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读心术更有用的护心术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比读心术更有用的护心术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00:00
22:38

比读心术更有用的护心术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电台经过之前的几期试验,决定在将来,把内容的重心放在心理学专业书籍分享上面。我们通过一期节目,也就是大概30分钟的时间,把一本书的精髓提炼出来,只留干的,不要稀的。


那么今天咱们分享的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教材《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其实看这本书的封面啊,多少有些标题党的意思,似乎暗示着读了这本书,就能打破他人的心理防御,立刻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阅读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你的期望还是太高辣,这本书实际上并不能帮你打破别人的心理防御,达到那种直击心灵的效果。因为它是基于心理咨询的技术背景所做的书,它更多介绍的是在心理咨询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识别防御、理解防御,进而通过来访者的防御来开展咨询工作。


那么到底嘛叫心理防御机制呢?

精神分析理论的祖师爷——老佛爷佛洛依德认为啊,咱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巨大的潜意识。他觉得,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座冰山,你能够意识到的内容,也就是意识层面,只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角,而更大的部分则潜藏在水平面下,被称为潜意识。实际上,你的很多行为,更多的是受到这个你感知不到的潜意识的操控,举个简单的例子,你选择在今天这个时间收听这期节目,看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随机行为,不过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潜意识在操控你完成了这样一套行为。

潜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本能、原始的欲望、创伤、无意识冲突等等,这些东西压抑在潜意识中,就把潜意识搞得像是一个高压锅一样。它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要从潜意识中冲到意识中。但是你会发现,潜意识里的东西,那都是不能被我们自己和社会接受的东西。比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对父母强烈的恨。这个概念显然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概念,我们的意识也知道这一点,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这股恨意堵在潜意识中,这一系列措施,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心理防御机制。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和防御机制打交道。咱们举几个例子说说:

比如著名的“踢猫理论”:丈夫在单位受到领导的辱骂,又不敢发飙,于是就回家跟自己的媳妇儿发无名;妻子感到莫名其妙,满心的委屈,于是就将这个怒气转嫁给了儿子;儿子也是满心的委屈,正巧出门碰到一只猫,于是就踢这只猫来出气;猫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就去抓老鼠来发火。

你看,这个愤怒明明应该是丈夫对领导发的,结果最后落到了老鼠的头上。这种防御机制被称为“置换”,你对一个人有某种感受,但是把它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人或者是事情上面。丈夫的潜意识认为,他如果对领导发火,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他的潜意识中也许有着谋杀自己父亲的冲动,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父亲太强大了,如果反抗父亲的话,可能会被自己的父亲阉割掉,于是就发展出对父亲言听计从的行为模式。这个过程,便是著名的,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俄狄浦斯情结。

在丈夫成年后,他将对自己父亲的情感,转移到了领导身上,于是对父亲的那种恐惧,也就在领导身上得到体验。如果他对领导发火,就会在潜意识中勾起被阉割的恐惧感,因此对领导发火的欲望是绝不能被意识到的,最好是把这种欲望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角色身上,于是老婆就成了替罪羊。


再举个栗子。

我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如果他一旦不高兴,他就有能力把周围所有人都搞得很不愉快。比如他觉得自己被冷落,结果跟他在一块的你,也会觉得很无聊;如果他觉得很愤怒找你来倾诉,结果你不但不会安慰他,还会怒其不争,变得跟他一样愤怒;比如他感到很抑郁,于是跟你叨叨叨的没完没了,跟他打完电话,你居然也变得很抑郁。

这种人的人际关系经常不是很好,因为他总是有能力让周围人变得和他一样难受。他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防御机制,被称为“投射性认同”,他刺激了周围人,产生和他一样的不愉快体验。这类人内心中如果有不愉快不高兴的感觉,他自己是没有办法消化的,也没有找人帮忙的技巧。他的潜意识选了了一个方法,就是在两个人的潜意识层面展开互动,将自己承载不了的负能量,悄悄的转移到了对方身上,这样虽然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好很多,但是创造了一个难兄难弟出来。要知道当你发现世界上倒霉的不止你一个人的时候,这种不开心反而会好一些。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这个过程就像是两台电脑之间互传病毒。你看到可能是两个人通过U盘在传递一部电影,这就像是你看到两个人在说话聊天;而你看不到的,则传递了一些木马病毒过去,这就像是潜意识中负能量的传递一样。


很显然,防御机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似乎我们每一个有意或无意的行为,背后都有防御机制的影子。刚才都说一些糟糕的例子,防御机制其实也有很多积极的功能。比如我们过去都碰到过学霸这种生物,在精神分析视角看来,学霸是将自己内心中强烈的攻击性,变成了考第一名,从而表达出来。他考了第一名,在象征层面上是嘲讽了所有的人,也就是攻击了所有人,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升华。

有的人在自己做出了尴尬的行为后,立刻自己开自己的玩笑,通过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羞耻感。这个过程被称为幽默。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防御:你在内心中形成了一个人的影像,同时也保留住了这个人给你的感觉。这个过程被称为内射,正是因为有了内射,你爹妈对你悉心的照料,会变成你成年以后内心的,安,全,感。



【停一段,进广告】




那么我们识别了防御机制后,该如何去使用它呢?


