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00:00
30:19

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这就是奥斯维辛。



听书笔记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里斯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最大的集中营,是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的“死亡工厂”。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图书、各类文艺作品,都对奥斯维辛有过描述和反思。


奥斯维辛的演变史:


1、最初只是中转站,暂时关押运往其他集中营的犯人;


2、 1940年4月,39岁的霍斯来到奥斯维辛担任指挥官。他雄心勃勃,要把奥斯维辛建造成纳粹帝国的一个模范集中营;


3、1940年下半年,霍斯接待了党卫军要人,奥斯维辛成为劳动营,战俘和犯人被押解至此,德国的大型企业,在附近设厂开始生产;


 4、1941年7月,希姆莱下令解决“没有利用价值、纯粹浪费口粮”的犹太人,这个时候,霍斯又一次站了出来,到1942年,奥斯维辛成为毒气处决犹太人的灭绝营。


奥斯维辛出名的意义:


1、奥斯维辛的模式对纳粹来说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调和了纳粹内部对待犹太人的分歧。要知道,纳粹内部对犹太人一直有着两派观点,一派认为犹太人应该为帝国工作,另一派认为犹太人都应该去死。


 2、霍斯这样的党卫军人不甘人后,积极主动地改造奥斯维辛,好消灭更多的囚犯。到了1943年的夏天,奥斯维辛一共有了四座焚尸场和毒气室合一的建筑,每天最多可以杀死4700人,并完成对尸体的处理。

 

集中营的人性扭曲:


1、党卫军和医生:很多人在来到集中营后,爆发了在此前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暴虐,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即便没有这么极端,他们也尽量让自己不思考自己的工作,这样避免了精神崩溃;


2、犹太特遣队队员:他们把同胞送入毒气室,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批人,面对残酷,他们要想继续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身边发生的一切,“想活得长,就必须忘得快。”


3、苏联战俘带来的抗争:1943年9月,一批苏联战俘被押送到索比堡,这些人很快就成立了一个地下反抗组织,组织的领袖,是一位叫佩切尔斯基的红军中尉。10月14日,他们发动暴动,整个灭绝营600人,有一半儿逃离,其中50人活到了战后,这是集中营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集体逃亡,间接导致索比堡灭绝营永久关闭。

 

反犹主义:集中营背后的罪恶


1、欧洲各国将犹太人送给德国屠杀;


2、一般民众不愿接纳犹太人,举报犹太人,战后也不接纳犹太人回归故乡;


3、在集中营工作的党卫军,大部分没有受到处罚,其中不少人始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毫无悔意。



解读 | 吴海云,文化研究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

播音 | 吴海云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向辉0

    犹太人对他做了什么呢?

  • 紫花地丁XU

    如果慢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