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银行理财——银行就是保险箱?

12. 银行理财——银行就是保险箱?

00:00
07:34


前面的六期节目,我们介绍完成了本节目的第二个模块,也就是整个资产配置的框架和步骤。听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确了理财的规划和目标,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如何进行动态再平衡的操作。在上期节目的最后,我们也总结了买出进攻类资产的三种情况。


从这一期节目开始,我们进入第三个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针对资产配置的第三步,通过介绍主要的理财产品和基金,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以及适合当下市场情况的投资标的。本期节目,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理财产品聊起。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应该属于绝对的防御类资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选择保险的银行理财。


最近有两个新闻,应该足够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个就是关于民生银行的假理财案。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的行长伪造了一款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向100多名私人客户销售了高达30亿的假理财。工作人员向客户推荐该产品时称,该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这个假产品的销售,居然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被发现。直到一位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拍了一张该理财产品的照片,发给他在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时,经过调查,这个案件才被发现。


第二个新闻,就是关于新华信托的违约事件。之前,国内的信托就是刚性兑付的代名词。业内的潜规则就是,信托和它所投资的项目,虽然签的是股权的协议,但实际上是债权。因为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的偿付顺序要优于股权人,所以,之前的信托,都是“明股实债”,即使信托所投资的企业赔钱破产,信托也是第一个被偿付的对象,因此信托违约的事情从未发生。但去年,关于新华信托的法院判决,则打破了,这个业内“明股实债”的潜规则。信托公司,按照合同是股权人,而不再享有债权人的优先偿付权。于是,新华信托这笔2.5亿的信托理财,就毫无疑问的违约了。这份不起眼的法院判决书,很可能引起中国信托理财行业的剧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最近的房地产的调控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信托产品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如果再继续刚性兑付很可能让个别信托公司不堪重负。


从上面两个新闻,我想大家对于银行的理财和信托也应该有了一些风险意识,银行,并不是保险箱。


但是,让我们内心很矛盾的是,银行的理财和信托,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应该属于防御类资产,也就是说,我们要求他绝对的稳妥。那如何选择稳妥的银行理财和信托呢?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要先确认我们买的不是假的理财。

怎么去查理财的真实性呢?我们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可以查到一个“产品登记编码”,这个编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相应的备案,如果查不到,那这个产品可能就是有问题的。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购买理财,网上渠道比起在柜台购买,就不太会买到假的理财产品了。


在避免买了假理财的前提下,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理财产品本身的风险了。


第二,看银行的信誉和规模。像中农工建以及招行这些大型的信誉好的银行,就肯定比规模小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要靠谱儿。而且,尤其对于信托的选择,因为投资者不可能掌握信托项目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更多的是依靠银行对于信托项目的审核。因此,越严谨的,风险控制越好的银行,越值得信赖。


第三,看产品的风险评级。以招行的风险评级为例:

R1——谨慎型。

R2——稳健型。

R3——平衡型。

R4——进取型。

R5——激进型。

所以,对于防御类资产,它的风险评级一般都是R1或者R2。


第四,看收益率。在我们对防御类资产介绍时,我们曾提到,防御类的长期收益率大概是在5%左右,如果明显偏离这个收益率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多想想了。比如,民生银行这个假理财的案子,一年的无风险收益率是8.4%,明显高于现在市场上平均5%的理财收益率,对于这种过于美好的事情,我都是抱有深深的怀疑的。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银行理财和信托,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应该属于绝对的防御类资产,所以,我们花了一期节目的时间介绍如何选择靠谱的银行理财,防止各种各样的陷阱,确保我们资产的安全。下一期我们开始介绍基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七零后的芳菲

    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