好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希望,就是打破某个人的防御,尝试去和对方更“真诚”的互动。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啊,那就大错特错啦。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防御机制的作用,它实际上是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方式,无论这种防御是什么,无论它有多么的不符合社会文化。这就像是一个人的盔甲一样。假设我们通过某种方式,去打破了一个人的防御,那就好比是一个准备上战场的人,突然被你脱了个精光,那可是要崩溃掉的。所以我们在面对防御的时候啊,一般都不会去打破这种防御,而是选择等。等什么呢?等的就是一种更高级、更好用的防御机制出现,然后玩命的强调、鼓励这种新的防御方式,这样就好比说,这个人在摘掉盔甲之前,先练了一套金钟罩铁布衫,这时候你再拿掉他的盔甲,他还是刀枪不入。


还是拿刚才那个打老婆的大哥举例子,显然他现在的防御是糟糕的,这叫家庭暴力。但是如果我们作为心理学工作者,直接禁止他的这种行为,甚至直接跟他说:“你这样做,就是把应该发到老板身上的火,发到了你老婆身上!”你猜他会有什么反应?他真的会真心承认错误吗?不对,通常情况下,他不仅不会承认错误,反而会竖起一层新的防御,比如说:“我也不想打她,可是你看看她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干,我在外面累的跟孙子似的,我很不平衡啊。”或者说,他可能干脆保持沉默,拒绝对话。

如果偶尔有一次,这位大哥在受了领导骂之后,没有选择回家大老婆,而是在外面和狐朋狗友吃了顿烧烤。这就值得鼓励了,因为和伙伴吃烧烤也是一种防御,他选择暂时压制被骂的愤怒,然后在一个更安全的环境里跟朋友吐槽。通过语言,象征性的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实际上就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老婆和家庭关系。


那么这时候问题又来了:难道我们在面对防御的时候,只能选择等吗?就没有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对方改变吗?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能够成长?


这本书实际上给“成长”做出了标准化的概念,它通过佛洛依德的心理发育理论,将防御机制划分成了多个时期。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是通过一个人性心理的发育来划分发展阶段的,例如一个人刚一出生,他通过嘴巴来满足性快感,于是这个阶段被称为口欲期;紧跟着在1-3岁这个阶段,快感聚焦在了肛门,于是该阶段被称之为肛欲期;紧跟着是俄狄浦斯期,也就是在幼儿园这个阶段,再往后是潜伏期,大概是我们小学阶段,再往后是青春期,也就是中学阶段。

我们的防御机制,也是可以通过这些时期来分组的,比如投射,这是一种在口欲期发展出的防御;比如否认,这是在肛欲期发展出的防御;刚才一直说的置换,则需要在俄狄浦斯期才会发展出来;到了潜伏期,就会有升华、合理化、理智化等比较高级的防御出现,这些防御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同时,还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重要,因为它给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类似于“诊断”的凭证。例如我们发现,这个来访者主要使用的防御,似乎都聚焦在肛欲期,于是评估他这一部分的人格结构,是一个肛欲期的结构。而一个人如果固着在肛欲期,则很有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那么和他的工作,就需要做大量的镜映工作,帮助他更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那么回到刚才的话题,让一个人成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他用更高级的防御机制,来替代自己常常使用的原始的防御机制。这时候作为朋友,可以做很多的建议和陪伴的工作。例如有些人,非常习惯去用自己的投射理解他人,这必然会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关系。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帮他去认识一下:“诶,我感觉这个人还行诶,没你想象的那么糟。要不咱再去跟他一块惹惹惹惹?”

这时候的你,在这名朋友面前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你给他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你用你更理性的心理功能,帮他重新理解了对方,这种思考模式是有可能被朋友模仿到的;第二呢,你起到了很重要的陪伴作用,你选择一块去重新看待对方,这种陪伴就像是汽车的汽油一样,能够帮助你的朋友更好的执行你的建议。


其实关于防御机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提前预判自杀。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些自杀高危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显然适应性不够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让当事人崩溃,产生冲动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比如说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做“愤怒转向自身”,这种防御让我们把对别人的愤怒,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有点像刚才我们说的转置,不过目标换成了我们自己。

还有一种糟糕的防御,被称为“自我惩罚”,自杀高危者,容易通过自我惩罚的行为模式来应对愧疚。我们有时候会听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考试没考好,无颜面对父母,于是选择了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生命,这是一种终极的自我惩罚。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面对愧疚感,不知道如何与这种感受相处,于是只能选择自我惩罚。

接下来一种,被称为哀伤最小化。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种描述,一个我们本来应该非常悲伤的场合,比如失恋、葬礼、车祸现场,结果我们却毫无感情。如果有这种现象发生,当事人也有可能会产生自杀。

关于预判自杀的防御还有很多,比如因为刻意不允许自己发怒而诱发的愧疚感啊;比如在咨询中大量的含糊其辞,或者说话从来不触及问题核心;比如与攻击者或受害者认同等等。



那么在本次节目的最后,【主播名字】介绍给您一种比较简单的话术,这是帮助一个人更好的理解自己防御的套路,尤其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很好用,另外如果你不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去帮助你的朋友。这个套路是这样的:

我们首先要从表面上帮对方总结出来,他正在使用什么样的防御。比如说:“我发现你一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发现一谈到前女友你就不说话了”,“我发现你在你媳妇儿面前,情绪就特别暴躁”。

紧跟着,还要告诉对方,他的这种防御对自己其实有什么好处。比如:“我发现你一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样也许能让你远离那些糟心的回忆”,“我发现一谈到前女友你就不说话了,这样也许能帮你管理失恋的哀伤”,“我发现你在你媳妇儿面前,情绪就特别暴躁,这样也许能让你更安全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那一阵

    背景音乐太吵了,差评。

  • 五月亲子课堂

    音乐声太大了

  • 一位舞者的爱好

    简单而系统 第一次比较深入理解了佛洛依德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