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11.秦穆到楚成

中国历史真相 | 011.秦穆到楚成

00:00
22:54

本期内容:

1. 秦偷袭郑国失手

2. 崤之战

3. 秦穆霸西戎

4. 楚国大发展,和氏璧变玉玺

5. 楚成王之死

6. 皇帝谥号一般是怎么封的?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说秦穆公和晋文公一起伐郑,可是被烛之武这个老头子一忽悠,秦国叛变了。关键时候,晋文公显示出了一个霸主的胸怀,他对手下人说,要不是秦穆公,我还在野地里面要饭,如果不能报恩,再把同盟转变为死敌,那我们就傻X了,咱们也撤兵吧。伐郑这件事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过去了,可是,所谓的秦晋之好,基本也就到头了。

                                   

                                 


两年之后的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他的儿子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活着的时候,感激秦穆公扶持他上位,不对秦国做什么,可是不代表他儿子也这么想,下面这件事最后彻底地破坏了秦晋的联盟。


就在晋文公前脚刚刚翘了辫子,秦国留在郑国的那个将军杞子给秦穆公发回信息,说郑国现在老信任我了,让我守北门,您要是有什么想法,赶紧来,我替你开城。秦穆公一听这个就心动了,趁着晋国国君刚死,内部混乱,干脆,我一个人先把郑国这个东道主干掉算了,好处都是我一个人的。


11-1 秦穆公


秦穆公派了三员大将去攻击郑国,分别是百里孟明、西乞术和白乙丙。当然,按照他们这些家伙的想法,那是偷袭,咱们郑国北门有人,去了叫一声“芝麻开门”,就可以进去抢劫了。


可是这事儿在大将白乙丙他老爹看来非常不靠谱,他爹叫蹇叔,百般劝阻秦穆公说,咱们赶着马车、牛车,一路尘土飞扬,奔袭一千里,这么大动静郑国怎么可能不知道,人家要是知道了,我们肯定偷袭不成,说不定偷鸡不成还要蚀把米。


秦穆公完全不听,公元前628年冬天,秦国军队按时出发,那么,他们用了多长时间到达郑国呢?不知道,因为这些家伙根本就没到郑国,他们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还没等到达郑国,人家郑国的新任君主郑穆公已经从郑国的商人弦高那里得到了消息,派人偷偷地去驻扎在北门的秦国军队那里一看,果然,这批间谍正在“厉兵、秣马矣”,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样子。


郑穆公也没敢公开翻脸,就派了一个叫皇武子的人假惺惺地对这些秦国人说,各位大侠,你们把兵器磨得这么亮,咱们是不是去野地里打几只野鹿来打打牙祭啊?杞子他们也不是傻瓜,一听之下,就知道事情败露,几个人等皇武子一走,马上就撒丫子开溜,郑穆公自然网开一面,放他们逃出了郑国。


还在路上如同乌龟一样行军的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听说这件事之后,心里知道,偷袭郑国是不可能的了,真要去打,能不能打下来不知道,反正自己带的粮食肯定不够吃就是了。但是这么大的队伍出来一次,也不能空手而归,怎么办呢?有句俗语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当时所处位置正好是一个叫滑国的国家,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滑县,这批秦国的虎狼之师顺手之间,就把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滑国直接给灭了。


春秋期间,像滑国这样的小国被大国顺手灭掉的事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就像是刘慈欣大神在《三体》里说的那样:“毁灭你与你何干?”根本就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只是大国的一时兴起,一个或者几个小国就没有了,运气好的国君还能活命,否则直接一刀咔嚓了事。


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春秋期间“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些被砍了脑袋灭了国的小国国君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这个滑国之所以这么幸运,被我们在这里提了一下,主要是因为随后的一场大战。

 

                             二


秦国军队灭了滑国之后,趾高气扬地打道回府,将士们心里想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再也见不到秦国的羊肉泡馍了。为啥?因为晋国的军队已经在崤山给他们挖好了坟墓。


这事儿呢,完全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晋国“诸葛亮”先轸同学的策划。他认为这是老天爷把秦国军队送给晋国,让我们砍了他们的脑袋,违背老天爷的意思那还了得,必须干秦国。有人说,秦国对我们刚薨了的那个文公重耳有恩,能不能别这么干?先轸的回答是“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这意思就是我们死了国君,秦国人不来哭两嗓子就已经很差劲了,他们反而去攻打和我们一个姓的郑国,这些家伙是把我们当仇敌了,还哪有什么恩?


