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剧】第71集 巫术战

【有声剧】第71集 巫术战

00:00
20:12

【本集简介】

在这一集您将听到,在不列颠空战中,除了空中你死我活的搏斗外,英国和德国还在一座无形的战场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个战场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却能决定战争的成败。我们把它称之为“巫术战”,是因为这些科技的发展早已超出了战前的境界。

 

正当英国与德国空军之间进行着殊死搏斗时,另一场战斗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展开。这是一场秘密战争,至于谁输谁赢,公众无从知晓。如果不是英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确实优于德国,如果不是为了生存斗争而将邪恶资源有效利用,我们很可能已经被击败,而且一旦被击败,就会毁灭。

我曾在防空研究委员会工作过四年,对雷达问题有大概的了解。因此,我将尽我所能专心投入于这场巫术战,至少保证在行动开始时,所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利用,而不是受到阻碍或者被忽视。毫无疑问,弗雷德里克·林德曼博士的成就和才能受人尊敬,但不乏一些科学家比他更加杰出。但是在我看来,他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特质。

第一,他是我二十年的挚友与知己。我们曾一同关注这场世界灾难的发生与发展,也曾一同尽我们所能向世人敲响警钟。

第二,林德曼能够破译专家们从远方发来的信号,并且能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向我解释其中的内容,这对于需要钻研实际研究结果的我而言至关重要。

自1939年以来,雷达各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即便如此,1940年7月至9月进行的不列颠之战,主要还是依靠人的眼睛和耳朵作战。

曾经有一段时间,德国轰炸机主要通过无线电信标台进行导航。德国在欧洲大陆多处建立了这种灯塔似的信标台,每个信标台都有自己的呼叫信号,仅仅利用普通的定向无线电设备,德国人就能根据任何两个信号传来的角度锁定轰炸机的位置。作为反击,我们迅速建立了大量电台,这些电台接收了德军的信号,将信号增强之后,再从英国的某地重新发出。结果,那些试图通过无线电信标台发射的信号返航的敌机,经常因此偏离航道而迷航。甚至曾有一架德国轰炸机自动在德文郡降落,误以为那里是法国。

6月份发生了一件让我相当惊讶的事情。林德曼向我报告说,他认为德国正在制造一种设备,以保障德军不论白天黑夜、天气好坏都可以进行轰炸。目前,德国人似乎已经发明了一种无线电波束,如同看得见的探照灯光,引导轰炸机非常准确地袭击目标。通过无线电信标台指挥飞机驾驶员,并且通过无线电波束锁定目标。他们也许不能袭击某个指定的工厂,但是他们却能袭击某个城市或城镇。因此,我们不仅要担心月光明朗的夜晚,甚至还必须料到敌军可能会选择云雾天气进行最猛烈的袭击。

林德曼还告诉我,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现在有一种方法能使无线电波束弯曲。但我必须要接见其中几位科学家,尤其是空军情报机构副处长雷金纳德·维克托·琼斯博士,他曾是林德曼教授在牛津大学的学生。

于是,我满怀不安地于6月21日在内阁会议室召开特别会议,到会的约有十五人,包括亨利·蒂泽德爵士和多名空军指挥官。按照计划,我请他首先发言。

 

日议事大厅会议杂乱

第一幕:对波束分裂原理的探讨


琼斯:最近几个月里,我们在欧洲大陆的情报人员不断传来消息,说德国在研制某种夜间轰炸的新方法。这点我们的谍报组织也从电台中得到证实。

亨利:最近德国的电报中频繁出现一个代码——涅克宾。根据代码出现的时间和内容来推断,很可能是和空袭有关。但是更多的信息还需要破译。现在德国能准确在夜间进行轰炸,一定是他们的空军能确定目标方位。一开始,我们认为是敌人的间谍在我们的城市里安装了无限电信标台,这样才能保证轰炸机顺利轰炸并返航。但是这种说法基本上不可信。因为德国不可能派遣这么多间谍同时传回情报又不被我们发现。

艾登:除此之外,在几个星期前,陆军在海岸上偏僻的位置拍到了两三座奇特的矮塔,看起来并不是任何现有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或雷达的模样。

丘吉尔:(沉吟)林德曼教授,最近我们不是击落了一架德军轰炸机吗?检查之后有没有发现?

