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_035.楚汉争霸起

中国历史真相_035.楚汉争霸起

00:00
23:33

本期内容:

1. 萧何月下追韩信

2. 韩信典故:胯下之辱、一饭千金

3. 韩信对项羽的三个评价

4. “暗度陈仓”,刘邦占关中

5. 刘老幺入汉中

6. 西楚霸王项羽的天下为何乱成一锅粥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刘老幺被西楚霸王项羽打发到了巴蜀地区,跟着他的人都认为,这下子完了,继续跟着沛公,除了吃火锅不要钱,别的也没啥前途了,于是纷纷开小差。毫无疑问,萧何的逃跑是最让刘邦郁闷的,但他也无可奈何。


结果两天之后,大反转来了,萧何又回来了。刘邦是又怒又喜,略带哀怨地问,你咋也跑了呢?萧何说我没跑啊,我去追人了。刘邦说追谁?萧何说韩信,刘邦说你扯淡,那么多高级将领跑了,你无动于衷,追一个小军需官,你骗谁啊。萧何这时候就说了,那些将领要多少有多少,无所谓,可是韩信这个人,“国士无双”,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如果你刘老幺想做一辈子汉中王,你不需要韩信,可是你要是想争夺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


 35-1 萧何月下追韩信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一


那我们就要问一句了,这个韩信是谁,值得大丞相萧何拼命去追?此人和刘邦,萧何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半个老乡,江苏淮安人。这哥们小时候比刘老幺混得还惨,《史记》上说,“贫而无行。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穷屌丝,经常在别人家混饭吃,大家都很讨厌他。


今天来看,韩信当年混饭吃的经历可以算是不要脸至极,他曾经在当地亭长家里,估计是亲戚,一连混了几个月,天天去蹭饭,撵都撵不走,最后逼得那个亭长老婆没办法,只好半夜爬起来做饭,一家人天不亮就在被窝里把饭吃完,等韩信早上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吃完了,这样几次之后,韩信才不去了。


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看他实在是可怜,就每天给他带点剩饭剩菜,一连几十天都如此。他对人家说,我将来会报答你,老太太很生气地说,一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报答我?我只是可怜你曾经还是个王孙,这才给你一碗饭吃,我可没指望你报答。


不过韩信后来发达之后,还是给老太太送去了千金,这个故事也衍生出“一饭千金”的成语,并且很受戏曲界的欢迎,《漂母饭信》这个曲目很多剧种都有。漂母,就是洗衣服的老太太,她说韩信是王孙这件事我认为是真的,也就是他祖上很有可能是个贵族,至少,韩信有那时候贵族的标准配置,一把长剑。


一个游手好闲的穷屌丝,还带着一把贵族才有的长剑,自然是很多人看他不顺眼。有一天,一个混混拦着他说,你人高马大,装模作样,实际上很胆小,你若是不怕死,就一剑杀了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了看对方,啥也没说,真的就趴在地上,从对方的胯下钻了过去。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胯下之辱”的出处,很多人都拿来当励志的故事,这也没错。可是如果你偏要扯什么高大上的忍辱负重,志向高远这类玩意儿,我只能说我是不赞同的。韩信这家伙后来成功了,这事儿就变成了一大碗鸡汤,如果他饿死了,他家乡的人,祖祖辈辈都会说,这家伙就是一个穷屌丝,一个怂货,一个一无是处的败家子,而我们今天连他的名字都不会知道。


千万要记住,同样的行为,如何评论经常是取决于结果的,只有你发达了,富贵了,你所受的苦难才是你的资历,否则,那都是你洗都洗不掉的耻辱。


言归正传,这样的日子肯定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当有人开始造反时,我们的韩信马上就参军了,因为至少能吃顿饱饭。他先是在项梁的队伍里混,项梁死后,他就跟着项羽混,当了一个保安,看看实在是没啥出息,就跑到刘邦队伍里混,不过也只是做了一个仓库管理员。


就这么个职位,他也没干明白,以至于有一次还犯了法,应该被砍头。就在同案犯的脑袋掉到地上的时候,这哥们看见了刘邦的亲信夏侯婴,几乎是绝望般地喊出了那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汉王不是要得到天下吗?为啥要杀我?