我觉得吧,有时候真的是能者全能,先轸这口才不去竞选美国总统有点屈才了。实际上,他完全是在瞎扯,好像晋国和郑国真的是兄弟一样,完全忘了两年前,他们和秦国一起欺负郑国的事情。


不管怎样,春秋历史上另一场有名的战役发生了,这就是崤之战,也记载在《左传》上,我们的中学课本上也有。战争过程省略,结局就是晋国在崤山把秦国军队一窝端,几乎无人生还,三位秦国大将都做了俘虏。但这三位比较幸运,晋襄公老妈,也就是秦穆公女儿文赢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一顿忽悠和威胁下,晋襄公就把他们放了。等到先轸听说之后赶到的时候,人已经走了,先轸对着晋襄公就是一顿破口大骂,还对着后者吐了一口口水,晋襄公也马上也醒悟过来,派人去追,但是来不及了,三位将军死里逃生,一路狂奔回了秦国。


10-2 崤之战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个先轸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已经不是失礼的问题了,就算两个人是平辈,在春秋时期,当面吐口水也是一种巨大的侮辱。不过晋襄公很有他爹晋文公的风范,宽宏大量,拿袖子搽搽脸,不仅没责怪先轸,还一个劲儿道歉,我听我妈的做错了,对不起啊。


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当国君的越是道歉,先轸同学事后就越后悔,觉得这事儿自己做的过分了,这哥们也想道个歉,不过他道歉的方式可谓是惊天地动鬼神,在随后的一场和少数民族小规模的战役里,他恭恭敬敬地写好了遗书,然后脱了盔甲,光着膀子,轮着片刀冲进了成百上千的敌人中间,最后壮烈牺牲。


春秋时期,为了道义和信念选择死亡的不计其数,但像先轸这样,即便决定了以死殉道,也要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血染沙场,如此刚烈的,也确实不多,而且,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也不多,愿他安息。


死里逃生的三位秦国将军百里孟明、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秦国之后,并没有因为崤之战的失败而受到惩罚,反而是秦穆公对着这哥仨好一顿道歉,读不起,都是我错了,我不该不听蹇叔的话。《左传》上的记载是:“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态度是相当诚恳。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说这个秦国和秦穆公了。


秦国我们都知道,是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封的国家,算是诸侯里面的小字辈,而且某种程度上,它还算是半个蛮夷,和中原的文化不太一样,大家也瞧不上它,一直到秦穆公上台之前,秦国的策略都是自保和自嗨,横跨今天甘肃和陕西两省,无论如何都算一个大国,但却不怎么和中原的诸侯国来往。可是秦穆公是一个有野心的主儿,他不像以前的祖先们那样,对中原敬而远之,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相反,他开始积极增强国力,向东扩张。


秦穆公采取的策略是招贤纳士,比如说百里奚、蹇叔等人,都对秦国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对外和中原国家加强联系,这才有了秦晋之好,就是和晋国通婚,不断地像一个居委会大妈一样,掺和人家晋国的家务事,而且跟在晋国后面去打楚国,打郑国,一句话,这个秦穆公既是一个有野心的,也是一个有能力的,总是想着把秦国加到中原诸侯国的朋友圈里。


10-3 百里奚相秦(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一切在晋文公逝世之后戛然而止,在这个崤之战之后,秦晋就没有什么之好了,虽然依旧是姐夫大舅子这样的关系,但只剩下了仇恨。秦穆公向百里孟明三位将军道了歉之后,继续重用他们,秦国上下也集体发誓,要报仇雪恨,但是很悲催的是,两年之后的公元前625年,这三位将军却再一次地败给了晋国人。


这一下秦穆公是彻底疯了,仅仅隔了一年,公元前624年,他老人家就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等于是切断自己后路,打败了老子就死在你们晋国了,这就是最初版本的“破釜沉舟”,项羽项霸王后来也是学他的。


这一招果然好使,俗语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晋国一看,怎么地?这是要同归于尽的架势啊,那还打毛啊,本来春秋的战争就是大侠之间切磋,点到为止,玩命?坚决不干!于是晋国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山,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扬眉吐气地回国了。


                                三


实际上,秦穆公也是一身冷汗,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时之勇,自己国家和晋国还是有差距的。从那时候开始,秦国转变了策略,既然从晋国进入中原这条路被堵死了,那就只能退回来,转而向西方发展,也就是开始扫荡附近的少数民族部落。《韩非子》这本书说“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史称“称霸西戎”,秦国自此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


