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固定收益】银行理财:不再保本的银行理财还值得投资吗?

4-2【固定收益】银行理财:不再保本的银行理财还值得投资吗?

00:00
10:15

课程精华笔记


银行理财是近年来最受个人投资者欢迎的投资方式,没有之一。在这一轮金融扩张周期中,理财规模飞速增长。2010年全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规模才3万亿,2017年就已经突破30万亿,远远超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保险等投资品。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原因很简单: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理财投资绝对安全,而且收益相对较高。有银行这个最靠谱的金融机构来保本,几乎没有风险。和存款相比,都是银行保本,而理财产品的收益普遍比存款要高出几倍,所以大量的存款开始搬家,造成居民存款规模的增长放缓,甚至开始下降。


从银行的角度看,发行理财融资的意愿也很强。首先,可以突破过去的利率管制,银行没办法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但可以发行相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其次,银行用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并不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属于表外资金,这意味着理财资金不用接受像存款那样严格的监管,银行可以使用这部分资金相对自由的进行投资。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合力让理财资金出现爆炸式增长。但如果你关注新闻的话,你会发现最近理财开始下降了。就在我国金融机构资管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却开始见顶回落了,现在已经重新回到了30万亿以下,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银行理财的大变局已经来了。


中央今年以中央深改委的超高规格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就是所谓的资管新规,其中核心就是要重整银行理财,重整的方向就是让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回归本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过去银行理财已经完全背离了代客理财的本源。作为一种资产管理产品,银行理财本质上不应该是银行向投资者借钱,而是帮着投资者管钱,投资者把资金委托给银行管理,银行收取管理费,风险和收益都应该留在投资者身上,赚了是投资者的,亏了也是投资者的,这样才是正常的资产管理业务。但过去银行为了变相拉存款,就开始对投资者刚性兑付,不光保本还保收益,这造成了严重的金融风险:


第一,银行承担了不合理的兑付压力,导致期限错配和资金池等现象。银行这边对投资者刚兑了,那边就要去投一些刚兑的资产,而刚兑的资产毕竟有限,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一旦资产端发生亏损,这边负债端的兑付压力就很大。尤其是银行投资的项目大多是长期的政府项目或者房地产项目,而吸收的理财资金大部分是半年以内的期限,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期限错配,银行就只能拿短期的产品滚动发行来对接资产,有时候还要拿A项目的钱去补B项目的债,这就是所谓的资金池,这都是这一轮监管要严厉打击的事,因为这样一旦项目端出现风险,银行对投资者刚兑的压力是很大的,很可能造成银行的重大风险。


第二,监管体系被架空,导致监管对银行失去了应有的风险控制。监管对银行表内的存贷款业务是有严格的、健全的监管体系的,比如你每吸收100块的存款,要有十几块作为存款准备金,应对提取的需求,又比如你每放出100块的贷款,要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和资本金,以应对可能的损失,但现在你把所有的业务都拉到表外,这些指标和措施就全部失效了,银行倒是变自由了,原来表内不能做的一些违规业务都可以通过表外去做,但这显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风险,让银行理财重回“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资管新规对理财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第一个变化就是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就像你买的公募基金一样,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产生的盈亏由投资者承担。第二个变化是禁止投向非标债权和期限错配,理财资金投向高收益率、高风险资产受限,更加考验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第三个变化是禁止多层嵌套,控制了银行资金的杠杆规模和监管套利,银行资金的优势减弱。第四个变化是普通投资者接触到的产品范围变小,很多收益与风险明显不符的产品不能再买了。比如说90天以内封闭式理财停止发售,而2017年以前90天以内的理财产品最高可以达到40%,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产品的流动性其实非常好,但是对银行来说会出现借短投长的期限错配风险。新规发布后,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了30%。


总的来看,银行理财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那么未来银行理财还值得投资吗?从短期来看,资管新规设置了最晚到2020年底的过渡期,部分银行例如工商银行等仍然在售卖保本类产品,但长期来看,一方面,风险偏好较低、依然希望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其他的投资渠道,比如债券、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后也会有相应的投资机会,只不过和过去不同,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将会成为决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


怎么去选择转型后的理财产品呢?不能只看收益率,要做好两步筛选,第一步是避免买到“假”的银行理财,第二步是挑选“对”的银行理财。


第一步是避免买到“假”的理财。即使是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也依然需要防范类似去年民生银行“飞单”、“萝卜章”的问题。首先正规的理财合同中一定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或15位理财产品登记编码,通过这个编码可以在由之前银监会批准建立的中国理财网查到对应的产品。其次,在签署合同时银行需要进行在专门区域进行录音、录像的双录操作,以确保投资者充分理解理财产品信息,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最后,仔细看合同中银行盖章、银行汇款账户与购买理财的银行是否一致。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基本可以排除掉绝大部分的假理财。


第二步是选择对的银行理财。首先要选银行,净值化银行理财对银行的投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恰恰是很多中小银行并不具备的,大银行优势明显。其次是选择银行的具体产品。一般银行会根据客户的风险测评等级,为客户提供从低风险低收益的保守理财,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端理财等各类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评级来选择需要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品究竟是由银行发行还是代销,因为只有发行方才有对理财资金的管理权,大部分第三方发行人投研能力和资金实力都无法与银行媲美。资金的安全与收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再次,一定要注意理财合同中资金的投向。判断风险最根本的一条标准就是,非标准化资产也就是不可以在交易所进行流通,信息不对称,风险大。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再到非标债权市场,风险依次递增。最后,警惕高收益,理财资金在资管新规之后只会越来越规范,收益率也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高收益的产品凤毛麟角。因此当你碰到一款预期收益率明显超出4%-5%收益率区间的产品时务必警惕。


总结一下,银行理财已经不再保本,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各银行、各产品之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大,大家一定要树立新的理财投资理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G楼下找Lisa

    理论知识太多了

  • cophef

    太多专业名词

  • 淡泊宁静淡然

  • 1326848kbul

    全是理论 语速也太快了 说话也不太生动听久了容易困

  • 1893528sflu

    很多人认为银行理财很安全,听了专家的讲解明白了

  • 沈诚_

    怎么感觉大材小用了

  • 石水镇

    看了看简介 看了看每集的评论 感觉是大学专业课

  • 青舞syf

    银行理财收益具体百分之多少是合理区间?

    路易斯兔 回复 @青舞syf: 当你碰到一款预期收益率明显超出4%-5%收益率区间的产品时务必警惕,引用管博士的原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