夏侯婴一听,觉得这小子挺有勇气的,脑子也好使,就把韩信救了下来了,然后向刘邦推荐了他。刘邦说看你面子,给他个治粟都尉吧,这个官也算不小了,虽然可能不如后来的九卿之一治粟内史,但在当时的部队后勤部门,绝对算是高官。


说这个治粟都尉是高官的一个证据就是,韩信在担任这个官期间,认识了在刘邦队伍里抓全面工作的萧何,官要是小了,不可能和萧何这样的人物搭上话。《史记》上说:“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和萧何说过了几次话之后,萧何认为这忒么是个人才啊,估计也当面夸了韩信很多次。


这样一来,韩信就认为萧何一定会向刘邦推荐自己,让自己脱离后勤系统,去带兵打仗。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看不见委任书下来,韩信最后一琢磨,估计刘老幺看不上自己。某一天夜里,这哥们再一次撒丫子跑路了,至于说去哪里,史书上没交代,只说是“上不我用,即亡”。“亡”在古文里一般是指跑路或者失去,没有死亡的意思,古人死了的几种说法前面我们介绍过了,这里不重复。


这就出现了本篇开头的一幕,萧何听见韩信跑了,都来不及通知刘老幺,一顿快马加鞭,追上了韩信,然后回来和刘邦说,“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想当天下的老大,你就要用韩信。


公元前206年3月,刘邦在萧何的苦苦劝说之下,用极其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屌丝就此一鸣惊人,我们常说的一个成语,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此时此刻,是萧何成就韩信的时候,至于说败,要等到几年之后。


                                         二


关于韩信拜大将这事,史书上说刘邦下属的反应是“一军皆惊”。也就是刘老幺手下大大小小的军队干部都被雷得目瞪口呆,凭啥不是我,而是屌丝韩信?接下来的几年,韩信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这些家伙,为啥不是你。


在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后,两人有过一番长谈,主要是韩信给刘领导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展望,差不多等同于后来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们可以称之为“汉中对”。


韩信先问刘邦:“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您和项羽从勇敢、强悍、仁厚和用兵上,谁更厉害?其实问刘邦这话等于是揭他的伤疤,相当于问我枫落白衣和马云哪一个更有钱。但我们的刘老幺当时还是装模作样地闭上眼睛,思考一番才说,我都比不上他。


韩信听了马上接话道,我也认为您比不上他,但是您别着急,在我看来,项羽虽然强,但这小子有三个致命的缺点,一是匹夫之勇,也就是喜欢玩个人英雄主义,主意自己拿,打仗自己冲,下面的人不能也不敢比他高明;第二个缺点就是妇人之仁,比如下属有病,他恨不得自己去服侍人家,给人家送药送饭,嘘寒问暖,可是下属立了大功想多领点赏赐,他就不给了,一句话,小家子气。第三个就是滥杀无辜,“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意思就是项羽动不动就烧房子,屠百姓,这些举动让天下的人都怕他恨他,但是不愿意被他统治。


实事求是地说,韩信的这番评论很精准,他实在是太了解项羽了。项大老板的作风就是啥事都自己亲历亲为,挽起袖子自己干,员工只能听令行事,根本没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换句话说,啥成就感也得不到,同时这家伙还特别喜欢搞团队建设,对下属是嘘寒问暖,看起来比较亲民,但到了发奖金的时候,吝啬的就像是守财奴,员工娶个媳妇都要贷款,这样时间长了,混日子的人都留了下来,有能力的像韩信、陈平、英布后来都跑到了刘邦的阵营。


所以,韩信就告诉刘邦,如果和您争夺天下的就是项羽这家伙,那么干死项羽,得到整个天下,您刘大领导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刘老幺听到这里,心潮澎湃,热血上涌,就接着问,那你看我现在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咋能打败项羽呢?


