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33.刘老幺入秦

中国历史真相 | 033.刘老幺入秦

00:00
25:07

本期内容:

1. 大知识分子郦食其投奔刘邦

2. 刘老幺“截胡”“谋圣”张良

3. 赵高逼死秦二世,子婴继秦王位

4. 子婴降刘邦,秦亡

5.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

6. 刘邦和张良,谁成就了谁?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的这个让刘老幺前倨后恭,请上座,然后向他请教的人,就是楚汉第一外交家郦食其同学。

                             

                                  一


郦食其这个名字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读就是Li shi qi,但正确读音应该是Li yi ji。这哥们随后就给刘邦献上一份大礼,那就是陈留县城。


他可不仅仅是建议刘邦去打,而且因为他和当时陈留县令关系好,还主动请缨去做了内应,里应外合,结果是一下子就打了下来。然后,刘邦获得了陈留县里面无数的军事物资,从而把队伍扩充到了两万多人。不仅如此,这位郦食其还把他弟弟郦商的四千多人的队伍拉进了刘邦的阵营。


听到这里,你很可能会感慨一句,这刘老幺不就是开启了主角光环吗?郦食其挨骂不生气,反而是送人,送城,外加送弟弟,除了主角光环,哪里能有这么好的好事?这事儿呢,从某种程度上讲,你说的一点都没错,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有主角光环的成分在里面,这是一定的。


但是,刘老幺和郦食其的故事里面,还有一点别的东西,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根据各种史料来看,这个郦食其虽然穷,但确实是一个大知识分子,读书很多。虽然只是一个小官吏,可是高阳当地人无论是官还是匪,都不敢欺负他,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一件事,他是一个有本事有名声的人。



33-1 高阳酒徒郦食其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对于这样一个地头蛇,如果刘老幺这个过江龙一点也不知道,那你信吗?我是不信。而且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郦食其本人如果不想单独干,肯定也想找一个人投靠,这一点《史记》里也有暗示,“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也就是每一个路过高阳的起义军将领,郦食其都暗暗观察过,没一个满意的。


所以,刘邦和郦食其两个人见面之前,互相都知道对方,这件事是肯定的。然后我认为刘邦为了招揽人才,他开始玩诡计了,《史记》上明确记载了他手下的一个高阳本地士兵,是如何和郦食其谈论刘邦的,说“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也就是这名士兵告诉郦食其,说俺们家的沛公,那脾气,老不好了,曾经把知识分子的帽子解下来,往里面撒尿,而且和读书人聊天的时候,经常对读书人破口大骂。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刘老幺从来都不喜欢读书人是千真万确的事儿,可是如果这个读书人有一个带兵4000多人的弟弟,并且还认识陈留县令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郦食其听到刘邦的这些事迹,反而激发了好奇心,加上别人的怂恿,这就出现了求见刘邦的这一幕。刘邦从开始的极度傲慢,转变到极度恭敬,应该就是在演戏。这场大戏唯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郦食其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你看看老夫,三言两语,就让这个从来不把知识分子放在眼里的大老粗恭恭敬敬地向我求教。这种心理上比其他知识分子高一等的满足感,让这位“高阳酒徒”决定为刘邦效力,最后献出了整个生命。


所以,刘老幺同志的第一个特点是心理学学得好,对人心微妙之处有恰到好处的掌握,有了这个本事,只要耍一点小手腕,人才自会滚滚而来。


以上就是我自己对郦食其见刘邦这一幕的分析,当然,仅仅是我一家之见。


那么,号称楚汉第一外交家的郦食其难道就不知道刘老幺在演戏吗?我觉得吧,就算是当时没意识到,后来郦食其也肯定有所觉察。那么,郦食其为啥不离开刘邦呢?谜团要一个一个地解,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


刘邦在陈留招兵买马之后,声势大振,西进的路上凯歌无数,当然,这里面有不少城池是郦食其劝降的,也就是用他外交家的嘴啃下来的。


这一天就来到了颍川郡,估计郦食其在这里不认识人,大家正准备开打的时候,遇到了另一波起义军,很巧的是,里面有一个刘邦以前认识的人,这家伙的名字叫张良。



33-2 刘老幺入秦路线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张良,战国时代的韩国人,据《史记》上说,此人面容姣好如女子,而且家里世代贵族,爷爷和老爹都曾经是韩王的宰相。所以,韩国被秦灭了之后,他最生气,散尽所有家财,雇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趁着秦始皇出巡的时候想结果了他。但由于嬴政实在是狡猾大大的,他们砸错了车,把副车砸得粉碎,秦始皇毫发无损。


