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世界
 8194
试听180

第三十讲|《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世界

00:00
12:03

课本内外 

《月光曲》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体现了贝多芬充满爱与善的胸怀与艺术天赋,和兄妹二人身居陋室却依然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郦师点拨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的是著名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之夜走进一座简陋的茅屋,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在演奏的过程中,他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显然读完课文之后,我们会为贝多芬的胸怀深深感动,甚至感染,甚至感受到他那充满爱和善的行为,感受到他那充满艺术之美的天赋。


但同时更重要的一点,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其实并不只是大音乐家贝多芬,还有鞋匠和他的妹妹,兄妹二人,身居陋室,妹妹还不幸失去了视力是一个盲人,但他们却依然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尤其是当贝多芬弹奏起那首《月光曲》的时候,正如文中所写到的,鞋匠兄妹在听月光曲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着大海,只有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景象。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美好的音乐,也应当给予爱好音乐的穷苦人们。他这样想着就是他情不自禁的要按起琴键来即兴创作出月光曲这样伟大的作品。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月光曲的魅力和感染力,其实展示了丰富的人性之美,感性之美。人们常说感性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头,因此富有感性的人不仅能够像贝多芬这样成为艺术家,也有很多人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甚至企业家、政治家,其实他们在任何领域内成功的几率都会很高。


像房龙在《音乐的历史》中描写帕格尼尼的神奇技法。他说帕格尼尼一向刻意求新,并且不畏艰难,因此他在一次演奏中弄断了三根琴弦,用仅剩的一根琴弦弹奏完了更难的曲子,并收到了完美的效果,那把小提琴是瓜尔内里家族制造的,他早就已经用惯了,现在却弄断了它,这些都让人们不禁大惊失色,他们觉得自己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靠玩弄名贵小提琴向传统挑战的魔鬼。对于帕格尼尼这种绝无仅有的演奏,人们是这样解释的,这个魔鬼因罪被关进地牢,他没有足够的琴弦,这才学会了用一根琴弦来演奏。在帕格尼尼看来,这些人都少见多怪,根本不必理会,所以他反而自得其乐,甚至洋洋得意起来。其实即使没有小提琴,帕格尼尼也能用一只鞋底上绷着一根弦的皮鞋来演奏。这话听着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但信不信由你,反正帕格尼尼的行为总是令人目瞪口呆。所以像帕格尼尼或者贝多芬这样的人,他们内心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他们的音乐,甚至他们的事迹,在让我们阅读了解之后,甚至能够学会去更好地感知世界,尤其是学会用心,内心深处的那种艺术的感觉,来感知感受世界。


思考探究 

请大家去听一听这首著名的《月光曲》,去实际感受一下贝多芬音乐中的大海与月亮,再试着用语言文字,用你自己的书写,把你的感受尽量详细的描述出来。

精选用户评论
  • 诗情画意般美好

    郦老师,我是您12岁的忠实小粉丝,从一年级听到六年级了! 请问您五音:宫、商、角、徽、羽第三个读jiao还是jue呢?期待您的解答。谢谢老师!

    听友261861697 回复 @诗情画意般美好: jue

    Yingdi2012 回复 @诗情画意般美好: jue

    1395086fcpq 回复 @诗情画意般美好: jue

    qzuser_c9yk 回复 @诗情画意般美好: 你可以去问音乐老师

    查看全部4条回复
其他用户评论
  • yydsdw

    孤独的极致是自律,自律的顶端是自由

    妮妮_q0s 回复 @yydsdw: 👍

  • 东曦望舒

    今天读到了月光曲这一课,故事写得很好,但是有个很大的疑问,月光曲创作的时候是贝多芬三十一岁,那时候贝多芬其实已经失聪,这里边的对话是怎么进行的?第二,细细品味过月光曲的人都知道,其实三个乐章中,尤其是第一乐章的叹息主题是融入了贝多芬对于自己耳聋疾患的忧郁思绪,也有人说是表达与朱丽叶.圭查蒂第一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所以说这其实是一则被误传的名人轶事罢了。

    东曦望舒 回复 @林汐_挽歌: 好的感谢

    林汐_挽歌 回复 @东曦望舒: 课文中有“传说”一词

  • 听友293508426
  • 声声起

    月华如水,万物温柔,风声雨声浪声,琴声歌声语声,交响弹奏,愿每一双眼睛都清亮,每一个你都声声入耳,感悟生命的旋律

  • Grace_dwj

    什么时候周末答疑