韩信的回答是,自然是要先占据关中。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当时占据关中的,都是一些什么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本来最应该属于刘邦的关中一分为三,没让一个人独占。这三个人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家伙都是原来的秦朝将领,所以,自古以来,陕西省这块地方还有另一个称呼,叫“三秦大地”,所谓三秦就是指这三个秦朝的投降派,不是啥好词。


35-2 三秦大地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现在很多人都说,项羽用这三个人驻扎关中,来防备巴蜀的刘邦。我觉得呢,这可能又是用结果去推导原因了,我们总是因为刘老幺后来发达了,当上皇帝老子了,就觉得当时的项羽也必须把他当根葱来看,我还是那个观点,一直到下面说的彭城大战之前,项羽从未把刘邦放在眼里。如果西楚霸王觉得要用三个人来防备刘老幺造反,鸿门宴上那绝对就是一刀宰了,费那个事干嘛?


不过,项羽这样分封,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项羽认为关中老百姓对这三个人充满了仇恨。想当年章邯这3个家伙带着20万关中子弟投降项羽,结果到了新安,被项羽坑杀了不少,可是他们三个当官的都没死,不仅没死,还当上了王,那关中老百姓当然是一肚子怨气,恨死了章邯等三人,《史记》上说,“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那为什么关中老百姓的怨气,就让项羽封这三个人为王呢?因为只有这样,这三人才万万不可能造反,因为没人会支持他们,这样一来,他项羽在遥远的东方才能高枕无忧。


只不过呢,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反叛,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强有力地镇压反叛,项羽的算盘虽然打得很好,但还是低估了刘邦,更没想到这里面还有一个韩信。


所以,韩信这时候就对刘邦说了,就因为章邯等人的这个尴尬状况,您想占据关中,实在是容易得很,只需要一张文告即可,这叫“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当然,这是一个比喻,实际上,还是要打的。


                                     三


公元前206年8月,也就是项羽分封诸侯之后的8个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一方面派樊哙和周勃带着1万人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一方面亲率主力汉军准备偷偷地从小路去攻打陈仓,然后进入关中,这就是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是,我这里不得不说,这条成语其实并不全是事实。


陈仓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在当时雍王章邯的地盘,而章邯同学不是一个傻子。你要知道,他在巨鹿大战之前,可是率领一帮犯人就把起义军打得屁滚尿流的名将。所谓名将,都有一条基本素质,那就是地理知识必须杠杠滴好,陈仓附近有一条叫做陈仓道的小路,通往刘老幺的汉中,这事儿章邯要是不知道,那他还是章邯吗?所以,这哥们事先已经在陈仓道上布防了。

但如果你以为韩信的“暗度陈仓”仅仅就是出兵陈仓一个地方,那韩信也不是韩信了。此人虚虚实实,狡猾的很,他派樊哙修褒斜的栈道,曹参走祁山道,派灌英走子午道出咸阳,自己和刘邦率军走陈仓道,出散关,可谓是到处都是疑兵。

当刘邦和韩信看到陈仓道已经有了章邯军队时,他俩就准备先回去,等其他几路人马的消息再做决定,可就在这个时候,手下有一个叫赵衍的是本地人,他说我还知道一条更荒僻的路,也可以去陈仓。刘老幺是大喜过望,赶紧让赵衍带路地干活。《史记》上说,“衍言从他道,道通”,这条路上果然没有章邯的布防。


就这样,突然出现在陈仓的汉军打了章邯军一个措手不及。占领陈仓之后,汉军所向披靡,最终的结果就是章邯打了几场败战之后,最后只能躲在废丘这么一个小地方苟延残喘。


所以,因为很偶然的情况下,陈仓道走通了,才诞生了“暗度陈仓”,实际上,韩信准备了好几条进入关中的备选方案,只是攻打陈仓最先成功了而已。


随后,曹参等人也成功出关,接连打败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两人相继投降。就这样,刘邦在很短时间内平定三秦,整个关中地区除了废丘都归了刘老幺同学。


你千万不要小看这次从汉中打到关中的行动,从那时起后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从四川巴蜀地区打出去到陕西的,其中最勤奋的就是诸葛亮同学,最后甚至累死在五丈原,也没成功。至于为啥,这里面既有天命,也有地势,更有人谋,我们讲三国的时候会仔细分析。