我们说历史上有记载的刺杀秦始皇只有三次,前两次分别是荆轲和高渐离,那一对好基友失败之后都被砍成了肉泥,可是这一次的张良很牛掰地全身而退,而且隐姓埋名十几年都没被抓住,不得不感慨,这哥们不仅有胆,还很有谋,计划得十分周详。


据说他在逃亡途中,遇到了黄石公。这老头儿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很是调皮,三番五次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作为一名职业杀手,那第二职业必然是捡鞋,我们的大刺客张良,每次都屁颠屁颠地跑到桥下,把老先生的鞋捡回来,把黄石公这个老家伙哄得十分开心,就传授给他一本《太公兵法》。这里的太公说的是姜太公,也就是说,这个姓黄的,是姜子牙老先生在人间的代言人。



33-3 张良和黄石公


很自然地,司马迁在《史记》里讲的这个故事和黄石公这个人,我们现在一般都认为是虚构的。不过呢,《太公兵法》这本书是存在的,也叫《六韬》,是一本战国时期成书的兵法,现在已经被翻译成日、英、越、朝、俄等多国文字,日本军界更是喜欢的不行,称之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至于说后来张良惊人的智谋,是不是来自这本书,那我就不知道了。

你要是问,这个张良的智谋到了什么程度,那我只能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他的称号是“谋圣”,智谋之圣人。后来曹操夸奖荀彧,朱元璋夸奖刘伯温,都要文绉绉地来一句“吾之子房也”,子房就是张良的字,姓张名良字子房。


等到陈胜起义之后,潜伏已久的张良也弄了100多人准备造反,但不久,他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自己不是当头领的料,换句话说,没有那个天赋。


我这里插一句话,这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都是靠天赋的,“书到今生读已迟”,读书是,打仗是,当官儿也是。诸葛亮读了再多的书,智商无敌,天才总理,但他也做不了刘备做的事儿;成吉思汗一个字也不认识,照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们往往说的人不能和命争,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和天赋争。


在张良意识到自己不是领袖材料之后,他就和郦食其一样,琢磨着找一个人辅佐,开始他想去投奔景驹,但命运这玩意很神奇,在路上,他遇到了刚刚起兵不久的刘邦,两人一起走了几天之后,张良改了主意,他决定跟从刘邦。


史书上原话是:“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这段话非常重要,他揭示了刘邦成功的第二个特点。张良,或者说谋士们的学问给别人说,别人一头雾水,可是给刘邦说,他马上就懂。“沛公殆天授”,人家刘邦就是一个天才,士为知己者死,知识分子不就是喜欢知己吗?啥叫知己,刘老幺就是!


估计那位叫景驹的农民军领袖到死都不知道,曾经有一个“谋圣”想投奔他,被泗水亭长刘邦刘老幺给截胡了,啥叫命?这就是!


不过呢,在张良的心中,还有一件事比跟着一个天才打天下更重要,那就是忠君,也就是辅佐韩王的后代,毕竟他家族世代都是韩国的宰相。所以,当他后来真的遇到一个韩王的后裔,他就辞别了刘邦,一心一意地帮助那个叫韩王成的家伙准备光复韩国。


                     三


时间回到现在的颍川城下,两队人马相遇后一聊天才知道,原来张良跟着韩王成一直就在这附近转悠,根据地就像狗熊掰玉米,打下来一个就丢了另一个,复兴韩国遥遥无期。


在打下颍川之后,张良就和韩王成说,我跟着刘老幺去打关中,您老人家在这里守着颍川。韩王成人老实,对张良又是言听计从,马上点头答应,您请自便,我呆在这里不动就是了。


你若是问,如果这哥们这么听话,为啥和张良在一起连一块根据地都打不下来?大不了张良献计谋的时候多解释几句呗,这事儿呢,我们还要往下说,我保证听完这一集,你肯定会明白。


