无影”,显然“无影”这个翻译比这里译的“无相”要好。因为译“无相”,读者分不清是无外相还是无似相。分不清无外相和无似相,就不可能学懂唯识,就不可能通达佛陀三时教法。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菩萨、声闻、缘觉,也就是佛法的一切修行者,怎样做到转染成净?怎样才能证得无似相?



精选用户评论
  • 婵娟_z4

    赞叹大慧菩萨代众生的提问 赞叹于老师解经如如!

其他用户评论
  • 于晓非_
  • 于晓非_

    淘宝 微店 抖店

    一道彩虹_bc 回复 @于晓非_: 有愿意进群学习《楞伽经导读》的听友,在微信里搜索“净名精舍读书会”公众号,扫二维码入群学习

  • 白玛若巴

    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与真如相应,所以佛教的修行也叫瑜伽。瑜伽师就是修行的人。

  • 小美人魚兒

    提问:圣者能见的凡夫心,怎么理解?凡夫的境界(凡夫的凡夫心)和圣者能见的凡夫心有何异同,有无交集?圣者能见的圣者心和凡夫的境界有无交集?

    Vicky的番茄宝 回复 @小美人魚兒: 凡夫境界(包括凡夫当下觉知到的凡夫心)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所显现的错觉,非要说交集,交集就在此了。 圣者能见的圣者心(圣者境界),和凡夫境界就毫无交集了,一个是错觉,一个是正觉,两者可以说是颠倒的,相背离的。

    小美人魚兒 回复 @小美人魚兒: 感谢晶晶解惑

    晶晶_g9m 回复 @小美人魚兒: 先破增益吧,知道没有凡夫境界后,自然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讲阿赖耶识是为破增益的,并且回答了为什么明明没有凡夫境界,可是感知上却觉得凡夫境界真实无比这个问题。

    查看全部3条回复
  • qzuser_j3kw

    我”不是轮回的主体,阿赖耶识不是轮回的主体。那么醒有主体吗?

    米饭米饭呀 回复 @qzuser_j3kw: 个人理解:是醒也是相待与梦境而安立的,目的也是对治。其实只有心,染污的识和清净的智。

    虞家四姐 回复 @qzuser_j3kw: 因为凡夫始终误以为有一个“我”这个主体,通过修习无生大法后,把这个“误以为”给扭转过来了,这个“误以为”也就没有了,醒了!那么这个“误以为”的主体也就没了。所以领悟大乘佛法不要在主体这个本体上找突破口,要在认识论上找突破口!这个才是学佛的方向!

    宝意居士 回复 @qzuser_j3kw: 醒没有主体,醒是一件事。 如同,天上打雷, 你会问:这是谁打的雷? 不会吧? 是打雷在打雷,对吧? 只是这个事本身,它背后没有主体。 醒也是这样,之所以不能醒,就是执着醒的背后有主体,这事是最大的障碍。 不是我醒。 是,醒自己醒

    查看全部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