                                 四


刘老幺之所以能在关中这么耀武扬威地使劲得瑟,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西楚霸王项羽此时正忙得焦头烂额,因为就在刘邦出兵关中的几个月前,北面的中原地区也乱成了一锅粥。为啥?这事儿是这样的,如果说项羽在分封三秦的时候,仅仅是对刘邦重视不够的失误,那么,他对齐国和赵国的分封,就是巨大的错误。


我们先来说齐国,当年项梁领着项羽刘邦这些主角第一次亮相,就是为了救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齐国唯一的革命种子,田荣。可是现在革命胜利了,整个齐国却被项羽分为三块,封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唯独老革命田荣同学是一根毛也没捞到。


按理说你项羽瞧田荣不顺眼,不封他为王也可以,那你就要把他手里的军队都收缴回来。换句话,剥夺对方的军权。可是在我们项大霸王的眼里,所有人都是蝼蚁,他根本就不屑一顾,放纵田荣拥有整个东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管。


一个拥有强壮肌肉的流氓,被刻意羞辱之后的愤怒那是可想而知,就在刘邦的“暗度陈仓”之前的四个月,田荣起兵反抗项羽,两个月之后,他联合了同样啥也没分到的游击大队长彭越,杀了济北王田安和胶东王田市,吓得齐王田都放弃一切,逃到西楚。随后,田荣自立为齐王。


说完齐国,再来说赵国,这里有个哥们儿叫陈余,也是老革命了,我们从讲陈胜的时候就反复提及此人和他的好基友张耳。当然,这哥俩从巨鹿之战之后,友谊的小船就彻底翻了。因为项羽看张耳比较顺眼,就把原来的赵地一分为二,封了张耳为常山王,封原来的赵王歇为代王。至于说陈余,项羽只用三个小小的县城把他打发了。


对这种待遇,陈余自然是非常不满,我和张耳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出生入死,经历,资历,我一样不比他少,凭啥他“张耳为王,我却称侯?”所以,当齐国田荣起兵之后,他立马跑到田荣那里借来了兵马,忽悠代王赵歇和他一起打回邯郸去。两人一顿忙活,还真就把张耳打败了,陈余把赵歇重新扶上了赵王的宝座,自己则自封为代王。


顺便提一句,被赶跑了的张耳同学充分发挥了他的神棍天赋,找来几个算卦的,烧了几个乌龟壳子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所有的乌龟壳都说投奔刘邦最吉利,张耳是毫不犹豫,一路向西狂奔,直接跑到了刘老幺的队伍里。


就这样,项羽这个西楚霸王没当几天,天下就乱成了一锅粥。刘老幺兼并了三秦,田荣独占齐国,陈余把赵、代两国纳入怀中。


面对着三大反贼,我们的项霸王必须做一个决断,先拍死哪一个?


“谋圣”张良同学这时候恰恰跟着韩王成在项羽的阵营里混,他在最恰当的时机给项羽上了一封信,帮他分析天下形势。说我张某人估计吧,刘老幺就是一个农民,只不过是想要关中那块本来属于他的地方,绝对没有任何想和您较量的意思,可是北边田荣陈余这俩玩意以前可都是贵族,眼界很高,野心好像不小,您自己掂量着办。


项羽看完了信,觉得张良的分析实在是太对了,就决定北上去平定田荣。其实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知道,张良这家伙表面是韩王成手下,实际上和刘邦穿的是一条裤子,这时候给项羽写信就是要忽悠他去和田荣拼命,项羽上当了。


在出兵之前,项霸王还做了两件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愚蠢至极的事情。一是杀了楚义帝芈心,二是杀了韩王成。我们不知道他这么做的原因何在,就算这两个傀儡非常能吃,一顿吃五只鸡,他项羽也不至于养不起,杀了韩王成直接导致张良连夜西去,就像一个死了老爹的浪子,他从此没了任何牵挂,一心一意地帮着刘邦哥哥打天下去了,而杀楚义帝芈心这事儿马上就会被刘老幺利用上,我们一会儿再说。