刘邦有了张良之后,西行的路走得更加顺利了,在南阳大破秦军之后,他就有点飘,脑袋里全是“先入关中者王”这张大饼。随即,这哥们就想放弃攻打秦朝残兵败将所在的宛城,快马加鞭,赶紧去关中当王。


张良这时候就说了,您现在去武关,必须走秦岭北麓,一路都是狭窄的山路,宛城这里留下这么多敌人,万一您前面再出一个章邯,那您就彻底完蛋了。


刘邦一听对啊,赶紧连夜转身去攻打宛城。就在这时,宛城里面一个叫陈恢的谋士来见刘邦,说你干死我们,你自己也有损失,而且耽误你去关中称王的时间,不划算。如果你准许我们郡守投降,封他为侯,然后让他领一小部分人替您守卫宛城,那你是既没有后顾之忧,还增加了进攻关中的人手。对于这样的提议,刘邦肯定是一百个愿意,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宛城投降。


宛城的那位郡守投降之后,刘邦立马封他为殷侯,这个没啥,履行合同而已,可是除此之外,刘老幺郑重其事地封那位说客陈恢为千户,这就反应了刘邦的第三个特点,他为人大气,从来不吝啬赏赐,只要你有用,金钱美女,职称头衔,绝不亏待你。你的每一份功劳,每一次贡献,他都会用你最喜欢的东西回报你,这自然而然地让人感觉跟着刘老幺这位老大,生活有奔头儿。


等刘邦张良这一伙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关中南面的武关时,秦朝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这时候,章邯军向项羽投降了,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胡亥就是再傻,也知道大事不好了。他就想问问自己的好老师赵高先生,这到底是咋回事啊,我就躲在宫里当了这几个月的新郎,天下咋就变成了这个鬼样子?可是赵高这时候哪里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先是装病,不去见胡亥,后来觉得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就暗中联络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郎中令赵成发动政变。


公元前207年10月1日,秦二世胡亥,和闯进宫、手里拎着明晃晃钢刀的阎乐,做了下面这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可以见丞相赵高吗?

不行。

那我不做皇帝了,做一个王行吗?

不行。

那做一个万户侯咋样?

不行。

做一个老百姓总可以了吧?

我靠,你这人烦死了,和你说实话吧,丞相赵高让我来杀你,你不死我就得死,你说咋整?


还能咋整,胡亥只好去死,据说死之前埋怨身边最亲近的一个太监,说事情坏到这个样子,你咋不提醒我?那个太监终于说了这辈子最真实的一句话,我就是不提醒您,才活到今天的,要是我提醒您,我早就挂了。


秦二世被逼自杀之后,赵高有两个打算,第一个是和在武关门口的刘邦联手,平分关中地区,可惜的很,咱们的刘老幺掰着手指头一算,一半儿?那肯定比整个儿要小,我提着脑袋干革命就是为了“先入关中者王”,我能和你分?啥也不说,直接拒绝。


赵高的第二个打算是自己当皇帝过过瘾,这个仅仅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里,也不知真假。说赵高拿着玉玺刚走上宫殿,宫殿就开始摇晃,这样来回三次之后,赵高明白了,这是上天不让自己当皇帝啊,于是就和群臣拥立一个叫做子婴的皇室子弟即位。


同一本《史记》,在《秦始皇本纪》里就没有赵高要当皇帝这段儿神神叨叨的描写,直接说赵高让子婴即位,同时记录了赵高的一段演讲,说“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啥意思呢?就是现在六国都已经恢复了,咱们可怜兮兮地只剩下函谷关这边的地盘了,再用皇帝的称号就不合适了,还是用秦王的称号吧。 所以,我们现在都说秦二世而亡,因为这个子婴继承的不是皇帝宝座,而是秦王的位置。


关于这个子婴,史学界历来就有一个争论,那就是他到底是和秦始皇一个辈分的人物,还是子侄辈的,甚至孙子辈的。因为秦朝的历史,我们能依靠的,基本上只有《史记》,所以你应该知道,是《史记》这本书出了问题。


问题就在于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里说,子婴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但是他老人家在《李斯列传》里又说,“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也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当然,对于这句话也有另外一个解读,那就是把传国玉玺给了秦始皇弟弟的儿子,一个叫做婴的孩子,那么子婴就是秦始皇的大侄子。