与此同时,晋国也继续他的霸业,我们说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霸主,但两者的不同在于,晋文公的子孙们争气,在他死后,晋国的霸业并没有终结。严格来说,晋文公是在城濮之战一战而霸的晋国霸业开创者,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个盛产老陈醋的地方一直和南方的楚国进行霸业的反复争夺,这些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三年之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了。这位爷,或者说秦国,当时有一个很不好的,沿袭自商朝的习俗,就是用活人殉葬。给他殉葬的达到177人,这个对他后来参加春秋五霸的评比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孔夫子是遵守周礼的,强烈反对殉葬这种行为,别说活人,甚至用泥土烧成的陶瓷人都不行,有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据说就是他老人家说的,意思是用这些特别像人的陶俑来殉葬,开这个风气的人实在是应该绝后啊。


孔圣人都这么说了,后世的儒家学者自然就对秦穆公这种用活人殉葬的做法嗤之以鼻,所以呢,秦穆公在春秋五霸名单上就属于候补委员,有些人认为他是,有些人认为他不是。不过客观地说,秦穆公在秦国还真不是最残忍的,那时候,用活人殉葬的君主很多,比如他孙子的孙子秦景公,殉葬的人就达到了186人,而且那个孙子的陵墓也比秦穆公的豪华的多,是中国发掘过的先秦最大的一座陵墓,没有之一,名字叫“秦公一号大墓”,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当然,造成秦穆公在后世没有被评为正牌“五霸”的另一个原因是,秦穆公和中原诸侯的接触时间很短,也从来没主持过盟会,这也不像一代霸主的样子。只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他是正式的春秋五霸,原因比较简单,因为他攘夷,兼并了西方十二个少数民族地区,将秦国版图扩大了一千多里,司马老爷子比较看重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把秦穆公加入了五霸的序列。

 

                                  


就在秦穆公死之前的五年,公元前626年,南方有一位大人物也翘了辫子,那就是楚成王。我们说这哥们也是一个传奇,和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订立召陵之盟的是他,泓之战把满嘴仁义的宋襄公打得半死的是他,和晋文公对垒,因为手下不给力在城濮之战失败的还是他。所以,严格来讲,他绝对有资格列入春秋霸主之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楚国又出了一位更牛掰的家伙,按照一个国家最多只能有一个霸主的评比规则,楚成王也只好把郁闷埋在心里,让位给他的那位后代。


楚国这个国家最开始的位置应该是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但后来不断地向南扩张,他们的根据地就转移到江汉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中南部。它的版图在整个东周时期一直是最大的,这个最大的霸主全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重庆、貴州、山东的部分地方,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11-4 春秋时期楚国版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时候,楚国也是被周朝分封的一个小国,爵位是子爵,到了楚成王的爷爷楚武王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很强大,就让一个被他征服的诸侯国,随国的国君去和周天子说说,能不能把我的子爵往上提提,你给个侯爵也行啊。原话是“请王室尊吾号”,结果被当时的周桓王拒绝了,他一怒之下,自立为王,同时追封自己的祖先都为王,也是自此开始,历代楚国国君,都称王。所以,和前面说过的齐国,晋国,宋国,甚至秦国都不一样的是,楚国并不尊重周天子。


我们说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哥们在位的时候,从一位被砍断了双脚的家伙那里得到一块美玉。此人费尽千辛万苦才看见楚文王,对他说,我的左脚是你爷爷楚厉王砍的,我的右脚是你爹楚武王砍的,因为他们都不相信我手里这块石头是宝玉。您这次能不能先别动刑,咱有话好好说,把这块石头破开,要不是宝玉,你千刀万剐了我都行。


楚文王让人把这块大石头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宝玉,就把他命名为和氏璧,因为这个没了双脚还对国君忠心耿耿的家伙叫卞和。这个和氏璧和中国历史的关系很大,后来流落到赵国,那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只是小事一桩,重要的是,秦始皇得到它之后,把这块和氏璧做成了玉玺,上面刻着由丞相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就是传国玉玺,国宝里面的国宝。


这件东西经历汉,三国、两晋、隋、唐等1000多年的传承,都在皇帝老子的手里,但可惜的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它失传了,和大禹的九鼎一样,找不到了,以至于后来明代的朱元璋说,平生有三大恨事,其中之一就是“少传国玺”。如果你某一天,在你家某个犄角旮旯,发现一块脏不拉几的东西,上面有八个古代的篆字,那千万要留意,不认识字没关系,咱认识钱就行,因为这件宝贝的价值现在无法估量,在北京买一百来套房子应该不在话下。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也死了。他的大儿子堵敖继位,结果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72年,这家伙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病,要杀他弟弟熊恽,但熊恽小伙儿腿脚利索,先一步跑到了随国,然后借助随国的力量回国把哥哥堵敖杀掉,自立为王,这个熊恽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楚成王。


这个残忍的故事是《史记》上写的,但是分析一下就知道,那时候这哥俩最多10岁左右,什么兄弟相残,真相用脚指头都能猜到,就是楚国的权臣们利用这哥俩来达到争权夺利的目的。