林德曼:是的首相,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机上安装的降落设备,好像比通过洛伦兹波束进行夜间着陆所用的设备更加精密,但根据我们目前所知,夜晚降落好像是这种设备仅有的作用。

琼斯:各位,在综合了以上所有的理由和线索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国似乎在计划通过某种定向波束系统进行导航和轰炸。这点我们可以去盘问德国的轰炸机驾驶员去证实。

查尔斯:等一下,琼斯博士,我有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假设这种波束真的存在,既然德国人已经拥有了各种导航设备,为什么还要用波束呢?两万英尺的高空之上,星星几乎总是清晰可见,经过艰苦的航行训练后,所有的飞行员本身就非常善于寻找航向和发现目标的。

琼斯:这个嘛,我可以像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波束分裂的原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探照灯的光束,无线电波和探照灯一样,趋于分散,不能非常集中;不过,如果使用所谓的“波束分裂”法,精确度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我们假定有两束平行的探照灯光,一明一灭,左边的灯亮时则右边的灯灭,右边的灯亮时则左边的灯灭。如果一架攻击飞机恰好在两道光束中间飞行,驾驶的航道就会被不断照亮;但如果飞机飞行方向有点偏右,更靠近右边的光束,右侧的亮度就会更强,结果就是驾驶员会看到灯光闪烁、一亮一暗,说明航行方向出错。驾驶员只有在两束光的正中间航行时,左右两侧亮度相等,才能避免灯光闪烁。在这条位于正中央的航线指引下,驾驶员可以找到他的目标,如此一来,便可让两个电台发射出的两道射束交叉于英格兰中部或南部任意一座城镇上空。德国飞行员只需要沿着一条波束飞行,当他检测到第二条波束时就可以投掷炸弹。

 

听着琼斯博士的推理,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英戈尔兹比传奇》中的诗句:


现在来了一位琼斯先生,他发誓证明,

十五年前,他曾听到一阵呻吟,

在他去圆形石林的路上,

他顺着呜咽声,找到了一堆白骨,

一只乌鸦正在啄食一位少年鼓手的骸骨

 

事实上,戈林对这个装置寄予厚望,并使德国空军相信只要有这个装置,不管阴天还是有雾,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德军都可以对英国的城市进行轰炸,而且能够免遭英国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截击。这种方法不仅格外简单,而且更加保险,依靠无法抵御的科学,不仅能够训练大批驾驶员,而且能够取得累累战果。

不过,由于早已收到预警,单纯的英国人不仅找到了应对措施,而且及时采取了行动。

大约在8月23日,敌军开始发动大规模夜间空袭,并在迪耶普和瑟堡附近新建了一批“涅克宾”电台,目标直指伯明翰。没过几天,“涅克宾”电台的波束就被扭曲或者遭到干扰,以至在接下来的9月和10月,德军轰炸机要么在英格兰上空绕来绕去,盲目投弹,要么就是真的被引入歧途。

不久之后,德国空勤人员就开始怀疑他们的波束遭到了严重干扰。但是,竟没有人敢于向戈林报告:这些波束可能被扭曲或者干扰。后来终于收到报告时,戈林却由于愚昧无知,信誓旦旦地声称这绝不可能,还特地向德国空军发表声明,保证这些波束绝对可靠,并警告大家:如果谁敢怀疑,就立即开除。我军在闪电战中遭受重创,任何国家都能以任何方式袭击伦敦。当然,由于整个德军轰炸系统深受我军反击的干扰,再加上一般的误差,德军炸弹的命中率不超过五分之一。

经过一番内部斗争,德军最终改变空袭方案。他们有一个战斗大队,其中一个编队名为“100号作战小组”,使用的是其独有的一种波束,他们称之为“X装置”。“100号作战小组”能继续进行准确轰炸。于是,敌人迅速利用这个小组进行探路,通过向目标区域投掷燃烧弹,以引导那些剩余的无法依靠“涅克宾”信号导航的德国空军。

11月14日至15日,考文垂成为德国空袭新方案的首个攻击目标。通过分析敌军波束的设置以及发射的时间,不管是德军轰炸的目标与时间,还是德机航行的路线与高度,我们都能够预测。时机适合的时候,我们会在适当的空地上大规模燃起诱敌火光,目的是将大量来袭敌机引入歧途,往往能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波束,有关德军空袭的时间和方向,我们能收到准确的预警,进而保证相关地区的夜间战斗机中队以及一切装备能够及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精密的科学系统,所有高射炮部队得以周密部署。3月和4月间,德军战斗机损失率持续高涨,引发德国军事首脑的密切关注。他们渐渐发现,将英国各城市“夷为平地”,并不像希特勒设想的那样简单。等到5月份,德国空军收到指令,停止对大不列颠的夜袭,准备在另一个战场展开行动,我们才得以松了一口气。