在我来看,现在很难做一个定论,因为证据实在是太少了。如果纯粹按照逻辑推演,那么第三种说法,也就是子婴是秦始皇大侄子的这种说法最符合逻辑。原因有二,第一,史书记载秦二世杀了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那么,他们的儿子们就算是不死,也跑得远远的了,留在京城,还能即位的可能性不大,这就去除了孙子辈的可能;第二,从权术斗争来看,赵高可能不会,也不敢立秦始皇弟弟这种元老级别的人物,这也去除了秦始皇同辈的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子侄这一辈的了,当然,这是我瞎猜的。


无论如何,不管子婴的真实身份是谁,也别管他上位是皇帝登基,还是秦王复位,这种事都要先去祖庙里祭奠一番,和祖宗们汇报一下工作。但见祖宗之前你还要斋戒,就是在五天之内戒烟戒酒,不吃荤食,不过性生活等等,主要是怕味太大,熏到祖宗。


这里顺便补充一个小常识,中国古代的不吃荤食并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葱姜蒜这类刺激性食物,荤食并不是肉食,肉食在我们古代叫做腥,就是偷腥的腥,月字旁,加一个星星的星字,戒荤腥那才是既不吃葱姜蒜,也不吃肉的意思。


这样严格的斋戒在莺歌燕舞的皇宫里肯定做不到,所以,皇室一般都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叫斋宫。新的秦王子婴在斋宫里,对自己的儿子和亲信太监韩谈披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赵高这家伙杀了二世皇帝,现在还想杀我,我准备五天之后,当缩头乌龟不出去,他肯定着急,你们到时候就说我病了,他一定会亲自来查看我的情况,韩谈,你就在这里干死他。


果然一切都像子婴预料的那样,赵高自投罗网,被韩谈一刀砍死,随后子婴宣布赵高的罪状,夷灭三族。此时离李斯被灭三族仅仅一年左右,无论是罪有应得,还是天道报应,赵高,这位大秦帝国的祸害总算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子婴这家伙其实很聪明,决断力和行动力都不差,并且史书上说他“仁爱而且节制”,但很可惜,这些都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刘邦已经在郦食其和张良的帮助下攻破了武关,在兰田击败了秦朝最后的武装力量。随即驻军灞上,距离咸阳只有50里左右,而大秦王朝再也找不出一个章邯,也找不出10万骊山囚徒了。


公元前207年11月,只当了46天秦王的子婴出咸阳城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老幺西行到此,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四


实事求是地说,刘邦之所以如此顺利,一路西进受降数十座城池,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已经把秦朝军队给打服了。可以说巨鹿之战之后,各地的秦军有不少就已经给自己找退路了,章邯投降之后,更是都感觉大势已去。


不仅是中原地区,就是秦始皇征服的岭南百越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起来造反。秦将赵佗最终镇压了所有反叛,但是他不愿意,也不可能,更做不到回来救援大秦王朝,最终在岭南独立,成立了南越国,都城是在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我在广州的时候,一共去过两次南越国纪念馆,每次都是小雨霏霏,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第三次。


刘邦进入咸阳宫之后是两眼发直,各种奇珍异宝,美女娇娃,哪里还挪得动脚步,就差大喊一声,老子爽死在这里得了。包括樊哙在内的手下都劝他,您不要住在咸阳宫。他也不听,这时候张良出场了,他像老朋友聊天一样的说辞打动了刘邦,厉害之处就在于“天下未定”四个字,大哥,您听听函谷关外,项羽的马蹄子已经很近了好不好?


刘邦最终听进去了张良的意见,他开始行动了:“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不仅如此,他还召集老百姓谈话,说乡亲们啊,大家都受苦了,我刘老幺如果当上关中的王,就废除一切酷刑,只保留三条,哪三条呢?那就是杀人者死,盗窃和伤人的判刑,别的法律一概废除,大家好好过日子,这就是成语“约法三章”的出处。