楚成王虽然是背着一个莫名其妙的杀兄夺位罪名走上楚国君王宝座的,但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他的一生也恰恰是楚国国力迅速增长,开始引导长江文明向黄河文明学习和挑战的过程,这样一位和齐桓、宋襄、晋文都拜过手腕子的猛人,死的呢却是非常窝囊,你知道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楚成王没那么惨,但是也许更伤心,因为他是被自己儿子活活逼死的。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想废掉自己的太子商臣,另立公子职,至于说是不是像周幽王和晋献公那样,因为宠爱小老婆的缘故,那我不知道,史书上没说。这个商臣就去问自己的老师潘崇,咋办啊,俺爹要废了我。


潘崇问他,能侍奉新的君主吗?商臣说:“不能。”潘崇再问:“能流亡到别的国家吗?”回答依旧是“不能”,潘崇最后问:“能做一件大事吗?”商臣说:“能。”啥大事?干掉他老爹。这年十月,商臣领兵包围了王宫,楚成王面对亲生儿子明晃晃的钢刀,可怜兮兮地说,“儿啊,我就喜欢吃熊掌,能不能让我最后吃一个熊掌再死?”商臣就像回答老师潘崇的问话一样,简单明了:“不能。”楚成王没办法,老泪纵横地上吊自杀了。


他死之后,根据周礼的规定,必须有一个谥号。那啥叫谥号呢?就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或者大臣死了之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称号,换句话说,盖棺定论。这种做法从西周中叶的时候开始流行,以前的周武王那是自称,也就是活着的时候自己称呼自己的。


从周孝王开始,才有所谓的谥法,也就是如何颁发谥号的法律规定,它定义了很多谥号的内在含义,比如说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所以像晋文公,汉武帝等都是好的谥号。这个谥法系统贯穿整个春秋战国,我们所说的什么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都是这些家伙死了之后的谥号,也就是他们的继位者给他们的称号,现在经常看到电视剧里面人还活着呢,就有人上去喊“桓公大人”,那就未免吓死人了。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说儿子怎么能议论老子呢?就把这个谥法的制度给废了。不过没几年,汉朝一建立,就又恢复了,一直使用到清末帝制结束。所以除了秦始皇这一家子,几乎中国曾经的所有帝王皇帝,都有谥号。有人说这东西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稍微地限制一下君主,你活着胡作非为,等死了给你一个坏名字,让你遗臭万年,这样说有一定道理,至少,现在躺在那里的楚成王就是一个非常在乎这个称号的家伙。


他在没下葬之前,逼他自杀的亲生儿子,就是继位的楚穆王商臣,给了他一个谥号,叫灵。谥法上说,不勤成名曰灵,就是不好好干活,也不用人为贤,这是一个实在不咋地的称号。楚成王躺在那里,也不知道听没听到,反正就是不闭眼睛,睁着大眼睛看着他儿子,熊掌没吃上,谥号就不能给个好点儿的?他儿子商臣没办法,只好给他换了一个,就是成,安民立政曰成,这是比较好的称号,然后楚成王就满意地闭上了眼睛,不然的话,今天我们就只能叫他楚灵王了。


所谓的恶有恶报,在楚穆王商臣这里不灵了,这个杀父夺位的家伙无病无灾地过了12年的舒坦日子,中间还吞并了江、六、廖等小国。一直到公元前614年,他才去地下见他爹了,而他的继位者,儿子熊侣,就是春秋历史上另一位战功赫赫,当之无愧的霸主,他是谁?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悠扬160166

    听第一遍的时候免费听的,现在收费了吗?

    枫落白衣 回复 @悠扬160166: 小助手:免费版的那个录音比较吵,而且是没有完成的,现在的VIP版是全新重录的

  • 1511330sodt

    一个不懂历史的 或没发现自己对历史感兴趣的小白,自从听了这个专辑,一发不可收拾,百听不厌,居然变成历史爱好者,感谢白衣先生

    汤圆缘 回复 @1511330sodt: ha me too

  • Wxr463

    已经购买了,永远珍藏

  • 一吨er

    支持一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1776717qojw

    支持一下

    听友195378008 回复 @1776717qojw:

  • 保温壶1

    上学时的春秋五霸就是硬背啊,所以怎么能记得住呢,白衣老师把每个人物性格讲的丰满鲜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么讲怎么能学不会呢

    汤圆缘 回复 @保温壶1:

  • 木目之水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哈哈哈哈哈

  • 平和_1m

    很好,涨知识了

  • 1776717qojw

    好节目没人评呀

  • 乖乖艺凡

    尊重历史又清晰、通俗易懂…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