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玩圈300元变90万的“同治雕母”事件,谈珠宝圈捡漏的可能

从古玩圈300元变90万的“同治雕母”事件,谈珠宝圈捡漏的可能

00:00
04:44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郭说宝。今天,我们来说捡漏。
最近,古玩圈里出现了一桩离奇的公案。一位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从日本藏友手中以5000日元的价格购买了几枚清朝时期的古钱币。大家可能对日元没什么概念,其实折合人民币也就300来块钱。也就是说,这位藏友买的钱币,其实就是市场上我们所说的“通货”。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位日本藏友把一枚看起来非常新的“同治”当十钱币作为赠品送给了这位买家。因为那枚铜币看起来实在太新,估计日本藏家认为是一个现代仿品,就干脆送给了这位中国的买家。
收到货之后的买家却对这枚“当十”铜币有着自己的理解,这里稍微普及一下“当十”,也就是这一枚铜币,可以等同于当十普通铜币十文。这位买家赶紧就把这枚他认为可能捡漏的铜币送到了某拍卖行鉴定,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居然是一枚母钱。所谓母钱,也就是用来铸造铜钱的模板。常规来说,钱币的铸造,首先要先设计图样,然后制作一枚雕母,送呈皇帝御览,没有问题之后,再依据雕母制作一批母钱,最后才开始批量生产。
那么,这一枚铜币被鉴定为母钱,自然就比通常意义上的铜币增值了无数倍。所以,当时拍卖行上拍之后,最终以50600元的价格成交。此时,这枚被日本藏友赠送的古钱,身价已经翻了168倍。这位买家也很满意,算是捡了一个大漏,笑得合不拢嘴。
但如果您觉得这件事情到这里就这么结束,也就太缺乏戏剧性了。
当这枚古钱,再次在另一个拍卖行上拍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这次鉴定的结果,不是母钱,而是雕母!
雕母在前面介绍过了,雕母可以称之为钱祖。也就是设计定稿之后手工打制的第一枚铜币。这次拍卖的结果,把价格在5万多元的基础上,刷新到了90万元。在古钱币收藏圈里,扔下了一颗分量十足的震撼弹。
不过,随即大家就对此次鉴定的结果产生了质疑,认为比对博物馆的藏品之后,达不到雕母的品级;而原本的藏家也对之前母钱的鉴定结果提出了质询。后面到底结果如何,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那么,借着这一个话题,我也想聊聊,在古玩圈中时常能够听到的这些“捡漏”的传奇故事。在珠宝领域,是否也存在着这样捡漏的可能呢?
早在微商时代,很多商家就打着源头直销的名义,对珠宝产品进行销售。那时候,很多游客都在旅行社安排的珠宝购物之中被骗过高价。所以当那些诱人的图片和不可理喻的底价出现在他们视线之中的时候,很多人都经不住诱惑下单购买了。但很多人在收到货之后,大呼上当,当初看到的图片和收到的实物差距非常大,一部分人果断退货,一部分人则选择花钱买个教训。无论如何,总有商家通过这种方式赚取到了足够的暴利。
随着销售渠道的转变,现在直播的销售模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图片造假的可能,但奈何刻意营造的灯光也能对一些资质平庸的珠宝产生出珠光宝气。收到手依然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有的朋友此时可能会说了,且慢,你不是说捡漏么?怎么说成忽悠了?
是的,其实,上述行为,也是一种捡漏。只不过,角色出现了调转,捡漏的不是消费者,而是不良商家而已。
那么,是不是网络上的销售就都是忽悠呢?这当然不是。只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良心经营的商家,也就一定有昧着良心赚快钱的不良商家。
这个时候,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要睁大眼睛,尽量找寻一些信誉度高,价格适中的商家,而不是紧盯价格,总想着捡漏。
这年月,买的不如卖的精,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大家只有抛弃捡漏的心态,本着寻求自己真正喜欢和需要的,同时在价格上也量力而行,才能买到自己真正心仪的物件儿。
好了,我是老郭,希望您能够喜欢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