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

00:00
18:15

带你探究千年来犹太人被侮辱被损害的原因。


听书笔记 


《反犹主义》的作者是历史学家史蒂芬·贝莱尔


犹太人:古代巴勒斯坦的重要民族,以信奉上帝的犹太一神教为荣,自认和周边的其他民族不同,高人一等,因此,他们总是反抗入侵巴勒斯坦地区的其他民族,到了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犹太人发起两次反抗罗马帝国统治的大起义,起义被镇压后,罗马皇帝下令把他们逐出巴勒斯坦,犹太人从此流散到世界各地。


 “反犹主义”:欧洲世界对犹太人的厌恶与仇恨,已经延续了将近两千年;在长达数百年的欧洲现代化历程中,酿成了大屠杀。


一、欧洲的反犹传统:


根源:宗教分歧。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脱胎而出的,信徒认为,他们通过耶稣,与上帝建立了新的约定,按他们的逻辑,犹太人本来就信仰上帝,现在更应该与时俱进,皈依基督教,而犹太人拒绝这么做,而且犹太人还是导致耶稣被害的凶手,所以反对犹太教,就是基督教与生俱来的一部分。犹太人成为基督教世界中一个特殊而尴尬的存在。他们被允许生活在基督教世界,但必须处在从属的、低级的位置上。


三点成见:

1、认为犹太人无知而浅薄;

2、认为犹太人很邪恶。只要发生了什么坏事儿,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这是犹太人干的!”;

3、认为犹太人很贪财,见钱眼开,一个个都是守财奴和吝啬鬼。


二、18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的“犹太问题”


世俗化浪潮:18世纪,欧洲的犹太人依然和当地人分开,生活在自己的社群中。他们在社会等级中处于低等,必须付特别的税,承受着许多压制性和羞辱性的禁令。但到了18世纪中后期,欧洲人经历了启蒙运动,自由的、世俗的、反天主教廷的文化已经席卷了欧洲。欧洲人开始用理性压制对犹太人的偏见。


犹太解放运动:要求犹太人进入公民社会,成为民族国家的一员,不再是准独立的小群体。


西欧:这场运动最先开始,进行得比较顺畅。犹太人被无条件地接受为正常公民,参与到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


案例:英国在18世纪的时候,按照现代的法权和自由理念接受了犹太人。一位名叫迪斯雷利的英国犹太人最能体现英国社会对犹太人群的包容:迪斯雷利在1855年成为伦敦的第一个犹太市长,1858成为第一个进入议会的犹太人,随后在1874年,成为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首相。


东欧:犹太解放运动遭遇了相当的阻力,犹太人除非改变信仰,否则就不被当作公民看待。


案例:沙俄的犹太政策,是歧视性的、镇压式的、甚至经常是暴力的。1880年代,俄国境内的犹太居住区甚至出现了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东欧的其他地方,情况也差不多。


中欧:犹太人问题最终演变为现代的反犹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

原因:

1)这里的犹太人人数众多、体量很大;

2)中欧国家、尤其是德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带着国家强力的集权色彩,是一种统制式的国家主义。


案例:

基本态度:在德国,人们对犹太人究竟如何融入国家和社会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犹太人想要得到平等的公民权利,必须拿东西来交换。犹太人必须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些现代国家的公民权利,因此他们必须放弃那些犹太的生活方式,从宗教信仰,到不合群的心态都要放弃,成为和德国人一样的现代人。


面对这样的要求,犹太人几乎是毫无抗拒地接受了。犹太社团的领袖纷纷站了出来,号召同胞积极进行自身的现代化改造,甚至奉劝犹太人,不要老是做生意和贸易,而要去从事一些更高级、更受人尊敬的行业,比如医生、记者和学者。犹太人相信,如果自己充分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现代人,就一定会被德国社会承认和接受。


犹太人的成功:在18世纪末,德国的犹太人除了少数非常有钱的金融家,大多都是穷人和边缘人;但到了19世纪末,德国的犹太人除了一部分非常有钱的金融家和实业家,其余的大多是中产阶级,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远远高于德国民众。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用引人注目的方式确认自己的信仰和民族自豪感。人们对犹太人从鄙视转为憎恨。


中欧的反犹浪潮:


1、思想上的攻击

1)哲学。德国的主流哲学家们为反犹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弹药。比如,费希特,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声称犹太人将侵蚀德国,应该驱逐出境。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而犹太人缺乏纯粹的意志、只会简单地顺从。还有尼采。按理说,尼采对基督教那么恨之入骨,应该站在犹太教那边,然而在尼采看来,基督教在宣扬一种奴性,而这种奴性的缘起,正是犹太教的《旧约》。


2)艺术家,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音乐家瓦格纳。瓦格纳激烈地攻击和他同时代的犹太作曲家,比如梅耶贝尔和门德尔松,表示他们永远不会真诚地表达自己、只会机械地学习。瓦格纳还大力抨击德国音乐界的商业化,说那都是被犹太音乐家带坏的:犹太人那根深蒂固的贪财本性,让他们只知道迎合顾客的需求,写出矫揉造作、肤浅无聊的曲子。瓦格纳的反犹主义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还特意写了本书,叫《音乐中的犹太主义》。


身份认同上的攻击:

1)首先是那种破坏性的大工业资本主义。那种毫无束缚的经济增长方式,催生出邪恶的城市中心,摧毁了优美的田园环境,实在是罪大恶极。


2)“犹太社会主义”。这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本人是犹太人,还因为很多犹太人都抱有左倾的政治立场,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民主运动。


3)“种族不同”,成为德国反犹主义者这第三轮攻击的关键词。在种族主义的言论中,白色的雅利安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站在人类种族的最高处;而犹太人,是低等的、孱弱的、肮脏的。


结果:到了20世纪上半叶,反犹主义的声浪在德国达到了顶峰。经济反犹主义者:害怕和嫉妒犹太人的富有,号召剥夺犹太人的财产;

文化反犹主义者:批判犹太人的浅薄,说他们在伤害德意志的灵魂和精神;

科学反犹主义者:说犹太人是劣等种族,应该被淘汰;

政治反犹主义者:声称犹太人在酝酿一桩可怕的阴谋,通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摧毁西方文明、最终统治世界,最终酿成了二战时期的大屠杀。


历史教训:以大屠杀为巅峰的现代反犹主义,究其根本,是德国式现代化:那种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集权主义于一身的国家现代化的产物。要预防这类悲剧再度发生,需要一个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社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要容忍和支持差异的存在,每一个小团体的权利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


播音 | 吴海云

策划编辑 | 袁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孝宗保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