德国未能在不列颠之战中取得制空权,因此也没能实现横渡海峡入侵英国的计划。英国最终战胜了敌人,粉碎了其入侵计划。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德国对英国的空袭将会不断加强。在希特勒真正入侵苏联之前,我们没有任何依据认定空袭会逐渐减弱甚至停止。仅靠波束干扰是远远不够的。除非被我军的引诱火光迷惑,否则德军轰炸机一旦击中目标,很容易根据他们前一天晚上炸出的火光再次找到目标。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将其击落。因此,我们研发了两种新武器:火箭和空投炸弹。自从我军为高射炮安装雷达之后,只要敌机继续匀速直线飞行,我军就能准确预测敌机位置;但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很少会这样驾驶飞机。他们当然会选择“之”字形或者“迂回”飞行,这就意味着:从炮弹发射到爆炸的二三十秒里,敌机早已离开预测射击点半英里左右了。

而解决方案就是在预测射击点周围形成大范围的密集火力网。最好是一百门高射炮一起开火。但我们有一个简单且经济的选择—火箭,当时为了保密,我们称其为“不旋转投射弹”。虽然精确度稍差,但是三英寸火箭弹头的威力比三英寸高射炮弹头的威力要大得多。另一方面,火箭发射器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优势:它易于迅速地批量生产,不会为我军任务繁重的兵工厂增添负担。弗雷德里克·派尔爵士是一位表现卓越的军官,曾在整个战争期间负责我军地面防空的指挥工作。他不像大多职业军人那样,对新发明心存反感,他很喜欢这种能增强其火力的新发明。他将这些武器变成庞大的炮兵部队,每个部队配备九十六座火箭发射器,由国民自卫队操作,它的密集火力将远超高射炮。

在不列颠之战的昼间空袭阶段,高射炮部队共击落敌机两百九十六架,此外还可能破坏或损毁敌机七十四架。敌军对伦敦的最后几次空袭,发生在5月份的前两周,我军共击毁敌机七十余架,比入冬四个月来击落的敌机总数还要多。

不管是炮弹还是火箭,只有击中正确的位置,并在合适的时刻爆炸,才能生效。因此,还应努力在空中布雷,并将其布置于敌军空袭的航线上,形成空中雷区。这种炸弹不能装在炮弹里,而火箭的外壳较薄,容积更大,适合安装。因此,我军生产了大量的三英寸火箭弹,将其用七百英尺长的金属线悬挂于两万英尺的高空中,用以抵御敌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相比于高射炮,这种雷区的优势在于它的杀伤力能持续一分钟之久。因为,不管机翼碰到金属线的任何位置,都会将炸弹拉起,直到炸弹碰到机身爆炸。

另外一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在1940年,对于我军的舰艇和重要工厂,俯冲轰炸机是个严重威胁。飞机朝下俯冲时目标很小,因此很难直接命中,而炮弹上的触发引信只有直接命中才起作用。使用定时引信,使其准确地在掠过敌机时爆炸,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0.1秒的时间误差就可能导致数百英尺的距离误差。因此,有种方法值得一试:制造一种引信,不论炮弹命中与否,只要抵达距离目标很近的地方,都能自动爆炸。

1941年,我军试图再设计一种类似的近炸引信:当炮弹飞近敌机时,借助微型雷达装置引爆弹头。在英国,这种引信的初步试验非常成功。之后,我们将这方面的知识与美国分享,在此基础上,美国不但成功制造出这种引信,还大大缩小了它的体积,使整个装置不仅能放进火箭的弹头,甚至连炮弹的弹头也可以。这种美国制造的“近炸引信”,我们曾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大规模使用,有效抵挡了1944年德军攻击我国的小型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太平洋上的日本飞机。

所以,“巫术战”的最后阶段,则是研制并改进我军反击德军所需的雷达,这些发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军的战斗经验和防御努力。可以说此时,我们一方面与当前的危险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一方面也密切关注着未来可能出现的转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80785oeq

    主播讲的好!很有画感!向主播致敬!辛苦啦

  • 你开心就好2

    巫术?德军找过黑魔法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