同时,刘邦还善待投降的子婴,手下人说可以杀了子婴立威,他说nono,俺们仁义之师,不干那事。对子婴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不打不骂。老百姓送来劳军的酒肉他也一概送回,笑眯眯地说,俺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咋能拿老百姓的东西呢?同时,咸阳城内的秦朝旧官吏一律正常上班,工资照发,这哥们说为了老百姓正常生活,就算是非常时期,政府也不能关门啊,照常办公!结果是咸阳城的老百姓都对这位刘老幺衷心爱戴,“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就是我想说的,刘邦的第四个特点,他一旦接受了你的意见,往往做的比你这个出主意的人还要到位,收到的效果还要好,也就是人家的情商和执行力都是杠杠的。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为啥韩成有了张良那么长时间还是不能占据一块根据地?原因就一点,因为他俩的执行力都不行。


你要想想,如果张良出一个主意就行的话,那他自己为啥做不了领袖?事情本来就是要在他的谋略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发挥才可以。刘邦擅长的就是这个。


我们举个例子,某个公司,余总的谋士献策说,我们公司现在必须要和赵老大结盟,这家伙的爱好是高尔夫球。作为一个谋士,他的任务就结束了,下面需要余总去请赵老大打高尔夫球,和赵老大聊天,搞定联盟,这里面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需要余总自己去斟酌,去执行。


所以,善于谋划的做谋士,长于决策和执行的做老板,这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说张良帮助了刘邦,反过来说,难道不也正是刘邦成就了张良“谋圣”的地位吗?这就是真相。


                     五


言归正传,刘邦变成老实孩子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羽这个霸王此时正在快速赶来。但是百密一疏,刘老幺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他派人去了函谷关驻守,关门紧锁。这是防备谁,那是傻子都知道。不过呢,我认为与其理解为一个错误,不如说是刘邦的一个幻想,幻想着项羽和联军遵守楚后怀王和大家的约定,承认他这个先入关中者为秦王。


可是凡是幻想,最后都是会破灭的,项羽怎么可能惯着他这个行为。这个小霸王命令手下的英布,给我砸开这个破门。


我们说英布这个人,在武力上,是一个和项羽不相上下的人,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也就是说,英布这个家伙,经常在全军里面,功劳第一,这就是现在“冠军”这个词的出处。


此刻英布得到了项羽的命令,那是毫不含糊,一个回合,就拿下函谷关,项羽随后带着40万联军一拥而入,然后驻军新丰鸿门。


这时候,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就和项羽说了,刘老幺这家伙原来在沛县,吃喝嫖赌,无一不好,现在进了咸阳这个花花世界,居然不贪图财宝,不近女色了,您以为他不行了吗?他这是忍着,憋着呢,这家伙肯定有大志向,而且我夜观天象,这小子脑袋上面都是龙虎之气,容他不得,必须干死!


也恰在此时,刘邦手下有一个叫曹无伤的将领,可能是被项霸王的绝世风采所吸引,就偷偷地密报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说刘邦不仅仅是想称王,还想把金银珠宝都弄到他家后院去。


阻拦进关,意欲称王,尽占珍宝,头上还有帝王之气,这几把火一烧,项羽是勃然大怒,发出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早上,吃饱了饭之后,我们就去干死这个刘老幺。


面对旌旗招展,杀气腾腾的40万精兵,可怜的刘邦同学现在都不用装孙子,他就是真孙子。但即便是他可以管项羽叫爷爷,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能放过他。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么大的危险,这么重要的事情,最后用一顿饭给解决了,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3579540

    王老师,太子丹刺秦,您评价没有意义。张良也刺秦,他是谋圣,难道看不出刺秦没意义吗?这其中是啥逻辑呢,谢谢

    枫落白衣 回复 @听友43579540: 因为目的不一样,太子丹说的是要救燕,刺秦救不了燕;而张良是报仇,杀之而已

  • 雅鱼入梦

    为枫落白衣先生打call听第五遍了

  • 海轮就没有邮轮好

    “这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都是靠天赋的,书到今生读已迟。”需常记在心。

  • 兮墨颜

    主播是东北的嘛

  • 柱子爹居士

    高人、高人、高人!枫落白衣!👏

  • 悠悠峥嵘草

    加油播啊,非常好听

  • 116afwj

    全家都特别喜欢您!

  • 头OP耳钉

  • 碰碰_6o

    我想项羽能打仗,应该没有刘邦会治国

    爱听名著的我 回复 @碰碰_6o: 历史书上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笔带过,终于了解了,谢谢

  • 一醉雨听风一

    冠军🏆这词不是来源于,不是霍去病的冠军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