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00:00
31:53

福柯经典作品,那号称解放我们的理性,为何也是人性的桎梏?


听书笔记 


本书作者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迄今为止最有名的关于福柯的评价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

“60年代初,福柯以其《疯癫与文明》突然跃上学术舞台。从那时起,他就成了一个令人无从捉摸的人物:一个反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


福柯写的,不是疯癫的“知识”,而是关于疯癫的历史。在本书中,他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他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于疯癫的体验、想象、认知和话语的变化。


伴随着西方文明的现代化进程,疯癫被理性一步步地禁锢,而那理性,号称是来解放我们的,其实是主宰我们的工具。


第一,中世纪末至文艺复兴时期


社会背景:中世纪末,西方世界从基督天主教的千年桎梏中解脱出来,疯癫作为此前长期被基督教压制的力量,成为巨大而不安的象征。


人们对疯癫的认识:这段时期,疯癫被多重意义所笼罩。人们通过疯癫去感受人性的复杂与宇宙的玄奥。疯癫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


人们应对疯癫的办法:隔离和放逐(神秘的愚人船)


疯癫与理性的关系:疯癫不但能与理性进行平等的对话,甚至能超越理性。



第二,古典主义时代


社会背景: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认为理性应该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疯癫成为一种“非理性”的代表。


人们对疯癫的认识:一方面,疯癫者与罪犯、浪子、无业游民一样,都是不参与劳动的社会垃圾;另一方面,人们又认为疯癫显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某种连续性、即兽性。


人们应对疯癫的办法:

1.隔离和禁闭

2.展示

3.治疗:包括强固法(恢复虚弱的神经所具有的活力)、清洗法(利用某些物质替换腐败的体液)、浸泡法(水疗)、运动调节法(使病人服从现实世界的稳定和适当的运动)


疯癫与理性的关系:疯癫受制于理性,成为“科学”的试验品。



第三,19世纪-20世纪


社会背景:欧洲从古典主义时代进入全面现代化时期,理性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人们对疯癫的认识:疯癫是一种病症,疯癫者应该进入专门的机构——现代精神病院。由此,疯癫与其他的“非理性”形式分道扬镳,进入了精神病院的管辖范围。


人们应对疯癫的办法:道德规训


疯癫与理性的关系:

疯癫进一步受制于理性,并成为道德理性的规训对象;

然而,疯癫却没有从此销声匿迹,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延续下去。通过艺术,疯癫依然在对抗文明。


总结:


1.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2.  疯癫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如果文明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人性的自由和解放,疯癫就应该成为文明的一部分,而不应成为文明努力掐灭的对象。


播音 | 吴海云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urmureal

    老师讲得很认真 有收获 不过提醒一下 是堂吉诃(hē)德

  • 悦心克己

    阿Q正传

  • 八音和_青阳书声

    老师 讲的真好 就是速度有点儿快 听着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