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历史5:辽代公主18岁离奇死亡后,竟用2100多块琥珀盖满全身

琥珀的历史5:辽代公主18岁离奇死亡后,竟用2100多块琥珀盖满全身

00:00
05:34

辽代公主18岁离奇死亡后,竟用2100多块琥珀盖满全身

大家好,我是老郭。
上一期的琥珀历史,我们聊了在古老东方大地上关于琥珀的一些小故事,以及琥珀在佛教之中的地位和运用。今天这一期节目,我们则想来聊一聊琥珀的珠宝属性是在什么时候被人们所发现的,又是什么时候被人们运用到极致的。
上古时期的我们之前就提到过,无论新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对琥珀有所运用,但主要还是把琥珀当作通灵的圣物,用来祈神和祭祀。一直到进入了封建时期,人们才开始对琥珀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渐摒弃了之前对于琥珀过于神秘的认知,开始欣赏起琥珀的珠宝气息。
在隋唐以前,当时的中国对于琥珀的来源几乎完全依靠来自西域和南洋的进口,且数量及其稀少,因此十分珍贵,只有皇家贵族才可以享用。
根据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锁所编著的《南史》中记载,前朝南齐的皇帝萧宝卷有一个宠妃名为潘玉儿,人称潘贵妃,特别喜爱珠宝玉石,她就拥有一只琥珀的手训。这种手训与现在的手镯有所不同,是戴在大臂上而不是手腕上的。记载中称这只琥珀训“价值百七十万”,在当时可谓是天价的宝贝。
时间来到公元1018年,也就是辽代开泰七年,18岁离奇病逝的陈国公主和其驸马一起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这个合葬墓保存得非常好,一直到1985年内蒙古政府在当地修建水库的时候才被发现,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于次年开始对这个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3000多件随葬品,其中,琥珀制品竟然就有2100多件,让考古学者感到震撼。其中四组琥珀璎珞更是和今天蒙古族和藏族喜欢佩戴的璎珞形制相近,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形成了现在都还保留的审美和习俗。
进入到明代中期之后,文房玩物和小巧的手把件开始时兴,虽然在那时候琥珀的药用价值大于珠宝价值,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对琥珀的艺术加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地,现在的南京市博物馆之中就藏有几件明代的琥珀工艺品,从精美的吊坠,到雕工精湛的琥珀杯,涵盖了从配饰到实用器的类型,历经了近千年的岁月,仍然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到了清代,人们对于琥珀的认知就更加清晰,很多爱好者还在著述之中对琥珀的品质高低和分类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清初的学者谷应泰在著述《博物要览·卷八》中提到:“琥珀之色以红如鸡血者佳,内无损绺及不净粘土者为胜,如红黑海蛰色及有泥土木屑粘结并有莹绺者为劣”等等,这些关于琥珀分类等的记录,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琥珀的风尚。
而且,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无论皇家还是民间,都崇尚佛教,况且,清宫之中,朝珠也本就是官员的重要配饰,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当然,从朝珠的材质上来说,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品类喜好,不同材质也代表着官阶的高低,在当时还真不能随心所欲,想用什么用什么。不过,我们至少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宫遗物之中,确实看到了有琥珀朝珠的存在。
民间的大户人家,虽然不能佩戴朝珠,但尤其喜爱把玩一种称为十八子的小手串,这种手串其实也是由单圈的佛珠演化而来,但在民间功能截然不同,除了把玩,更有着装饰的效果,遇上好的材质,同样也有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那时候的八旗子弟们,整日无所事事,不是遛鸟就是玩蟋蟀,在家就抽鼻烟。各种鼻烟壶之中,琥珀也是一种重要的材质。
那时候清宫对于琥珀的喜爱,几乎不亚于翡翠,在清朝与俄罗斯的外交来往中,沙皇曾经把琥珀制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皇帝。例如:1693年沙皇特使带给康熙皇帝的礼品里就有“精制枝形大吊灯一盏、琥珀大烛台一对,琥珀瓶一只、琥珀框镜子一面”等。这些都是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这些精美的琥珀艺术品,经过漫长的岁月,有的被各地博物馆所收藏,有的则流入民间,成为了收藏领域的宠儿。
好了,本期我们讲述了琥珀大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具备珠宝属性的,下一期,我们则会来探讨一下,琥珀在古代贸易史上,究竟是如何从原产地被运往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的。
关注我,获取更多的珠宝历史和故事。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