不过呢,别管项羽在别的方面是如何地白痴,只要一上了战场,他就是太阳,光芒四射,晃得别人只能闭着眼睛逃命。出兵之后第一战就打垮了游击大队长彭越,后者马上就撤回了巨野泽根据地,闭门不出,保持观望。


而刚刚当上齐王的田荣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刻,飘飘然之间,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太阳,居然带着人马去和项羽正面硬刚。事实证明,和项羽这颗大太阳比,他就是一个电灯泡,司马迁老爷子只用了一句话形容这场战争,“兵败,走平原,平原人杀荣”。一个照面,就被打败,然后就被齐国的自己人杀了,这时候是公元前205年正月,离他自立为齐王只有半年。


但打败了田荣的项羽这时候又开始犯二,他居然开始纵容部队去屠城,并且抢劫齐国的老百姓。也许他就是很天真地认为烧杀抢掠可以吓唬别的造反派,可惜的很,起到的效果恰恰相反,只应了那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齐国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项羽,田荣的弟弟田横则乘机又组织了几万人的队伍,再次拉起一杆反楚大旗,专门和项羽游击战,用后来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话说,项羽在齐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就在这哥们被齐人的游击战搞得焦头烂额时,后面又传来了一个噩耗,老窝彭城让人给端了。这个趁着主人不在家,去砸人家玻璃的,自然就是我们阴险狡诈的刘老幺。不过这一次,刘老幺是一脸的理直气壮,因为他打出来的旗号是,为楚义帝芈心报仇。


                                        四


事情是这样的,张良的一封信让项羽朝齐国扑了过去,刘邦就看出了机会。公元前205年3月,他率汉军出函谷关,在韩信和萧何留守关中的情况下,他靠着樊哙、郦商等人先后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而殷王司马卬更是直接投降。


这一下刘邦同学马上和那个田荣一样,飘了起来,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太阳了,可以和项霸王比一比谁更亮。于是乎,某天早上,此人对着天下发布广告,说我刘老幺昨晚痛哭了一晚上,为啥呢?因为楚义帝芈心被项羽这个挨千刀的给杀了啊,我现在简直是悲痛欲绝,痛彻心扉。“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咱们一起干死项羽这个王八蛋。


通告一出,赵、齐马上响应,游击大队长彭越也带着3万人重新走出巨野泽,浩浩荡荡地,联军号称有56万人,由刘邦率领,杀向项羽老巢彭城。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这些家伙就占领了彭城,原因只有一个,项大霸王不在家。


等到项羽听说这事之后,这哥们就又面临了选择,是杀回去夺回彭城?还是先把齐国给彻底灭了?一般来说,应该是会选择从齐国撤军,因为毕竟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家还是要重要一些,这也是为啥那个“围魏救赵”的计策屡试不爽的原因。


那么,项羽最后选择了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几个人的世界

    这个田荣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的后代吗?

    枫落白衣 回复 @几个人的世界: 是的,史书上说他是田齐的后代

  • 13488786gwk

    主播太优秀了

    三丫家的丫 回复 @13488786gwk: 那是相当的优秀

  • 林園真

    很棒的專輯 謝謝主播和作者。

    枫落白衣 回复 @林園真: 课程助手:谢谢,主播和作者都是枫落白衣老师~

  • 等风来523

    第二遍刷,从小在课本上学习的枯燥的历史事件瞬间有了温度,变的鲜活起来,听到沛县那些如明星般的名字时竟有些心潮澎湃的激动🙏感谢枫落白衣老师带来的有感情有温度有态度的历史!

    作业他祖宗 回复 @等风来523:

  • 重谈老调

    啥情况,还没更新?

  • 小鱼儿_i7v

  • 屋前听风

    “同样的行为,如何评论经常是取决于结果的,只有你发达了,富贵了,你所受的苦难才是你的资历,否则,那都是你洗都洗不掉的耻辱。”

  • 北国燕书

    哎,真是一介武夫,白瞎了一身功夫

  • 月亮徒步向人间

    项羽就是那个水桶吧,军事才能那块板超级长,政治谋略那块板超级短,文化那块直接没有

  • 就觉得有点意思

    3分钟后的坏了,会员也听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